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9 15: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
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丛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记
塞上听吹笛高适
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而喜《易》,序《豪》《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梅花落》:是古代横笛名曲。梅花:多种植在江南,塞上无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三处是(3分)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于是乃相与发A徒役围孔子B于野C不得行D绝粮E从者F病
A.高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清辉的画面。
A.姓,是有着共同血缘关系的宗族的总称,上古有八大姓。氏,是同一姓的不同分支的名
B.李诗的一、二句描绘了登城四望,黄沙在月光下像雪一样洁白,远远近近的月色就如同
称,有以邑、官职、祖父的谥号或字为氏的。
满地的秋霜的景象。
B.“若必师之”的“师”与《师说》中“吾从而师之”的“师”意思相同。
C.高诗虽写到了冰雪消融,但画面整体给人以清凉和寒冷的感觉;李诗则借月光营造了
C.六艺,文中指周朝教育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与韩愈《师说》中“六艺经
温暖而静谧的气氛。
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意思相同。
D.李诗一、二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前三句都在为末句的抒情作烘托、铺垫。
D.“二百余年不绝”与《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两句中的“绝”意思不同。
16.两首诗都传达了成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但传达感情的方式却不相同。请你结合两首诗的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三、四句,简要分析它们传达感情的方式有何不同。(6分)
A.孔子年少有名,德才为人称道。幼年时就爱玩礼仪类游戏,还没成年就被鲁国大夫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为自己儿子的老师,年长后学音乐同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B.孔子为官有道,治理效果卓著。他做管理粮仓和牲畜的小官能恪尽职守;做中都宰一
(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
年,四方皆欲效仿;做大司寇参与国政三个月,鲁人路不拾遗。
句子是:“
C.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始终积极入世。离开鲁国十四年间虽然经常陷人窘境,犹如丧家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之志体现了儒家礼乐理想,成语“沂水春风”
之犬,然而却一直没有退却,坚定不移地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
就是由“
_”演变而来的。
D.孔子晚年归鲁,潜心整理典籍。有感于周王朝礼崩乐坏而整理《书传》《礼记》,删减编
(3)《春江花月夜》中的“」
”两句,表面描写春天将尽,江月欲
定《诗经》并配乐歌唱,整理《易》卦辞,作《春秋)。
落的景象,实则表现游子在外漂泊时间之久,思归之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2)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日孔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14.孔子晚年著书立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1787年大卫为鼓舞苹命者为信仲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创作了油画《苏格拉底之死》。画中所
蚌埠市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
蚌埠市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第8页(共】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