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七年级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要研究学习历史,下列各项中最可信的材料是( )
A.“女娲造人”的传说 B.小说《封神榜》
C.电影《荆轲刺秦王》 D.考古出土的各种文物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种植水稻 B.用骨耜耕地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用陶器装粮食
3.“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4.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毛公鼎 利簋
5.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6.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它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7.某班同学在学习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后,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下令:废除土地私有制。
8.下列思想家中认为难与易、长和短能够相互转换,并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孙子 D.韩非子
9.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的是( )
A.楚汉之争 B.巨鹿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垓下之战
10.西汉初年,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出现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 )
A.汉武帝大一统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百家争鸣
11.汉高祖、文帝、景帝对匈奴主要采取“和亲”的国策,汉武帝转变为进攻的政策,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高祖、文帝、景帝软弱无能 B.汉武帝雄才大略
C.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D.有卫青、霍去病、李广这样的名将
12.汉武帝时,学生可进入当时哪一最高学府接受教育( )
A.私学 B.太学 C.军机处 D.国子监
13.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项羽 B.董仲舒 C.蔡伦 D.华佗
14.小明在学习完某个朝代的历史大事后,制作了一条知识线索。小明刚学习完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5.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最早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昭君出塞 C.班超经营西域 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16.下侧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17.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大同云岗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画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交融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
18.《齐民要术》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该记载( )
A.突显了宋应星以民为本的精神 B.强调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C.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D.反映了贾思勰多种经营的思想
19.这三幅图共同反映了( )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20.他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他笔下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这位画家是( )
A.顾恺之 B.锺繇 C.王献之 D.王羲之
二、非选择题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1.请你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25分)
【任务一】成语、人物分类——感受传统文化
(1)将下面两个表中的成语和人物按照表格中相应分类填写在相应的位置。(12分)
①三顾茅庐②草木皆兵③风声鹤唳④草船借箭⑤退避三舍⑥纸上谈兵来源相关成语典故春秋战国《三国演义》淝水之战 ①汉武帝②蔡伦③陈胜④华佗⑤司马迁⑥秦始皇类别序号政治家科技医学人物史学家农民起义领袖
【任务二】运用年代尺——形成时空观念(4分)
(2)公元纪年法规定:每100年是一个“世纪”,每10年叫做一个“年代”。
示例:西晋的建立可以表述为:西晋建立于公元3世纪60年代。
请回答:东汉建立是在公元______世纪______年代,北魏统一北方是在公元______世纪______年代。
【任务三】构建联系——简述历史过程
(3)根据所学知识,按照示例简要阐述下列相连关键词之间的历史联系。(9分)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 ②商鞅变法 ③秦统一六国 ④陈胜吴广起义 ⑤文景之治
示例:①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地主阶级掀起了改革的风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填写出下表中各学派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并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6分)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材料二 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2)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完成表格中的内容。(10分)
汉武帝 秦始皇
不同点 措施 ① ③
结果 ② ④
相同点 目的或实质 ⑤
材料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3)从以下四个方面列举一项你七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古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并根据材料三,谈谈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优秀传统文化?(10分)
举世闻名的科学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灿烂辉煌的书法绘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特卓越的中医中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纵观20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的兴衰和游牧民族政权疆域南界的变化等,都与气候上冷暖干湿的波动变化之间呈现大体同步的相关或共振关系,而且不只局限于一朝一代或某一特定时段。因此,中国历史发展与气候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正是由于2000多年来温暖湿润气候期的不断缩短、寒冷干旱气候期的不断延长和干旱化程度的日益严重,才一次又一次引发了塞外游牧民族步步深入到黄河—长江流域。
——王会昌《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
材料二 如图是中国古代寒冷期示意图。 ——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绘制
材料三 气候变化——农业收成下降——农民造反——中央无力以中央军镇压农民而发动军阀——军阀力量滋长——中央地方利益严重冲突——中央失去对地方军阀控制——国家分裂。
——张丕远《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形响——兼论人地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中国历史?(用材料中文字回答)(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第一个寒冷期大概是中国历史的哪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这段时期的历史特征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七年级历史答案
一、单选题
1.D 2.C 3.B 4.B 5.A 6.B 7.D 8.A 9.A 10.C 11.C 12.B 13.B
14.C 15.D 16.D 17.B 18.C 19.B 20.A
二、非选择题
21.(1)
来源相关 成语典故
春秋战国 ⑤⑥
《三国演义》 ①④
淝水之战 ②③
类别序号政治家①⑥科技医学人物②④史学家⑤农民起义领袖③
(2)1世纪20年代5世纪30年代(一空一分)
(3)②③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③④然而秦朝统一六国后由于暴政,引发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
④⑤后来刘邦建立西汉,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只要学生能陈述其中因果关系即可得满分)
22.(1)表格如下(一空一分) 呈现特点:百家争鸣(2分)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庄子 荀子或孟子 墨子 韩非子
(2)每空2分
汉武帝 秦始皇
不同点 措施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焚书坑儒
结果 ②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的兴盛或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时代主导学说 ④未能加强其统治,使政府不得民心,反而加速了其灭亡
相同点 目的或实质 ⑤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策
(3)举世闻名的科学发明:造纸术;灿烂辉煌的书法绘画:王羲之的《兰亭序》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兵马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都江堰等;独特卓越的中医中药:扁鹊(四诊法);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五禽戏)等
对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改革创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精髓。(言之有理即可)每空2分
23.(1)影响:温暖湿润气候期的不断缩短、寒冷干旱气候期的不断延长和干旱化程度的日益严重,引发了塞外游牧民族步步深入到黄河—长江流域。(也可以概括为气候变化引起游牧民族南迁或内迁)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征是政权的分立和民族交融。
(3)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引起国家分裂;(言之有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