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查漏补缺检测卷-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寒假查漏补缺检测卷-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29 17:1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寒假查漏补缺检测卷-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字母中,不能看成轴对称图形的是( )。
A.M B.T C.N
2.在除法算式中,0不可以作( )。
A.被除数 B.除数 C.商
3.篮球有6个,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4倍,排球有( )个。
A.18 B.24 C.30
4.从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纸片的周长是( )分米。
A.24 B.16 C.无法确定
5.要使□80÷7的商是三位数,□中可以填的数字有( )个。
A.6 B.2 C.3
6.一个皮球从120厘米的高处落下,如果皮球每次弹起的高度都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那么它第3次弹起的高度是( )厘米。
A.60 B.30 C.15
二、填空题
7.( )个是,2里面有( )个。
8.一袋食用盐重500克,( )袋这样的食用盐重2千克。
9.一个长方形宽3米,长是宽的2倍,长是( )米,周长是( )米。
10.要使□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11.△△△△○○△△△△○○……按此规律排列,前180个图形中一共有○( )个,一共有△( )个。
12.阳光小学六年级订《科学画报》150份,五年级比六年级少订25份,四年级比五、六年级订的总数多20份,三年级比五年级的2倍少28份。根据上面的条件把表填写完整。
年级 六年级 五年级 四年级 三年级
份数 150 ( ) ( ) ( )
三、判断题
13.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长可能不相等。( )
14.1米长的铁丝和1米长的棉线一样重。( )
15.左图中的阴影部分可用来表示。( )
16.把一根铁丝截成三段,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
17.要使□38÷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5。( )
四、计算题
18.口算。
960÷3= 560÷7 = 110×5= 200×9=
670×3×0=
19.用竖式计算,带*的题要写出验算过程。
752÷5= 804×4= *850÷3=
210×4= 9×524= *504÷6=
20.求周长。(单位:厘米)
五、解答题
21.一本书有246页,乐乐读了126页,剩下的3天读完,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22.手工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折千纸鹤,男生折了86个,女生比男生折的3倍少29个,女生折了多少个千纸鹤?
23.小华从图书室借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全书的,剩余的第三天正好看完。
(1)在下图中表示出小华第二天看的页数。
(2)小华前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3)小华第三天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24.张蕾准备到图书馆兼职3个月,现在有两家图书馆可供选择。
如果你是张蕾,你打算到哪家图书馆兼职?请通过计算表达你的想法。
25.在多彩的“分数条”数学实践活动中,梅梅和亮亮两人轮流掷正方体,规定:朝上的面是哪个分数,就把表示这个分数的彩条铺在同一个白色直条里面。经过几轮后,梅梅铺了这个直条的,亮亮铺的与梅梅同样多,他们把这个直条铺满了吗?如果没有,还剩这个直条的几分之几没有铺?
参考答案:
1.C
【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M是轴对称图形;
B.T是轴对称图形;
C.N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点睛】判断一个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看在这个图形中能否找到一条直线,使图形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2.B
【分析】根据除法的意义,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能是0。
【详解】在除法算式中,0不可以作除数。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得0,所以0可以作被除数,也可以作商。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0作除数无意义。
3.B
【分析】求排球有多少个,就是求6乘4的积是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6×4=24(个)
排球有24个。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B
【分析】要使剪下的正方形最大,那么该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原长方形的宽,为4分米,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即可求出周长。
【详解】这个正方形的最大边长是4分米。
4×4=16(分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关键是先确定正方形的边长。
5.C
【分析】要使□80÷7的商是三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够除,即□≥7,□里可以填7、8、9。
【详解】□里可以填7、8、9这3个数。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是解题关键。
6.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1次弹起高度为120÷2=60厘米,第2次弹起高度为60÷2=30厘米,第3次弹起高度为30÷2=15厘米,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20÷2÷2÷2
=60÷2÷2
=30÷2
=15(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前一次弹起高度是后一次弹起前的下落高度,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5 14
【分析】的分子是几,则几个就是;将1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1份是,2相当于这样的2个整体,依此填空。
【详解】的分子是5,因此5个是。
7×2=14,因此2里面有14个。
8.4
【分析】1袋500克,2袋是2个500克,500加500求出2袋是1000克,再根据1千克=1000克将单位化为千克,2个1千克是2千克,最后给2乘2即可求出盐的袋数。
【详解】500+500=1000(克)
1000克=1千克
2÷1=2
2×2=4(袋)
4袋这样的食用盐重2千克。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千克与克之间进率的掌握情况。
9. 6 1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长方形的宽乘2,即可计算出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算。
【详解】3×2=6(米)
(6+3)×2
=9×2
=18(米)
长是6米,周长是18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以及应掌握对倍的认识。
10. 2 3
【分析】最大的三位数是999,999÷3=333,要使□的积是三位数,则□45要小于或等于333,□里可以填2、1;要使积是四位数,□45>333,□里可以填3、4、5、6、7、8、9,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要使□45×3的积是三位数,则□45要小于或等于333,□里可以填2,1,最大填2;
要使积是四位数,□45>333,□里可以填3,4,5,6,7,8,9,最小填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运算,先求出未知项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60 120
【分析】图形排列的规律为,6个图形为一组,其中一组图形的前4个图形为△,后2个图形为○,按此循环下去,所以先用除法计算出前180个图形中共有多少组,再用组数乘4计算出△的个数,用组数乘2计算出○的个数。
【详解】△△△△○○这6个图形为一组,其中前4个图形为△,后2个图形为○
180÷6=30(组)
○的个数为:30×2=60(个)
△的个数为:30×4=120(个)
12.125;295;222
【分析】用六年级订的份数减去25份,求出五年级订的份数。用五年级订的份数加上六年级订的份数,再加上多的20份,求出四年级订的份数。用五年级订的份数乘2,再减去少的28份,求出三年级订的份数。
【详解】150-25=125(份)
150+125+20=295(份)
125×2-28
=250-28
=222(份)
年级 六年级 五年级 四年级 三年级
份数 150 125 295 222
13.√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可知,周长相等时长加宽的和是相等的,但长和宽不一定相等,据此解答。
【详解】长方形周长相等则长加宽的和相等,例如只要长加宽等于9厘米,周长都是18厘米,长、宽可以是8厘米和1厘米,也可以是7厘米和2厘米,长和宽不一定相等,所以原题判断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14.×
【分析】仔细看题,铁丝、棉线的长度都是1米,说明它们的长度相同;质量单位有千克、克,题目没有说明它们的重量有多重,所以无法比较它们的重量。
【详解】由分析得:
1米长的铁丝和1米长的棉线无法比较它们的重量,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注意分清楚长度单位(厘米、米等)、质量单位(千克、克等)。
15.√
【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其中的几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详解】该图被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2份,阴影部分可用来表示。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6.×
【分析】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三段,每段是这根铁丝的,此题中并没有平均截成三段,所以每段不能用表示。
【详解】根据分析,每段不是这根铁丝的,所以这句话不对。
故答案为:×
【点睛】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17.√
【分析】要使□38÷6的商是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一位不够除,即□<6,□里可以填1、2、3、4、5,最大是5。
【详解】依据分析可知:要使□38÷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5。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解题关键。
18.320;80;550;1800;
0;;;
【解析】略
19.150……2;3216;283……1
840;4716;84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百位上的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详解】752÷5=150……2 804×4=3216 *850÷3=283……1
验算:
210×4=840 9×524=4716 *504÷6=84
验算:
20.24厘米
【分析】
如图所示,将图形的一条边平移后,图形的周长就是大长方形的周长加上2条长2厘米的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据此解答。
【详解】(4+6)×2+2×2
=10×2+2×2
=20+4
=24(厘米)
21.40页
【分析】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去已经读的页数,求出剩下的页数,再用剩下的页数除以天数,求出平均每天读书页数。
【详解】(246-126)÷3
=120÷3
=40(页)
答:平均每天读40页。
【点睛】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先求出剩下的页数,再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解答。
22.229个
【分析】用男生折千纸鹤的数量乘3,再减去29个,求出女生折千纸鹤的数量。
【详解】86×3-29
=258-29
=229(个)
答:女生折了229个千纸鹤。
【点睛】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3.(1)见详解;
(2);
(3)
【分析】(1)+=,第二天看了全书的,把长方形看作全书,长方形平均分成了7份,把其中的3份涂色即可。
(2)第一天看的全书的加等于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再把两天看的几分之几相加即可。
(3)用单位“1”减去前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即等于第三天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详解】(1)图如下:
(2)++
=+

答:小华前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
(3)1-=
答:小华第三天看了全书的。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到弘文图书馆兼职
【分析】每月薪金乘3可以算出张蕾在晨光图书馆兼职3个月的薪金是(960×3)元。张蕾在弘文图书馆兼职第一个月薪金是680元,第二个月是(680+300)元,第三个月是(680+300+300)元,将三个月薪金相加即可算出张蕾在弘文图书馆兼职3个月的薪金,再与张蕾在晨光图书馆兼职3个月的薪金比较大小,然后进行选择。
【详解】960×3=2880(元)
680+300=980(元)
980+300=1280(元)
680+980+1280=2940(元)
2940>2880
答:到弘文图书馆兼职。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的连加运算,理解每个月都比前一个月多300元的意思是解题关键。
25.没有;
【分析】把这个直条的总长看作“1”,亮亮铺的与梅梅同样多,即亮亮也铺了这个直条的,用梅梅铺的这个直条的加上亮亮铺的这个直条的,计算出结果,再与1比较,如果比1小,就没有铺满,用1减去这个结果,即可算出还剩这个直条的几分之几没有铺。
【详解】 +=
<1
1-=
答:他们没把这个直条铺满,还剩这个直条的没有铺。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计算是解题关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