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怎样选材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怎样选材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08: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写作 怎样选材
七年级下
学习目标
写作指导
范文示例
写作实践
1
2
3
4
教学环节
修改页
同学们,班级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文学”专栏正在征文,主题是“晒晒我们班的‘牛人’”。“牛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某一位同学:他们或者是“读书迷”,或者是“演说家”,或许还是运动健将……你很想去投稿,但是自己不知道要写哪一位“牛人”,也不清楚要选择怎样的材料,才可以将这位“牛人”的厉害、过人之处表现到位。
今天我们一起先来解决作文中“选材”的问题。
情境导入
1.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习选材的方法。
3.学习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
学习目标
结合所学,同学们能说说什么是选材吗?
选材,就是根据主旨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写作指导
材料可以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语段,判断它是什么材料?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直接材料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直接材料
什么是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利于表达真情实感。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间接材料
什么是间接材料?
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博客空间等,这类材料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
在所有材料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我们对它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写起来能得心应手。
古人云:“立言之要在于物”。
叶圣陶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所以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选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善于观察。法国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一次想把听来的几个故事写成小说,就去请教老师福楼拜。福楼拜听后,劝他不要写听来的故事,出去转转,把所见所闻记下来。莫泊桑按老师所育,花了很多时间外出观察,终于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善于观察,就要有观察的习惯,并做到细致、深入。
我们如何从生活中取材呢?
用心感悟。莫怀戚与家人散步,体会到肩头的责任和使命感;冰心凝视雨中荷叶护莲,感悟到母爱的无私伟大;泰戈尔由金色花,联想到母爱的圣洁与人类天性的美好。用心感悟,就是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发掘人、事、景、物蕴含的深意,获得启迪。
学会筛选。身边的人谁更有特点,哪件事最使你难忘,生活的地方哪处风景最独特,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东西很多,要在脑海中过滤,从中选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触动心灵的片段写进文章,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要怎样选材呢?
围绕中心进行选材
围绕中心选材,就要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前半部分选取修改文章、送客、复信等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美德;后半部分则从作文与做人两方面取材表现其严于律已的品质;选材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相应的详略安排合适吗?
中心 材料
阿长不无愚昧、可笑之处,但她对“我”的无私关怀,让“我”永远感念 阿长名字的由来
阿长喜欢切切察察
阿长睡觉摆“大”字
阿长正月初一早晨让“我”吃福橘
阿长讲“长毛”的古诗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作者详写突出阿长形象的内容,如详写她名字的由来突出她地位的卑微,详写她睡觉摆“大”字,给“我”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突出阿长的粗俗、迷信与愚昧无知,其中穿插许多略写的内容如阿长“切切察察”,谋害“我”地隐鼠,都是对阿长形象的补充与丰富,最后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来表现阿长对“我”的无私关怀。
文章的中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也决定着详略的安排。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应略写。
围绕中心选材,还要注意材料使用的切人角度。明代画家董其昌说∶“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取材入画如此,选材成文亦然。
除了围绕中心外,选材还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记之事所写之情,无不是以真实来打动读者。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等都是从作者真实的经历中选材,通过书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来打动读者。
立足真实
马克·吐温说真实的事情不必考虑其可能性,因而有时候比虚构的故事更稀奇;冈察洛夫主张,写作要“写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契诃夫认为,扯谎在写作里比在谈话里还要乏味得多。
这些都强调真实对材料的重要性。道听途说或无中生有,多催生虚情假意,并让写作变成一种粗制滥造。
除了选材真实外,还应注意什么?
追求新颖
《植树的牧羊人》:艾力泽·布菲凭借一己之力,在条件艰苦的高原,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断种树,一步步改善了高原的生态,最终将荒地荒野改造成了一个流水潺潺、植被茂密、人们在这里幸福生活的绿洲。
《再塑生命的人》:“我”丧失了视觉听觉,莎莉文老师用在手掌中写字的方式,唤起了“我”的求知欲,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随伙伴们爬悬崖,却陷入了“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的境地。父亲指导“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我”最终成功下到悬崖,并收获了生活的感悟。
《孙权劝学》:大字不识一筐的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劝告,刻苦攻读,才略大进。后来他与鲁肃议论事情,竟然让年龄比他长、地位比他高、威望比他高的鲁肃惊叹无比。鲁肃由衷地夸奖吕蒙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不仅如此,鲁肃还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了好友!
上述这些材料都是超越生活常轨的,所以才给人留下独特、非比寻常的印象与体验,这样的材料就会显得更加新颖,人物形象中的某些特点就更加鲜明。
小 结
我们选择的材料主要有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博客空间,我们写作要善于从生活中取材,要围绕中心选材,要注意材料的真实和新颖。
一、如果围绕你熟悉的某条街道写篇作文,你准备表达什么中心?选择哪些能反映街道特点的材料?
提示:
1.可以为你熟悉的街道做素描,要注意选取能反映街道特点(幽静、热闹、环境优美、有地方特色等)的事物作为材料,如街道的环境、两旁的建筑、街上的行人等。
2.也可以记叙在这条街道上发生的事,记事时要写出街道的特色,展现事情发生的环境,这样才不会跑题。
范文示例
熟悉的街道
拨开记忆的尘封,那熟悉的景物伴着孩子们的嬉笑声,小贩的叫卖声,鸟儿的啼鸣声扑面而来!
记忆深处,我最熟悉的街道就是人民街,我在那条路上驶过六个春秋,见证了我以前六年来的每一个细节。
每天清晨,人民街都会被学生们的嬉笑声唤醒,在阳光的帮助下,慢慢消除一夜的困意。人民街旁栽了少许榆树,阳光铺在叶子上留下的剪影宛如一枚枚铜钱。一群鸟儿在空中“叽叽喳喳”的叫着,学生们有说有笑的走进校园。过了一会儿,街道上安静了,偶尔有几个老头在下棋发出“嗒嗒”的声音。
午时,放学的铃声惊起的鸟儿,它们飞起来,融入正明媚的阳光,街道瞬间活跃起来了,学生们成群结队地走进小卖店,挑选着自己喜爱的零食和物品。中午总算过去了,嘈杂的声音伴随着街道的空旷消散在空中,鸟儿迫不及待地回来了,他们飞到街道上。美美地饱餐一顿散落一地的零食。商铺的老板休息了,只有阳光透过树叶跃进小店里。一阵阵微风袭来,榆树摇着树叶,发出“唰唰”声,等待着下一阵风的到来。
等到晚上放学,这条街道被推向一天的高潮。一些卖好玩儿的和卖小动物的小摊,成为了学生们的“据点”,一小群男生围在一起,仔细地研究仿真的刀,买下自己心爱的刀后,快活地追逐嬉戏。若是在春天,还有不少担着扁担卖小鸡、小鸭和小狗的小贩。孩子们“忽”的一下子把小贩周围围的水泄不通,看着这毛茸茸又可爱的小动物们,就忍不住想把它们带回家,过了一会儿,家长的高声呼唤着自己的孩子,街道也渐渐空旷了。
在这条街道上,我度过了六个难忘的春秋,每一栋楼,每一缕阳光,都刻在我记忆最深处,那么熟悉,那么亲近。
点评
①选材真实,富有感染力。小作者选取最熟悉的街道上清晨、午时和晚上三个时间段的情境进行描写,展现出自己对于这条街的熟悉、亲近。选材真实,读来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
②语言生动,描写细腻。“一枚枚铜钱”“鸟儿迫不及待”写出了街道上自然环境的美好。通过对街上人、树、鸟的描写,展现出人与自然相处融洽,也表现出小作者对这条街的深切情意。
二、你记录过自己一天的生活吗?在这一天中,哪些经历是你独有或者令你感触最深的?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 字。
提示:
1. 可以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围绕“特殊”选择恰当的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也可以写平平常常的一天,但要写出生活的特点以及你对平凡生活的独特感受,选择的材料应真实、可信。
2. 要突出重点,不能让材料游离中心,或把文章写成流水账。为了便于把握,可以先列出提纲。
3. 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着力展现需要突出的部分;与要展现的生活特点没有紧密关系的部分,可以用概括式的描述。
我的一天
我时常被件件精美的瓷器吸引,看见了就挪不开眼睛。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父母终于同意带我去陶艺店做一件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
仲春的早晨,我缓缓推开陶艺作坊的大门,空气中氤氲着泥土的清香,混着几丝古朴与恬静。博古架上摆放着造型各异的瓷器:白瓷小碗如无瑕白玉,粉瓷花瓶如桃林画卷,青瓷小碟如裁剪的雨后晴空。①光滑的釉面上反射着钨丝灯洒下的暖色光辉,显得愈加温柔细腻。
①环境描写。
对陶艺作坊的陈设物件进行了详细描写,为全文奠定了质朴清新的艺术基调,使文章富有诗意。
坐在一张木椅上,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抓了一团熟泥,放在转盘上。转盘在电机的驱动下缓缓转了起来,发出轻微的震动声,老师简单点拨了几句要领后就离开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指尖贴了上去,在看似无休止的旋转中,我把上侧的泥土缓缓地向上拨去,形成细而长的颈;再把下面的泥土轻轻往下压去,形成圆而低的腹,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我只觉手中握着的是一位娉婷少女的纤腰,她在蹁跹着,仿佛有生命般灵动,②看着陶坯的雏形,我内心也是满满的雀跃。
②描写细腻,语言生动。“拨”“压”“握”等动词,细腻地描写出制作陶坯的过程。将“陶坯”的颈比作“少女的纤腰”,将“旋转的陶坯”比作“蹁跹的少女”,形象灵动。
然而到了掏空环节时,形势却急转直下。当我用指尖按住瓶子的中部,用一定的力道往下压去时,原本温驯的泥土却如同不羁的野马一般,略显雏形的陶坯开始向右偏去,脱离了原先的轨道……
上午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干脆停了下来,失落地望着窗外的春光发呆。只是胸中的郁闷难消,不知是自己的手太笨拙。还是别的,让自己一直不能完成作品。
静默须臾,我逐渐冷静下来,一抹灵思在脑海闪现——之前失败是因为我右手比左手有劲,以致没能在陶坯周围均匀使力。我立马再次抓起一团泥,放到转盘上。这次,我用手指轻柔地往下拖压,细微地调整左右手指的力度,屏息凝神,如履薄冰。
这一次,瓶子成形,我内心暗喜:终于成功了。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多事犹如在前进时迷失方向,与其烦躁地原地徘徊,不如暂时停下来,冷静思考一下,也许很快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走出迷途,柳暗花明。④
③叙事波澜。
运用自己的心理变化(雀跃-失落-暗喜)构思了一个“突转”(陶坯脱离轨道-瓶子成形),使文章情节一波三折。
④引用诗句,点明中心。
作者在结尾先引用诗句,再用议论句发出感慨,点明“冷静下来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一主题。
点评
①选材真实,张弛有度。本文选材真实,详细记叙了“我”做陶器时的难忘经历,并在叙述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心理变化作为线索贯穿始终,情节波澜起伏,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叙事精彩,张弛有度。
②描写细腻,语言富有诗意。作者在叙述自己第一次制作陶器的经历时,对动作的分解细腻具体,真实再现了制作陶坯的步骤。引用诗句,运用大量的修辞和描写,增加了文章的文学美感。文字的形式之美与陶艺的活动内容契合无间,字里行间饱含赤诚之情,充满人生哲理。读者很容易与作者所经历的成就与失败共情,因而能一起体悟人生成长时的喜悦。
班里的牛人或是“读书迷”,知识丰富;或是“演说家”,善于表达;或是“大管家”,热心集体事务;或许还有体育健将、乐器高手、智力超人……请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实践
提示:
可以只写一位“牛人”,选取最能表现其“牛”的材料,突出其特点;如果这个人很多方面都“牛”,就要注意分清主次、详略,合理安排。也可以写几位 “牛人”,每人只写一件事,但要突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语言可以诙谐、幽默一些,甚至带点儿调侃的味道,这样会增加文章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