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太空一日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太空一日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08: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23 太空一日
七年级下
这是神州十三号三人组拍摄的太空视频日志。
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看过之后十分羡慕,今天,我们一起来帮他补拍一期太空视频日志吧!
我们的第一手资料便是他的文章《太空一日》。
情境导入
检查预习
1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分析人物品质
4
制作拍摄脚本
5
思考探究
6
课堂小结
7
积累拓展
8
教学环节
炽 ( ) 廓( ) 瞰( )
拟( ) 遨 ( ) 灼( )
荷( ) 舷 ( )
钧 ( ) 屏 ( )
chì
kàn

áo
zhuó

bǐnɡ
xián
jūn
kuò
字音字形
检查预习








千 重负
息凝神
炽热:
俯瞰: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
词语解释
检查预习
温度高;极热。
从高处往下看。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钧,古
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屏息凝神:
本末倒置: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屏,抑止(呼吸)。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1.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学习目标
杨利伟 1965年6月21日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03年,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对中国航天事业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代表作:《天地九重》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11月7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获颁“航天功勋奖章”。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09时整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地面,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知识链接
知识必备
分析人物品质
1.文章的四个小标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升空
所见
所闻
落地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小标题
内容
写法
前后对照,
纵横对照,
升空落地对照,
描写抒情对照,
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细节上的横向描写
时间关系
整体感知
2.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意外情况 相应的心理或举动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感到紧张,但很重视这个过程。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以为要牺牲了,但顽强忍受住。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到这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3.“意外”不断,危险时现,通过杨利伟面对危险时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们可以看出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不怕牺牲、勇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在杨利伟身上凸现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
制作拍摄脚本
场景名称
画面内容:
台词文案:
背景音乐:
本次的视频日志分为四个场景,以文章的小标题为划分依据。请大家分小组进行视频脚本的制作。
脚本包含的内容为:场景名称、画面内容、台词文案、背景音乐。
整体感知
场景1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画面内容:
台词文案:
背景音乐:
“神舟五号”发射—火箭和飞船共振—杨利伟眨眼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火箭发射的声音、激动人心的欢呼
为什么选择这两句?
示例: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朗读时须读出深切的关注和兴奋之情。
场景2
“我看到了什么”
画面内容:
台词文案:
背景音乐:
示例:
载人飞船视角的地球、棉絮状的漂浮物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和缓的背景音
为什么选择这三句?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客观地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深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朗读时应该读出真切的爱。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太空的航天员仔细观察,并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是否能看到单体建筑物。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场景3
“神秘的敲击声”
画面内容:
台词文案:
背景音乐:
示例:
失重状态、航天员在舱内
敲击声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一直未签字确认,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场景4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画面内容:
台词文案:
背景音乐:
示例:
飞船的返回视频、舷窗裂纹、抛伞开伞画面、着陆画面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惊险的、激动人心的背景音乐
为什么选择这句话作台词?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写出作者回到地面时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朗读时须读出再次回到祖国怀抱的激动之情。
思考探究
我认为英雄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岗位,不一定要为国捐躯。凡是为了国家、民族、他人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贡献出智慧和力量的人,都应该被给予英雄的荣誉。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得上英雄?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够被称为英雄?
合作探究
文章主旨
课堂小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
积累拓展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参考示例:
杨利伟叔叔,请问您当初为什么会想要登天呢?
您觉得飞行中哪一段是你感觉最难受的,最具有挑战性的?
如果你是小记者,采访杨利伟时你会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