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之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课件(共8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复习之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课件(共8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0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1:4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7张PPT)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例 析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体会情感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表达\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先点出作者的情感,
    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
    ③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分析主旨型
提问方式:
    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感情基调及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诗眼”型题
提问方式:
    ①诗中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题步骤: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炼句型: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描绘怎样的景象;
    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③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④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句意型题:
提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答题步骤: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艺术)。
答题步骤:
    ①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比较评价型
提问方式:
    ①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步骤: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8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给你以下五个答案,你选哪个?其他的为什么不选?
  ①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
  ②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苦的离恨愁。
  ③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④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
  ⑤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意象表达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
以译代析,没有鉴赏
南辕北辙,
答非所问
笼而统之,
以空对空
抓住一点
不及其余
浮在表面
缺乏分析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离人的思念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写法,埋怨月光无情,以明月“不谙”来称“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愁。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春”字在抒发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
  ①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代表着万物复苏,是给人带来希望的季节,作者陶醉于春天,体现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抒发了快乐的情感。
  ②作者借“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为国效忠的强烈愿望。诗人连做梦都想随春风来到洛阳,可见诗人怀才不遇,渴望一展雄才的豪情壮志。
望文生义、
牵强附会
无中生有,
任意拔高
庆庵寺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此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渲染、夸张、白描、比喻、拟人、象征、起兴、怀古、引用、讽刺、借古讽今、开门见山、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画龙点睛、小中见大、卒章显志……
乱箭齐发,
泛化技巧
解题失误
没有读懂题干就盲目答题
不会利用诗作已有的信息
不会用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缺乏古诗词传统审美意识
鉴赏的思维流程不太合理
不会就诗论诗和设身处地
  本来历年选入试题的古诗词所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文字较浅易,切入角度较小,回答起来也并不是很难。但答题的结果年年失分严重。
  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但还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所答即所问。
  另外,答题一定要规范,才不易丢分。如果答题目不规范,泛泛而淡,极易漏掉一些要点,造成整体“意会”,而“言传”不到位。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季。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步骤一)。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步骤二),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步骤三)。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
  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步骤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步骤二)。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步骤三)。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骤一) ? 意境真切而甜美(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步骤三)。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一) 。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步骤二) ,进而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步骤三) 。
常见意境术语: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
宏阔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
细腻
 ——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
繁复
 ——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
清冷
 ——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
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冲向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步骤一)。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的瀑布艺术形象(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决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在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步骤三)。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描写了什么主人公形象。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在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下片写梅花一任百花嫉妒,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步骤一) 。作者塑造了梅花虽遭磨难,仍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艺术形象(步骤二) ,写出他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作者高洁品行的化身(步骤三) 。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一)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步骤二) ,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三)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步骤一) 。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步骤二)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步骤三) 。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一) 。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步骤二)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步骤三) 。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步骤一) 。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步骤二) 。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步骤三) 。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描写李广将军猎虎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步骤一) 。明亮的晨光中,看到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对英雄的追慕(步骤三) 。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 。
常见艺术(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常见艺术(人物)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体会情感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表达\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先点出作者的情感,
    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
    ③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这首诗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表达了对人内在的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步骤一)。这首诗通过写蝉饮清露,不借秋风就能把自己嘹亮的声音传向远方(步骤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说明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的凭借自然声明远扬(步骤三)。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作者在诗中出发了怎样的感情?
  本文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步骤一)。这首诗通过“劳歌一曲”,“解舟行”,“西楼”等带有离别特征的词写离别(步骤二)。本诗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步骤三)。
分析主旨型
提问方式:
    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步骤一);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还(步骤二)。
  或:“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步骤一);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步骤二)。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感情基调及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诗眼”型题
提问方式:
    ①诗中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题步骤: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三句“潮平两岸阔”的“阔”,与“湖平两岸失”的“失”字,哪个更好。
  “阔”字更好(步骤一) ;阔是空阔,开阔之意(步骤二) ;春湖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步骤三) ;“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步骤四) 。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步骤一)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凉(心境孤寂)(步骤二)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步骤三)。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步骤四) 。
2004年福建卷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或:“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菩萨蛮 李白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是徒劳之义(步骤一),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步骤二),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步骤三)。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人说,结尾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瘦”是全篇的词眼,试分析。
  这首词情景交融,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写出了女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形象地概括了全篇词意,画龙点睛,使形象和环境显得十分协调,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所以一个“瘦”字是全词的词眼。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未若‘一枝’佳。”你同意这种看法么?试说明理由。
  同意(步骤一)。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步骤二)。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而丰富,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步骤三)。
炼句型: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描绘怎样的景象;
    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③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④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和处达,归雁洛阳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是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步骤一),这怎么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步骤二)?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步骤三)。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步骤四)。
句意型题:
提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答题步骤: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谈谈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步骤一);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二) 。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六朝如梦鸟空啼”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六朝如梦鸟空啼”写在霏霏细雨中、如茵碧草间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当年豪华壮丽的台城现在已经成为历史遗迹,荒凉颓败,只有不解人世沧桑的鸟儿在发出欢乐的啼鸣(步骤一)。作者运用比喻、对比、联想的方法。抒发了忧国之情,担心唐王朝会重演六朝悲剧,缥缈的意境中流露出浓重的伤感情绪(步骤二) 。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试分析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步骤一)。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步骤三)。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而“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采用对比(步骤一) 。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步骤二) 。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中(步骤三)。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步骤二),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步骤三) 。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托哀情的艺术手法(步骤一) 。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 作者面对如画的景色,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步骤二),特别是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深切的思乡之情(步骤三) 。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二)。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之处是“主客移位”(步骤一)。前两句细写春风中的柳条藤蔓修长柔软,并赋予其以人的感情,一个“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牽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后两句更是将黄莺人格化,就像即将分别的老朋友,一个“啼”字更似凄凄惜别,难舍主人离去(步骤二)。这样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艺术)。
答题步骤:
    ①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语言明白晓畅、多用口语(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莫教”、“惊妾梦”等语言口语化,民歌色彩浓厚(步骤二)。表达了闺中少妇对征人的怀念之情(步骤三)。
长干曲四首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二)。这首诗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步骤三)。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步骤一) 。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步骤二)。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步骤三)。
横江词(其一) 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步骤一)。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步骤二)。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步骤三)。
清新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平淡
  又称质朴,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 青云端”。写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奔放
  指直率而有气势。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滚滚长江奔涌而来,与历史、人物融为一体,表现了历史涤荡千古风浪的奔放气势,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简洁明快,壮怀激昂的气魄如在眼前。
工丽
  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绚丽工整的诗风上,要注意的是李商隐与李贺。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该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词工语丽,因而博得“旷代之作”“古今七言之冠”的盛誉。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间两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笔细腻,用语工整,从早春景色的描写中透出姹紫嫣红的盎然春意,景象饱满。
含蓄委婉(婉曲、委婉)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雄浑壮阔(雄健、境界辽阔)
  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雄浑辽阔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作,大多具有此特征。
  王昌龄《出塞》:“青海长云暗雪上,孤城遥望玉门关。”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用来答题的词:
清新自然(淡雅)
明白晓畅(明快浅显)
多用口语(明白晓畅)
朴实无华(平淡自然)
华美绚丽(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笔调婉约
简练生动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沉郁顿挫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易:通俗易懂  李白:豪迈飘逸
王昌龄:雄健高昂  杜牧:清健俊爽
李商隐:朦胧隐晦  王维:诗画一体
温庭筠:绮丽香艳  高适:悲壮苍凉
李清照:婉约凄切  陆游:悲壮爱国
辛弃疾:气势雄壮  李煜:伤感细腻
范仲淹:苍凉悲壮  苏轼:旷达豪迈
诗歌鉴赏分析题总结:
基本要求:
1、发挥想象
2、运用术语
3、作答完整有序
  要做到完整有序至少要从诗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即:
先说形式特点,后说思想内容
(先说艺术手法,后说表达效果、内涵)
基本逻辑:
首句概说:
是什么、写了什么
次句分析(手法方式):
运用了……艺术手法;
三句揭示(效果内涵):
A 突出了……艺术效果
B 渲染了……意境
C 表现 抒发 寄托了……思想情感
D 塑造了……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