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杨氏之子
初识课文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走进作者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我会朗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我的理解
甚:非常
聪惠:聪明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译文: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我的理解
诣:拜见
其:他的。指杨氏的儿子
乃:就
为设果,果有杨梅。
译文: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我的理解
为:替
设果:端来水果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译文: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我的理解
以:给……看
此:这
君:你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你知道孔为什么说“此是君家果。”吗?
我的理解
因为孔君平得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他想借此机会,考考这孩子智商,于是他在姓上做文章,故说杨梅是杨家的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我的理解
应声:随着声音。指反应敏捷
未闻:没听说
夫子:尊称,您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你知道儿为什么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吗?
我的理解
因为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我会思考
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交流、沟通,机智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能把我们的生活装伴得更加美好!
我会思考
一、给句子中的“闻”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有名望的;④用鼻子嗅;⑤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
3.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 )
5.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 )
①
③
②
④
⑤
课堂练习
二、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
课堂练习
三、读一读,填一填。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 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九岁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