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抓流程
重理解
明思路
以读为本
诗歌怎么读------理解内容减少偏差
训练题目——读下面宋诗,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苦寒行
南宋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1.抓流程:诗歌写了什么?作者为何而写?
诗人如何写的?
2.重理解:请用具体形象语言描述诗歌内容。
3.明思路:简要分析本诗的结构层次。
诗歌怎么读的具体做法
诗歌鉴赏复习策略
1.常见情感类型
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壮志难酬、愤世嫉俗、蔑视权贵、贬官谪居、羁旅漂泊、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咏史怀古、借古讽今、思乡念友、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时光易逝
2.常用情感双音节词
豪迈雄壮、苦闷悲慨、幽怨愤恨、淡泊超脱、乐观豁达、寂寥凄清、真挚诚恳、仰慕钦佩
专项考点必备知识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一看到: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民不聊生,
就想到:忧国忧民、报国无门、厌恶战争;
一看到:塞外风光、异地风情、遥想战场,
就想到:保家卫国、思念故土、厌恶战争;
一看到:山高水远、山水无情、路途艰险,
就想到:不满现实、仕途艰辛、政局黑暗;
一看到 ……
就想到 ……
专项考点必备知识
表达技巧(怎样写)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篇章结构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用典
记叙、议论、说明
抒情
描写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正侧 点面 动静 虚实 抑扬 ;顺序角度 色彩 白描/细描。
对比/衬托、渲染、象征、 抑扬、联想和想象
一般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议 赋比兴照应铺垫 起承转合 以景结情
常见表达技巧知识梳理:
古诗鉴赏:高考不只是做题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体悟
诗意
基本
路径
㈡看作者,知人论世明诗风;
㈢读诗,明常识,懂诗家语;
㈣看注解,抓暗示语除障碍;
㈤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词;
㈥看意象,把握其特定含意;
㈦看典故,取用典原来意义。
㈠看标题,抓题眼,定内容;
把古诗当古文读
把古诗当散文读
把古诗当传记读
解读诗歌的思维过程
字句缓存
触发长期记忆
调动语言文体知识
建构表面义
调动文化情感知识
构建深层义
1.对语言知识字词解释的记忆
2.对诗歌题材体裁知识的记忆
3.对作者生平历史背景知识的记忆
4.对个人经历情感体验的记忆
夯实练
自命题
多延伸
以练通关
诗歌怎么练------考点通关不留盲点
1.夯实练——题材渗透考点
题材角度把握答题方向
咏史怀古——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咏物言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羁旅思乡——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送别怀人——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边塞征战——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山水田园——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爱情闺怨——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1、诗人的情感在诗歌中有所变化,请赏析。(学生原创)
答:(1)前两联诗人的情感是沉重的:诗人寓居山中,国家危难,欲杀敌报国而不得,眼前暴雨象征气势汹汹的侵略者,诗人眼见飘摇时局,心情沉重。(2)后两联诗人心情由哀转扬,慷慨高亢:诗人欣喜地看到暴雨下还有劲竹挺立,又联想到“洗甲兵”的典故,不禁心情激昂慷慨。
2、第三联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何作用,请赏析。(学生原创)
(1)结构上:承上启下,写雨势渐小,承接上文雨势浩大,引起下文诗人对国运渐好的希望。(2)内容上:运用双关,写雨中劲竹,表明飘摇时局中仍有令人欣喜的抗争力量,为情感的由哀转扬蓄势。
2.自命题——举一反三促消化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题目1、颔联的“云”“雨”有什么含义?(学生原创)
答:(1)“云”“雨”本身是夏季的景物,这里写夏季云气缭绕,大雨连绵的景象。(2)深层含义指时局上风云翻涌、大雨滂沱,整个国家颠覆,暗中写出了金兵凶猛,宋朝江山岌岌可危的局势。
题目2、本诗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简要赏析。(学生原创)
答:(1)对国家动荡、情势危急的担忧之情。从颔联的“云”“雨”描写暗示时局的凶险。(2)对未来希望的企盼。颔联中竹枝低而不折,山角存留光明代表作者心中希望尚存。(3)心怀天下责任感,尾联用典,化用杜甫的两句诗中体现。
2.自命题——举一反三促消化
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本词作者是阳武县令蒋兴祖的女儿。蒋兴祖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坚持抵抗,至死不屈,最终力不敌,死于此。妻及长子相继以死。其女为贼所虏,北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中。
1、分析首句“朝云横度”在全诗中的作用。
(1)“朝”点明时间是在早上;“云”描绘出出发时间气氛惨淡,乌云密布。“横度”形容阴云突如其来的漫过来。
(2)渲染了悲戚的氛围,暗喻当时政治风云变化,形势险恶(3)暗含诗人内心压抑惆怅、思国怀乡、亡国丧家之恨。
2、“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
(1)国破家亡的悲哀、对故乡的怀念、对亲人的追思。
(2)鸿雁常是家书的象征,而自己家国已灭,亲人已亡,失去自由,无法传书,愁肠百结。
2.自命题——举一反三促消化
2.自命题——举一反三促消化
早寒江上有怀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
(1)尽是用完,没有的意思;此句写思念家乡的泪水已经在客乡流完;一个“尽”字道出了作者离家之远,飘零之久。
(2)阅读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人描写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异乡漂泊的境遇,抒发了旅人怀乡,思归不得的悲戚和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落寞 。
3.多延伸——举三反一作比较
1、同一诗题不同版本用语或不同诗人的比较
2、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感情的比较
3、不同诗人描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感情的比较
4、不同诗歌选取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5、不同诗歌描写相同意象所用的表现手法和
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年份 试卷 出处、作者及朝代
2012 全国卷
①《孟子·告子上》②《师说》韩愈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2013 全国卷I
①《观刈麦》白居易②《阿房宫赋》杜牧③《赤壁赋》苏
全国卷II
①《劝学》荀子②《三峡》郦道元(北魏)③《琵琶行》白居易
2014 全国卷I ①《离骚》屈原②《蜀道难》李白③《春望》杜甫
全国卷II
①《离骚》屈原②《行路难》李白③《赤壁赋》苏轼
2015 全国卷I
①《离骚》屈原②《使至塞上》王维③《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
全国卷II
①《逍遥游》庄子②《琵琶行》白居易③《赤壁》杜牧
2016 全国卷I
①《劝学》荀子②《出师表》诸葛亮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全国卷II
①《鱼我所欲也》孟子(先秦)②《蜀道难》李白③《阿房宫赋》杜牧
全国卷III
①《曹刿论战》左丘明(先秦)②《琵琶行》白居易(唐)③《赤壁赋》苏轼(宋)
2017 全国卷I ①《观沧海》曹操(两汉)②《阿房宫赋》杜牧(唐)
全国卷II ①《逍遥游》庄子(先秦)②《陋室铭》刘禹锡(唐)
2018 全国卷I ①《《论语·为政》》孔子(先秦)②韩愈的《师说》③《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全国卷II ①《孟子·鱼我所欲也》②白居易的《琵琶行》③苏轼《赤壁赋》
全国卷III ①《荀子·劝学》②诸葛亮在《出师表》③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复习要点:①落实高中必背篇目的背诵和默写。②收集常见名句,适度扩大学生的积累范围。
复习措施:①挖空填写,做到篇篇落实。②挑选重要名句,做到句句落实,字字落实。③收集学生常错句子,反复练习,人人过关。④利用早读、周五下午的自习课,强化过手练习。
要求背诵的诗文,要不折不扣背诵。对有些“名句名篇”,不仅要熟练背诵,而且要准确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