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伟大的悲剧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伟大的悲剧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08:1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22 伟大的悲剧
七年级下
阿蒙森: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探险家
斯科特: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的探险家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
1.为什么南极点科考站以两个人的名字命名?
2.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启接下来的学习。
情境导入
检查预习
1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把握事件内容
4
理解伟大悲剧
5
思考探究
6
课堂小结
7
积累拓展
8
教学环节
辜 ( ) 凛 ( ) 噬( )
毡 ( ) 厄 ( ) 拯 ( )
毋 ( ) 羸 ( ) 罄( )
忡( ) 姗 ( )
怏 ( ) 蜃 ( )
ɡū
shì
zhān
è
zhěnɡ

yànɡ
léi
chōnɡ
lǐn
qìnɡ
shān
shèn
字音字形
检查预习









忧心忡
姗来迟
怏不乐
海市 楼
凛冽:
羸弱:
告罄:
不可思议:
风餐露宿:
词语解释
检查预习
刺骨的寒冷。
瘦弱。羸,瘦。
指物资用完。罄,尽、空。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扬扬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语无伦次:
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形容来得很晚。
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速度。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重点)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茨威格(1988-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影响最广泛的作品是内容带有传奇色彩、以小说体裁记叙12个著名历史事件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斯科特 1868年6月6日出生于英国德文波特,1881年加入英国海军,1900年开始进行第一次到南极洲的探险,1904年他回到英国。1912年3月29日逝世于南极洲。他是一位英国海军军官和极地探险家。
人物简介
知识必备
1911年10月,英国探险队在斯科特的领导下到达南极,在这个时候,他们得到消息,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而斯科特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
创作背景
知识必备
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伟大的悲剧》就是斯蒂芬·茨威格于1927年依据斯科特探险队遗研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日记遗书等创作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南极 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世界平均最低气温-88.3℃在南极测出(酷寒),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地方也是南极。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南极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拥有地球70%左右的淡水资源。
知识链接
知识必备
知识链接
知识必备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学常识
知识必备
带着问题浏览课文:
《伟大的悲剧》中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这次探险为何被称为‘悲剧’,它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作者将这场‘悲剧’称之为‘伟大’,你认为哪些地方体现了‘伟大’呢?
提示:
浏览时“大略地看”,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以短语或句子或两行以上的或者整段的、整页的文字为注视单位。
整体感知
浏览时“大略地看”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浏览大致分为扫描式和跳读式两种。
扫描式要求在阅读中一目数行,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读前言、目录、结束语等。
跳读式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的部分,如读标题、图表、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语等,以用于查找相关资料。
读书方法指导
把握事件内容
阅读文章后,回答
是 不是


不是
阿蒙森是挪威人
斯科特是法国人
阿蒙森队事先抵达南极点
斯科特队失败了
斯科特队返回时全部牺牲了
整体感知
1月16日
白色雪原
1月18日
2月17日夜里1点
3月2日
3月21日
3月29日
南极极点
屠宰场营地
贮藏点
帐篷里
帐篷里
斯科特一行五人
斯科特一行五人
英国海军军士埃文斯
斯科特一行四人
斯科特一行三人
斯科特一行三人
团队发现晚到一个月
团队到达,沮丧并要作证
埃文斯遇难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无法离开帐篷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理解伟大悲剧
1.如何理解课文题目中“悲剧”一词?
死亡
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逐梦中所经历的每一样都在挑战人类极限:寒冷、冰冻、飞雪、饥饿、伤病在冷酷无情的自然面前,他们的“胆怯”和“绝望”令人悲伤。
埃文斯遇难
奥茨的诀别
送别同伴,面对选择:饿死还是冻死,绝望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过往和他对遥远的祖国、亲人、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虚无缥缈、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死亡
失败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表现出斯科特内心的沮丧、失落。
梦想破灭,角逐失败
瑞典国旗国旗为什么会“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死亡
失败
证明
斯科特一行渴望得到的荣誉与自己失之交臂,还要忠实地为对手做证、献花。
2.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却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并分析其中所体现的人物形象。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为他人做证”。体现出他们具有诚实守信、高洁的品质。
诚实守信的伟大——悲而不“失”的风度
在离死亡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然坚持科考,体现出威尔逊博士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对死亡的无惧。
执着追梦的伟大——悲而不“灭”的追求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需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奥茨顾全大局,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团结协作的伟大
大家都清楚奥茨独自走向雪地会遭遇什么,但是奥茨的存在无疑会拖累队伍。这体现出斯科特一行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顾全大局的意识,以及奥茨对自己荣誉的珍视。
从容赴死的伟大——悲而不“卑”的尊严
斯科特在临死之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家人,他在临死之前饱含感情写下遗书,既表现了他对死亡的坦然,又体现了他对妻子深深的爱。我们不难看出斯科特的坚毅勇敢、顽强不屈。
超越私利的伟大
3.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关注的不是事业成功与否,而是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更多人以长久的思考。
拓展资料
出生于奥地利的茨威格是典型的学者型作家,维也纳养育了他,也培育了他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他深受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熏陶,又批判地接受了尼采、罗曼·罗兰、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他特有的传记文学和主张。关于对传主的选择,他曾明确说:“从来不愿意去为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歌功颂德,而始终只着眼于失败者们的悲剧……在我的传记文学中,我不写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物,而只写那些保持着崇高精神的人物。”
思考探究
4.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认识自然,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合作探究
文章主旨
课堂小结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主要记叙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事件经过。作者茨威格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写作特色
1.时间为序,条理清晰。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斯科特一行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但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死去的过程,条理清晰。
2.感情真挚,悲壮崇高。
课文颂扬的是人类一种伟大的精神,倾注了作者全部的思想感情,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英雄的崇高与悲壮使得行文也更加悲壮。
3.细节描写,令人感动。
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充满了感情。例如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对这一情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深深地感动着读者。
积累拓展
了解中国为什么要探索南极:
了解中国探索南极:
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中国第三十九次南极考察队近日圆满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国内。
“雪龙2”号和“雪龙”号携手破冰,首个南极雪橇式冰雪跑道机场建成。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航空事业进入机场自主时代。
此次南极考察,内陆队圆满地执行了南极昆仑站、南极泰山站和格罗夫山地区三地的考察任务,创下了多项新纪录。
请结合斯科特日记和茨威格的描写谈谈作者如何再现这段历史的。
方法指导:
1.结合斯科特的日记,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相应描写的段落。
2.在课文中,勾画出茨威格加入自己理解和想象的部分。
3.比较斯科特日记和茨威格的描写的异同。
斯科特日记
3月29日,星期四。自从21号到现在,西南偏西方向的风持续地刮着,我们的油只够煮两杯茶,20号还剩下两天的食物。每天我们都时刻准备启程出发前往20英里之外的补给站,但帐篷外始终到处是风雪的漩涡。现在,我想,我们已不可能再指望情况好转了,但我们会坚持到最后一刻,不过我们已是越来越虚弱了,当然,末日不远了。
真的很遗憾,但我想我不能再写下去了。最后补充一条:看在上帝的份上,照顾好我们的家人。
最后,请把我这日记,交给我的遗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