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初一科学学科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共10页,有4大题3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请将学校、姓名、班级、试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Ⅰ的答案在答题卷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试题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说法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洗澡时的水温为 B.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C.一个中学生的体重为 D.一个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为70次/s
2.上林湖越窑青瓷,燃烧千年,被称为“母亲瓷”。图为青瓷制作的部分工序,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土 B.拉坯 C.修坯 D.焙烧
3.遇到特殊恶劣天气时,南极地区数以千计的帝企鹅会紧紧挤在一起,通过抱团取暖,在零下数十度的低温环境中保持体温。帝企鹅抱团最有可能是为了抵御( )
A.台风 B.暴雨 C.暴风雪 D.沙尘暴
4.2023年10月,在云南省发现距今约2.44亿年前的一种新的古鱼类化石,命名为“圆尾滇东鱼”。下列对“圆尾滇东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胎生 B.水中受精 C.用肺呼吸 D.体温恒定
5.金鱼藻常长于小湖泊、池塘、水沟等静水处,可做猪、鱼及家禽饲料。金鱼藻的茎细柔、叶轮生、花小、坚果小。根据以上描述,判断金鱼藻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能进行繁殖 B.具有应激性
C.具有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D.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7.河虾是宁波地区的美食,下列有关河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和附肢不分节
C.能够后跃 D.锯齿有防御功能
8.番茄是一种常见的果蔬。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番茄的果皮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 B.番茄果实中的酸味物质主要来自液泡
C.番茄植株的根、茎、叶属于生殖器官 D.番茄植株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同
9.下列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生物是
A.蛔虫 B.珊瑚虫 C.草履虫 D.竹节虫
10.正确演示地球运动的方式是( )
A.用手指顺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
B.用手指逆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
C.围绕灯泡顺时针移动地球仪,演示公转运动
D.围绕地球仪逆时针移动灯泡,演示公转运动
11.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B.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实现了地震的准确预报
C.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
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地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2.下列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冰斗角峰 B.风蚀蘑菇 C.海岸礁石 D.岩石崩裂
13.小科在农历正月初八,用肉眼在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的景象,他记录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23年11月15日,迎来了天文奇观——日环食,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的月相是满月 B.可用肉眼直接观察日环食
C.该现象与日、地、月间的距离无关 D.日环食时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15.假如在太阳系外存在一颗与地球同类型的天体,被命名为“第二地球”。如图是宇宙部分天体系统的关系图,则“第二地球”最合理的归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肌肉细胞的长纤维状有利于收缩和舒张
B.蚯蚓的刚毛防止水分散失以适应土壤生活
C.鲫鱼身体呈纺锤形可增大游泳时水的阻力
D.荷花的叶柄和茎中的孔道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
17.《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正式发布,共收录物种135061种,其中动物就有13861属,65362种。与2022版比较,新增10027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同属比同种的生物相似程度更高
C.名录可以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D.物种数量的增加与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18.定量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取多组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下列实验不需要取平均值的是( )
A.测量河虾的体长 B.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C.测量绿豆幼苗的高度 D.测量吸气和呼气时的胸围差
19.某同学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结果是( )
A.体温计的示数是37℃ B.体温计的示数是35℃
C.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 D.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以下,无法读数
20.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部分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如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试题卷Ⅱ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1.如图所示,小科在测量水管横截面的周长。
(1)他取一条长纸条紧包住水管,在纸条的重叠处用针戳一个小孔,如图a所示,而后将纸条拉直,纸条上就出现两个小孔,用刻度尺测出纸条上两小孔之间的距离,由图b可知本次测量水管的周长为________厘米。
(2)该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__(填序号)决定的。
①测量者 ②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③刻度尺的量程
22.如图是小科赏花后绘制的三种花的图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花柄长,可成伞状花序-------------2 1b花柄短,直接贴生于枝干----------3 2a花瓣边缘有缺口-------------樱花 2b花瓣边缘无缺口--------------梨花 3a枝条表面带刺-------------梅花 3b枝条表面无刺-------------桃花
(1)查阅检索表信息可知,图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是桃花。
(2)小科看到了几十种樱花,这里的“种”指的是________(填“物种”或“品种”)。
(3)梅花的叶片有锯齿,有科学家研究认为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的地方,边缘有锯齿的叶片对植物生长更有利,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
23.如图为某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顶C位于山顶D的________方向。
(2)分别从A点和B点出发,沿虚线登上山顶,坡度较缓的路线是________(填“AC”或“BC”)。
(3)量得山顶C到山顶D之间的图上距离为d厘米,则实地距离应为________米。
24.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宁波承办了帆船、帆板及排球的比赛。请完成下列问题。
(1)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当日(2023年10月8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处于如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①A~B段 ②B~C段 ③C~D段 ④D~A段
(2)亚运会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填序号)
①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 ②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变大
③宁波昼长夜短 ④宁波正午时刻竿影越来越长
25.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某同学用超轻黏土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型(如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代表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
(2)为进一步模拟细胞结构的功能,选择________(填“保鲜膜”或“细纱网”)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理由是________。
26.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一支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6.2厘米,如图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表示人体正常体温37℃的刻度值位置距顶部________厘米。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7.为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小科进行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量A、B、C三个烧杯的容积;
②将A烧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方,立即用橡皮泥密封住烧杯尖嘴口;
③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④换用B、C烧杯重复步骤②和③,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烧杯容积/毫升 蜡烛燃烧的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时间
A 240 16 18 14 16
B 460 27 28 40
C 1020 68 73 69 70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时间长短是否受________影响。
(2)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3)小科发现B组第三次实验时,橡皮泥未完全封住烧杯尖嘴口。为此,增做了第四次实验,测得蜡烛燃烧的时间为29秒。则B组蜡烛燃烧的平均时间为________秒。
28.每年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注:细菌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会形成菌落。)
(1)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设计更合理。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29.下图所示的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操作步骤正确排序应为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①⑥⑦④⑤②③ B.②①⑤⑥③⑦④
C.②①③④⑤⑥⑦ D.②①⑦④③⑤⑥
(2)图中⑤是染色,所滴的液体是________,可以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若此序列图标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则图①所滴的液体是________(填“清水”或“生理盐水”),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利于染色 B.利于盖盖玻片 C.杀灭细菌 D.维持细胞形态
(4)某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个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第30—32小题每空2分,第33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30.用天平测量盐水的质量: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度盘的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3)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盐水,并把烧杯放入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的砝码时观察到指针向右偏,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是:取下最小砝码并________,直到横梁恢复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读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4)被测盐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甲 乙
31.袁隆平说: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稻米颜色呈胭脂红,如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稻在分类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__植物。
(2)若A表示细胞,则过程①为细胞的________(填“生长”、“分裂”或“分化”)。
(3)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
(4)海水稻细胞中的________(填细胞结构),能阻止多余的盐分进入细胞。
3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①大约在公元140年,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圆的。
②1543年,哥白尼通过观察和测量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是圆的。由于缺乏证据,日心说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
③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通过对部分天体的“相”与月相进行比较研究,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随着证据的增多,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开普勒通过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从而修正了“行星沿圆形轨道运行”的理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_______。(多选,填字母代号)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E.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33.宁波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活动过程和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完成下列要求。
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
活动1: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此现象与地球的________(运动)有关。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7:00 B.10:00 C.12:00 D.14:00
活动2: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A、B图。
图一
(3)如图一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经验,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_前后。
(4)图二为宁波市某校教学楼某日正午日影范围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中的________处。
图二
活动3:冬至日这一天,宁波的小科邀请家住北京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幢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C、D两图(如图三)。
图三
(5)由此推理,为了更好的采光,与宁波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