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6*3=48)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D D B B C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A C D B A C
17. (18分)
(1)变化:赋税总额不断增加;商业税收不断增加;商业税收逐渐超过农业税收。(任意2点得4分)
原因:商品经济(商业)的繁荣发展。(2分)
(2)内容: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宋词辉煌;话本出现;书法名家辈出;绘画成就突出;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许多科技成就。(4分,任意4点得4分)
影响:宋朝的科技成就传到欧洲,推动欧洲由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文明过渡,促进欧洲的近代化。(2分)
(3)表现: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出现地区性的专业化市场;海外贸易发达;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6分,任意3点得6分)
18、(12分)
示例:
观点:近代各阶级阶层为救亡图存不懈奋斗。(2分)
阐述: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迈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展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救亡图存为首要目标,要求兴民权并实行君主立宪,进行维新变法,推动制度变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爱国色彩浓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为己任,带领中国人民经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8分)
总之,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我国民族危机的不断严重,不同阶级掀起了不同程度的救亡图存运动,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近代化,体现了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学生也可以从屈辱史、近代化史等角度回答 。)
19. (22分)
(1)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任意两点得4分)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任意两点得4分)
(2)特点:以面粉、棉纱、纺织等轻工业为主。(2分)
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有利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想的驱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6分,任意三点得6分)
(3)阶段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时期重点宣传民主科学等资产阶级思想到五四运动后逐渐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宣传内容。(2分,其它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带来希望。(4分,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4分,其它言之成理即可)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卷
,062「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I卷和Ⅱ卷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本人信息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3.答题必须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该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
1.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渐江杭州开幕。图1是第19届亚洲运动会吉
祥物“琮琮”,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
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具有精美绝伦纹饰的玉琮是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物,散发着永恒
的魅力。下列关于良渚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A.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B.良渚文化是粟种植最早的起源地
C.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流域
D.出现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图1
2.“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④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下列与《三
字经》中概述的时期相符的历史描述是
A.藩镇割据社会动荡
B.科举盛行人才辈出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佛教传入外交活跃
4.
《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这反映出作者的观念
A.劝课农桑
B.戒奢从简
C.工商皆本
D.重农抑商
5.图2为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开十(‘开十
当是开元十年的省称)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以下与此相对
应的赋税制度是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图2
6.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地方管理。以下材料反映的地方管理措施,按出现时间先后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②“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
③“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高一历史第1页(共4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猫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