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9 13:5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怀仁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文化遗址发掘中,出土了石斧、石刀、石镰、石铲和石磨盘等农用器具;发现了大量堆积的粟米,有的厚达两米以上;家畜也有猪有狗,还可能驯养了鸡。由上述信息可知,当时( )
A.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B.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C.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石器制作以打制为主
2.秦朝灭亡后,项羽在具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取得咸阳后没有称帝,而是分封诸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他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遂率部东归。这主要反映了项羽( )
A.目光远大 B.审时度势 C.观念传统 D.优柔寡断
3.下表为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的部分观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观点 出处
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 [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唐]慧能《疑问品第三》
A.佛教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B.出现儒道佛三教合一局面
C.佛教徒依附于世俗政权 D.政府借助佛教来维护统治
4.两宋时期,政府不仅颁布了一系列“通商惠工”的诏令和措施,而且允许工商杂类人中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应举入仕。上述调整( )
A.体现了重商理念的盛行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5.据史料记载,清朝“自增用奏折以后,皆高居紫极,亲御丹毫,在廷之臣,一词莫赞,即《朱批谕旨》是也”。据此可知,奏折制度(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分割了地方权力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确保了政治清明
6.某史学家在谈到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军事上的失利代表着中国已经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这也奠定了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基础。向外委曲求全,向内必然是压榨人民。苛捐杂税的收取不得不逼着一部分支付不起这笔钱的人铤而走险。”下列能够支撑该观点的是( )
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与维新变法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
7.下表所示为1872至1895年间在中国境内创办的近代企业统计情况。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 )
类型 统计总数/家 资本总数/元 工人人数/人
国人创办企业 90 25126895 60000
外国在华企业 16 4829000 34000
中外合办企业 16 29370 -
A.民族企业全面占据优势 B.列强经济侵略遭到一定抵制
C.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近代民族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8.1913年的春节,有一点和往年不同:这已是这一年里的第二个“新年”了。一个多月前,中华民国刚刚庆祝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元旦。在老百姓的口中,它被称为“新新年”,以区别于传统春节的“旧新年”。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B.普通民众对西学的全盘接受
C.传统习俗受到猛烈冲击 D.社会转型期新旧思想的杂糅
9.五四运动初期,上海英美租界当局常常表示对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的同情。从6月6日开始,他们将学生运动称为“骚乱”,禁止游行、集会,镇压一切罢工和抵制日货运动。这反映出英美租界当局( )
A.对北洋政府镇压政策的配合 B.对民间抵制日货运动的不满
C.对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敌视 D.对无产阶级革命扩展的担忧
10.如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于台儿庄战役后不久创作的漫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该漫画旨在说明( )
A.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B.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
C.国共合作必将促成抗战的胜利 D.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11.如图为1948年上海进步组织“漫画工学团”流动展览的时政漫画《救济物资,源源运到》。该漫画表达出( )
A.对美国援助救灾物资的欢迎 B.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声讨
C.对中美联合对日作战的赞美 D.对民众依赖外援心理的批评
12.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郊区农村通过土改,农民普遍开展文娱活动,有的村成立读报小组,学习时事。农民开始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纷纷把神仙牌位推掉,换上毛主席像。这种状况( )
A.促使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大解放 B.推动了农村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C.提高了工农群众文化知识水平 D.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13.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对埃及实行经济制裁。中国在1954—1955年向埃及购买3000多万美元的棉花和棉纱之后,于1956年再次购买1000万英镑埃棉,其中现汇支付590万英镑。新中国这些举措意在( )
A.加速工业化建设 B.转变外交的重心 C.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D.声援不结盟运动
14.1952至1957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如图所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效显著 D.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15.下图为《人民画报》封面女性形象(部分),据学者统计,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文体工作者,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演艺明星。这一不同( )
1980年郎平扣杀 1986年舞蹈《敦煌梦幻》 1993年许晴 1994年巩俐
A.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 B.促进了“双百”方针的重新恢复
C.体现入世前后的价值观念转变 D.不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
16.有同学在学习某单元知识后,制作了学习提纲(见下表)。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17题12分,18分14分,19题12分,20题14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隋朝立国不过三十余年,二世而亡,后人多归咎于炀帝,其实这种统治危机早在隋文帝时期已露端倪。隋朝立国初年全国人口仅有360余万户,北部边境长期面临着强大突厥王朝的威胁,为此,隋文帝多次构建长城以防御突厥入侵,如开皇五年(585)“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驻长城……绵亘七百里”,开皇六年又“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由于南北朝时期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君臣之间大规模的相互屠杀所留下的阴影,隋文帝对任何人都是非常不信任的,他将重法作为威慑统治阶级内部的重要手段,规定“盗边粮一升以上者皆死,行署取一钱,闻到不告言者,坐至死”,这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恐慌。
——摘编自王垒《试析隋文帝治世下潜伏的危机》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了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表现出了历代帝王中罕见的政治素养。他励精图治,在当时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统一了国家,并使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一个“中国既安,四方自服”的相当稳定、和谐的“治世”。
——摘编自零月莹《浅谈“贞观之治”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文帝时期的统治危机。(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对“贞观之治”的看法。(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程度。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材料二 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市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摘编自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三 下列为两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所指代的条约,并分析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根本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的特点并简述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19年4月底,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交涉失败、日本要求中国撤换两个专使的消息纷纷传来,北大学生开了一个会,并且捐了几百块钱:一方面用于打电报给巴黎和会中国代表,要求他们坚持;一方面用于通电全国,反对因为外国压迫而撤换本国专使。这两个电报打出以后,所捐电报费还存300元左右,后拿出来买竹布等游行用品。5月3号,北大同学们在宿舍和新潮社(位于红楼一层22号)内奋战一夜。用长竹竿做大旗子,小竹竿做小旗子。并且推罗家伦撰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印刷多份散发。第二天早上,他们还准备了一个英文的备忘录,送给各国使馆。而三个总代表因为准备有关文件,直到下午1点10分左右才赶到天安门集会。
——摘编自1931年罗家伦《关于五四运动的回忆》
材料二
北京特约通信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乃于昨日(四日)星期休假,国立大学及各专门学校学生举行游街大会,以为国民对于外交表示誓争到底。午后一时许,各校学生结队数千人在天安门齐集。各执白旗,大书“誓死力争青岛,不争回青岛毋宁死,取消二十一条”等语。
——摘自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
今日午后两点,各校学生五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卖国贼曹陆章”字样。后又拥至曹宅,初极文明,警察弹压,激动公愤,有举火烧宅者。(四日下午九时)
——摘自1919年5月6日上海《申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的不同史料价值。(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能确认的历史事实和结论。(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954年,山东铝厂建成投产,全厂职工向党中央发出了报捷的书信。近期,淄博工业展展出了该书信,原文如下: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谨以无比兴奋的心情向您报告,我国第一座铝氧制造厂经过了两年的恢复与改建和半年试车工作,在今天我党三十三周年纪念日正式开工生产了。
敬爱的毛主席,在您的教导下,我们懂得只有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知道铝氧厂的建设完成,对于将来的国防建设也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虽然在建设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许多困难,但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苏联专家真挚无私的帮助下,我们不断地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我厂第一期的基本建设和试车的任务。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知道在我们面前还有更艰巨的任务,这就是一方面要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第二期的基本建设。因此我们向您保证坚决遵循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示,继续努力学习苏联先进科学技术经验和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方法,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总结经验中提高管理与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厉行节约,降低成本,为超额完成国家的生产与基建的任务,迎接新的更大的建设任务而奋斗!
我们谨向您致最崇高的敬礼
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五 一厂
全体职工
一九五四年七月一日
解说词是结合事物的图像、实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文辞,它通过对事物进行准确描述,使观众和听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意义等。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这封报捷书信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与书信相关的历史事件展开,解说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3~2024学年怀仁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
1.A[据材料“农用器具……粟米……家畜”可知,此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石制的农用器具,还发现了粟米、家畜,据此推断,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人们生活逐渐稳定,故选A项。]
2.C[据材料“分封诸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可知,项羽取得咸阳后实行分封,说明项羽受“封建亲戚”传统观念的影响,据材料“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可知,项羽受“衣锦还乡”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材料反映了项羽的观念传统,故选C项。]
3.A[据材料“奉亲”“敬君”“孝”“义”等可知,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的观点中包含了儒家部分伦理道德,体现了这一时期佛教发展深受儒家伦理思想影响,故选A项。]
4.B[据材料“通商惠工”“允许工商杂类……应举入仕”可知,“通商惠工”有助于商业的发展,允许工商业者通过科举走入仕途,有助于他们跻身统治阶层行列,这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B项。]
5.C[根据材料可知,奏折制度施行以后,皇帝可以直接对大臣下旨,臣子不能有丝毫修改,皇帝对奏折的批复就相当于圣旨,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在廷之臣的决策权,这说明奏折制度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C项。]
6.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军事失利,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此后,清政府对内压榨人民,对外委曲求全,而大幅增加的苛捐杂税最终导致贫苦农民铤而走险,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故选A项。]
7.B[据表格信息可知,1872至1895年间,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数量、资本总数、工人人数均高于外国在华创办的企业和中外合办的企业,表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有利于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故选B项。]
8.D[据材料“中华民国刚刚庆祝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元旦”并结合所学可知,1913年,中国正值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新新年”“旧新年”体现了传统习俗观念与现代生活的碰撞,故选D项。]
9.D[五四运动初期,主力是学生,中心在北京,从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开始,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风潮席卷全国,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英美租界当局的行为反映出其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扩展的担忧,故选D项。]
10.D[据材料“台儿庄战役后”“生机并不息……气象何蓬勃”并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该漫画创作于台儿庄战役后不久,旨在说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故选D项。]
11.B[在漫画的左下角,一个饿得骨瘦如柴的老百姓端着讨饭用的破碗,眼看着“救济物资”产生了疑问,因为头顶上是写着“US”字样的美国炮弹,却不是老百姓迫切需要的粮食,这幅漫画揭露从美国源源运到的所谓“救济物资”,原来都是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军用武器,是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声讨,故选B项。]
12.B[据材料可知,上海郊区土地改革后,农村成立读报小组,学习时事,农民破除封建迷信,拥护毛主席,这会促使农民认同新生的人民政权,推动农村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故选B项。]
13.C[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西方对埃及进行经济封锁,新中国作为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一份子,通过自身的行动支持埃及民族独立运动,故选C项。]
14.B[据图示“1952—1957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可知,1952至1957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都较高,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1953—1957年,我国进行了“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社会面貌,故选B项。]
15.A[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封面女性多为文体工作者,20世纪90年代的封面女性多为演艺明星,这是因为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社会传媒行业日益市场化、商业化,A项正确。]
16.D[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的具体成果,故选D项。]
17.(1)危机:人口凋零;百姓徭役沉重;受到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刑罚过于严苛;统治阶级内部不稳定。(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评价:材料二看到了“贞观之治”对当时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认为其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4分)但没有看到其局限性,如旨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广大人民穷困的处境等。(2分)
18.(1)条约:《南京条约》。(2分)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2分)
(2)特点: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张至整个东部沿海;向长江沿岸的内陆地区延伸。(4分)
影响: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利于深化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4分,任答两点即可)
(3)关系: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实质相同,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2分,言之有理即可)
19.(1)材料一为个人回忆,虽亲身经历,但受个人局限,不一定能够完全了解事件的细节。(2分)材料二为当时报刊报道,为研究五四运动的第一手资料。(2分)
(2)历史事实: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前期,学生是主体;部分学生在集会时被捕;火烧曹汝霖住宅。(6分,任答三点即可)
结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分)
20.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封锁,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逐步展开。在此背景下,山东铝厂建成投产。(4分)
这封报捷书信反映了建厂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获得的指导帮助以及建成投产的重大意义,同时表达了全厂职工继续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4分)
山东铝厂的建成投产有利于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体现了艰苦奋斗和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4分)
这封报捷书信作为一手史料,对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与中苏关系有着重要的价值。(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