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9 15:04:07

文档简介

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在黄河流域,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白菜和芥菜的籽种。在长江中下游,青莲岗、屈家岭、良渚等地的氏族部落已普遍栽种水稻。据此可知( )
A.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原始社会主要粮食产区
B.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普遍开始种植水稻
C.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特征
D.我国是最早具备完整农业生产能力的国家
2.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
A.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 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 D.巩固国家政治统一
3.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4.公元6世纪初期,地处今天河北、山西北部及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到今天的河南、陕西关中的农耕富饶之地。推动这次北方人口较大规模迁移的因素是( )
A.封建生产方式的扩展 B.黄河流域的长期持续分裂
C.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 D.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改革
5.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C.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 D.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
6.哈密市拉甫却克墓地发掘出土了五铢钱、开元通宝、漆木器、仿东罗马金币、萨珊波斯银币、金戒指、瓜棱珠大耳环等器物。这( )
A.证明该墓葬形成不晚于唐朝初年 B.说明中国手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C.体现了西域开始同中原建立联系 D.反映了东西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7.某学者说:“(元朝行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观察如图可知湖广行省的布局( )
A.以山川形便为基本原则 B.囊括了自然和人文差异很大的区域
C.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增强了元朝在国防和经济上的实力
8. 明清徽商鄙视腰缠万贯而又唯利是图的人,他们尊奉“利以义制”的信条,许多徽商还将诚实不欺、公平守信作为自己的经营原则。该现象反映出( )
A.商人名利观念的淡化 B.理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 D.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
9.下表为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影响的描述。该事件是( )
·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逐渐落入汉人之手 ·中央政府认识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事 ·私家军队的力量不断扩展 ·激励了后世的革命者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0.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11.《剑桥中国史》认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12.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立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 ( )
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
13.下图取材于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时散发的宣传漫画。此事件 ( )
A.使封建礼教受到了冲击
B.推动了先进思想的传播
C.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遭到南京国民政府镇压
14.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指出:“如果毛泽东不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领袖,那么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就不可能掌权。”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中共领袖是在 ( )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15.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百团大战”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百团大战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
C.历史论著中对百团大战的描述 D.电影作品《百团大战》
16.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 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宏大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
中国近代前期部分大事年表
1856年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初 ①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900年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01 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诸多的改革措施更为广泛深入
1906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立宪派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1911 年 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爆发,最终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或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5年 ②
由该大事年表可知,民国初年的政治发展出现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年至1915年民主政治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根据材料,请你将大事年表中①②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2)列举出大事年表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4分)
(3)根据材料,指出1895—1915 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1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 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战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调整内容及作用。(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明清时期的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下面是出现较多的词汇:宰相、闭关锁国、土司、重农抑商、文字狱、南书房、十三行、理藩院、八股取士、军机大臣、海禁、达赖喇嘛、会试 等。
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的词语,并据此拟定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要求:写出关联词语,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4 CDBD 5——8 ADBC 9——12 BCCA 13——16 BDAC
17.(22分)
(1)①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4分)
(2)大事: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需前后有直接因果关系)(4分)
(3)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分)
原因: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软弱妥协;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列强的阻挠和破坏;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等。(10分,五点,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18.(18分)
(1)举措: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3分)
影响:探索出了一条领导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3分)
(2)调整: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分)
作用: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调动了农民保卫胜利果实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点3分,3点9分,共9分)
19.(12分) 参考示例
关联词:土司、理藩院、达赖喇嘛。(1分)
论题:清朝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
论述:清朝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广改土归流,加强对土司的控制,强化了中央对西南边疆的统治;在西藏地区,通过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理藩院,统领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通过平定噶尔丹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通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综上所述.清朝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安定了边疆,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9分)
(以上“参考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是唯一标准答案。如选取其他三个关键词,拟定论题论述合理亦可赋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