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9 16:20:44

文档简介

宣城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 案 D B C B B B A C C A C C D D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礼法合一的法治观念(礼法合一);公正严明的执政品质(公正严明);体恤民众的民本
思想(恤民)。(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理由:危害共和国政权、威胁自由;背叛祖国或全体国民。(两点4分)
影响:①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增强了民众的公民意识;②提升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
爱国人士的崇拜,有利于促进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③激发民众爱国热情,推动了审判
路易十六的进程;④激发民众革命热情,推进大革命进程;(6分,任答三点即可,其它
言之有理亦可)⑤公开号召不经法庭审判而由立法机构国民公会对国王进行审判,违
背了民主法治精神,容易导致“革命恐怖”。(消极影响必须答1点,2分)
18?示例一:
历史信息:近代中国币制呈现出紊乱的特征(2分)
解析:明清以来,伴随中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了银、铜并用,以银为主的货
币结构。明清和近代流入境内的以各类银元为主,晚晴时政府开始引进机器设备铸造银
元、铜元,传统称量货币银两和铜钱占比明显下降。晚清政局混乱、中央集权式微、外国经
济势力入侵及金融管理落后,导致货币发行混乱。因而,近代中国货币体系十分紊乱,表
现在两、元并行,银、铜并用,传统性货币与近代性货币并存,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并存,中
央、地方政府发行的货币与非官方发行的货币并存。混乱的币制提高了交易成本,减缓了
商品流转速度,阻碍了经济发展;也给社会民生造成不利影响;银价、铜价、物价大幅度变
动,更使老百姓深受双重通货膨胀之害。
总之,紊乱的货币制度、货币体系严重破坏了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加剧了人
民的苦难。(10分)
示例二:“近代中国传统性货币与近代性货币并存”或者“中国近代货币近代化有了明显进
展”(重点从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等进行解析,略)
示例三:“近代中国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并存”或者“外国银元大量流通”(略)
宣城市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QQABBQQEggggAhBAAQgCQw3qCkMQkAGAAAoGRFAAMAAAiANABAA=}#}
19?(1)背景: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流通量的增加。(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措施:实行小区制度,缩小行政区划;县级增设政府机构;基层建立行政部门。(4分,
任答两点即可)意义:加强了基层治理,使政令易于贯彻落实;有利于吸收基层各阶层
积极分子参加工作,培养了大量干部人才;助推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其他根据地制度建
设提供借鉴。(6分,任答三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3)例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说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筹建新中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行使
当家作主的权利。原来的政治协商会议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6分)
(其它例子,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务员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海关制度、个人所
得税等均可。)
宣城市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QQABBQQEggggAhBAAQgCQw3qCkMQkAGAAAoGRFAAMAAAiANABAA=}#}宣城市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派周公宰孔与会赐胙(肉),订立的盟约规定同盟各国不得废除已立的太子、不得立妾为妻、要惩罚不孝的人等条款。这主要表明
A. 会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B. 诸侯争霸纷争不断
C. 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得到维护 D. 宗法制度受到重视
2. 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孙吴也创立了类似中正的“公平”之官,由朝廷委任,负责评定当地人士。两个分立的政权先后采取了大致相同的选举制度,这说明
A. 大一统的趋势已经形成 B. 九品中正制的诞生有其必然性
C. 民族交融现象十分明显 D. 人口迁移带来政治制度的认同
3. 唐朝本沿用隋朝州、县二级制,后根据山川地形把全国划分为 10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唐玄宗即位后又增至15道。唐朝这一创新
A. 使得行政体系完备 B. 导致藩镇割据势力形成
C. 旨在强化中央集权 D. 弱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土司制度形成于元朝,《明史》载“尝考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袭替必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由此可知,明代的土司
A. 由中央派遣官员任职 B. 具有羁縻府州性质
C. 管理女真等少数民族 D. 等同于地方州郡县
5. 清代的乡饮酒礼规定主持乡饮酒礼的“司正”在开场时须举酒杯曰:“恭惟朝廷,率由旧章……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此后,再由生员“赞读律令”。这种乡饮酒礼
A. 确立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 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C. 削弱了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 D. 冲击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宣城市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 共6 页)
6. 乾隆时刘汶《种烟行》一诗说道:“新谷在场欲糜烂,小麦未播播已晚。问何不敛复不耕,汲水磨刀烟上版。……愚民废农偏种烟,五谷不胜烟值钱。……往者岁歉难举炊,谁家食烟能疗饥。”该诗
A. 道出了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 B. 表达了作者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C. 反映了自然经济结构已解体 D. 是研究物种传播的第一手史料
7.1908 年7月清政府颁发了《咨议局章程》和《议员选举章程》,1909 年成立了咨议局。清末各省咨议局议员的出身背景中有功名的士绅阶级占 91%,其中进士占4.7%,举人占19.1%,贡生占29.7%,生员占37.5%。清政府这样做
A. 意图缓解面临的统治危机 B. 为废除科举设置了障碍
C. 迟滞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加快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8. 日本棉布/棉制品输华表(单位:日圆千円)
中国(不含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关东州)
棉布 棉织品 棉布 棉织品
1930年 86915 2579 9186 454
1931 年 43073 489 6172 293
1932年 38229 692 16017 670
上表信息可以用来佐证
A. 关东州成为日本最重要市场 B. 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C. 国民政府关税自主取得成效 D.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动因
9.“四三方案”是我国 1970 年代向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从1972 年开始直到1977 年,我国先后同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签订了250多项新技术和成套设备引进合同,项目成交金额达到了39.6亿美元。“四三方案”
A. 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 旨在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C. 佐证了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 D. 促使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10. 我国水产品在居民饮食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农业展望报告 2021—2030》指出,到2026 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3kg,占消费总量的36%左右。这
A. 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C. 表明水产品将成为主要食物 D. 反映了国人对营养品质的盲目追求
11.斯巴达的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机关,但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成员30人,且终身任职;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据此判断,当时斯巴达的政体形态是
A. 民主制度 B. 僭主政治 C. 寡头政治 D. 君主专制
宣城市高二历史试卷第2页( 共6 页)
12.1618 年,欧洲由于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导致了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欧洲国际性战争,各方终于在1648 年以签订了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终,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一体系对国际法的贡献主要在于
A. 形成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
B. 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C. 首次用国际会议来解决国际争端
D. 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13. 1867年,《北美评论》杂志撰文称誉中国的考试取士;1868 年,美国罗得州议员托马斯·詹科斯向国会提交报告,公然鼓吹考试取才,轰动了参众两院;1870 年,斯皮尔撰著《中国与美国》一书,盛赞并力主效法科举考试制度。这些现象
A. 推动了东学西渐的形成 B. 表明美国文官制度深受中国影响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有利于推动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4.1875年,美国密苏里州宪法宣布授权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市可制定宪章,实施地方自治;至一战前共有12 个州实行地方自治。市政府权力涉及到饮用水供应、健康和卫生、城市建设、警察、消防、教育和福利、娱乐等领域。推动美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因素是
A.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 国内工人运动的有力推动
C. 乡镇自治的历史传统 D. 城市化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15.1803 年,英国约克郡西区织出的呢绒只有1/16 是产自资本家经营的大工厂,其余的约有43 万匹则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织出的。根据1831年英国议会的调查,该年英国工厂工人为404,317人,手工工人为1159,867人。这体现出该时期英国
A. 急需大力推进蒸汽机的普及 B. 工业经济组织呈现出多样性
C. 手工生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D. 工厂制难以适应经济的需求
16.1997年,英国布莱尔政府提出用社会投资国家取代福利国家,使福利成为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等共同参与和分担的公共事业;同时倡导劳动伦理,并把教育和培训作为普遍福利形式,以鼓励工作、促进就业。布莱尔政府的改革
A. 兼顾效率与公正,均衡权利与义务 B. 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 激发了市场潜能,终结了福利国家 D. 成为各国福利改革的普遍思路
宣城市高二历史试卷第3页( 共6 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 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 分)
材料一 南朝刘宋孝武帝时,有个名叫谢士先的人告发申坦是刘义宣(谋反败亡者)的同谋。当时申坦已死,他的儿子申令孙为山阳郡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便到廷尉投案请罪。廷尉卿蔡兴宗议曰:“若坦昔为戎首,身今尚存,累经肆眚(朝廷宽赦),犹应蒙宥(宽恕)。令孙天属(父子天性相连),理相为隐。况人亡事远,追相诬讦,断以礼律,义不合关。”同时指出谢士先“发因私怨,况称风声路传,实无定主,而干黩欺罔,罪合极法。”又有告状的百姓二十二人,案情还未了结,还得参与廷尉审讯,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些人应该暂时拘押在尚方(监狱)之中。蔡兴宗“以讼民本在求理,故不加械,即若系尚方,于事为苦”。
—摘编于李延寿《南史·列传·卷二十九》
材料二 公民们:……在一个共和国当中,退位的国王只能在两种情况下派上用场:要么是危害政权的安定或是威胁自由,要么就是同时实现这两个结果。……我必须声明:路易十六必须死,因为祖国必须生。至于路易十六本人,我建议国民公会立刻宣布他是法兰西全体国民的叛徒。我建议为牺牲的自由革命烈士们竖立纪念碑,让人民始终铭记权利意识和曾经屈服于暴君的恐惧,同时也让所有的暴君永远知晓并害怕人民及其正义。
—摘自罗伯斯庇尔(1792年 12 月3 日)《就对国王的审判问题而作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蔡兴宗在司法实践中体现的思想观念或精神品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伯斯庇尔提出处死路易十六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伯斯庇尔演讲所产生的影响。(12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在1933 年废两改元之前,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铸造货币(硬币)的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还有私人银炉。纸币发行权也极为分散: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每一种货币都是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伴随着贸易而输入的各国货币,也广泛流通于中国。
——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宣城市高二历史试卷第4页( 共6 页)
1840 年至1911年中国货币形式和数量
货币形式 数量 以元计值 百分率(%)
中国银元 240000000 元 240000000 9.6
外国银元 1080000000 元 1080000000 43.4
铜元 200000000000枚 149000000 5.9
银两票 30000000 两 42000000 1.7
银元票 50000000元 50000000 2
铜钱票 134000000 串 100000000 4
外国钞票 110000000 元 110000000 4.4
银锭 250000000 两 347000000 14
铜钱 500000000000枚 373000000 15
总数 2491000000 100
—摘自郝延平《中国近代商业革命》
从以上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合理解析。(可以从总体上或局部提取历史信息,所提取的历史信息要明确,解读合理,史论结合。)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某赋役制度示意图
宣城市高二历史试卷第5页( 共6 页)
材料二 缩小行政区划是晋察冀边区改造旧行政的重点之一。旧有的行政区划幅员广阔,一个区所辖村庄有多达几百个的,而华北山地民居普遍分散。晋察冀边区的做法是普遍实行小区制度。但在区县机构设置上,相较阎锡山治下的主要变化在于增加了公安和人民武装两科(部),国民党政权体系上层有复杂完备的组织机构,而村级只有一个村长,这样导致政令到县以下即形同虚文。晋察冀边区的做法是各村都建立民政、财政、教育、实业、司法五个部门,每个部门委员会都由数人组成,这些职务一般都是无偿义务性质。
——摘编自王龙飞《破旧立新: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赋役制度实施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破旧立新”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破旧立新”的意义。(10分)
(3)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中再举一例制度变革,并说明其是如何“破旧立新”的。(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