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2.2 消化与吸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泸县期中)下列关于牙齿结构与功能,不正确的是( )
A.牙齿的基本物质是牙本质
B.牙齿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
C.牙齿的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等
D.多吃糖的人一定会患龋齿
【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 A、牙齿的基本物质是牙本质,A正确;
B、牙齿的咀嚼食物使其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B正确;
C、牙齿的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等,正确;
D、多吃糖的人容易患龋齿,但不是一定会患龋齿,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如图,牙齿的结构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根据组成成分又分为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等。
2.(2023七上·莱西期中) 如图示“人体消化模型”(A代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B代表消化器官,C代表消化产物)。下列对于该模型的填写正确的是( )
A.A﹣蛋白质,B﹣小肠,C﹣甘油和脂肪酸
B.A﹣脂肪,B﹣小肠,C﹣氨基酸
C.A﹣淀粉,B﹣口腔,C﹣葡萄糖
D.A﹣蛋白质,B﹣胃,C﹣多肽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胃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成多肽,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成氨基酸,所以若A代表蛋白质,B代表小肠,则C代表氨基酸,不符合题意;
B、脂肪在胆汁的乳化下,在小肠的胰液和肠液下,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A代表脂肪,B代表小肠,则C代表甘油和脂肪酸,不符合题意;
C、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若A代表淀粉, B代表口腔,则C代表麦芽糖,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胃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成多肽,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成氨基酸,所以若A代表蛋白质,B代表胃,则C代表多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3.(2023七上·莱西期中)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列各项描述错误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清水 37℃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10℃ 变蓝
A.试管1和2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
B.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C.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
D.试管1和3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 A、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试管1和2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不符合题意;
B、试管1加入唾液,不变蓝,试管2加入清水,变蓝,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CD、试管1和3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条件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4.(2023七上·莱西期中) 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
A.胰液、肠液、胆汁 B.胃液、胆汁
C.唾液、胃液、肠液 D.肠液、胃液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 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和胰液。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则这组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胰液、肠液、胆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5.(2023七上·莱西期中) 如图表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部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①为胰腺,则②为胰岛素
B.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为麦芽糖
C.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是肝脏
D.若①为肠腺,则②能消化蛋白质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为胰液,若①为胰腺,则②为胰液, A不符合题意;
B、麦芽糖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葡萄糖能够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因此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可以是葡萄糖,不能是麦芽糖,B不符合题意;
C、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不含有消化酶,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一定不是肝脏,C不符合题意;
D、小肠有肠腺,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若①为肠腺,则②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6.(2023·安徽)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先分别向①、②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实验设计依次进行操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处理过程 检测
① 2毫升清水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② 2毫升唾液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A.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保温时间
B.预期只有②号试管内出现蓝色
C.换用馒头块进行实验消化会更快
D.唾液中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 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唾液,A错误;
B、①号试管中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①号试管中依然有淀粉存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 预期②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错误;
C、馒头块表示没有经过牙齿的咀嚼,馒头块与淀粉酶接触的面积小,其中的淀粉通常没有完全消化,因此用馒头块进行实验,实验效果不如用馒头碎屑,C错误;
D、①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②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7.(2024九上·东明期中)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不能体现这一生物学观点的是( )
A.毛细血管管壁薄、管腔细、血流速度慢,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B.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鼻腔黏膜可分泌黏液,且黏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呼吸道将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温暖而湿润
D.小肠壁的内表面有环形皱嬖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答案】B
【知识点】血管;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比较薄、管腔细、血流速度慢,有利于物质交换,不符合题意;
B、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肺泡数目多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符合题意;
C、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 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其内表面的纤毛和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D、小肠壁的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8.(2022·广州)吃粽子、划龙舟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糯米是制作粽子的主要材料,含有丰富的淀粉。其被人体初步消化的部位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能够被人体的小肠直接吸收。糯米含有丰富的淀粉,其被人体初步消化的部位是口腔。
故选: A 。
【分析】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过程如下:
9.(2019七下·博白期末)既能分泌激素,又能分泌消化液的是( )
A.垂体 B.甲状腺 C.胰腺 D.性腺
【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是分泌物是否由导管排出体外。胰腺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属于消化液。内分泌部是指散布在胰腺内的许多腺细胞团,叫做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属于激素。所以胰腺既能分泌激素,又能分泌消化液。
【分析】(1)人体的腺体有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如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 2 )比较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10.(2023七下·长沙期中)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下述特点中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A不符合题意。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利于吸收,B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与食物的消化有关,与吸收无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11.(2023·市南区模拟)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乙代表某结构,甲、丙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表示毛细血管网,则丙内流静脉血
B.若乙表示小肠,则丙内含氧量增加
C.若乙表示肾小球,则丙是动脉血管
D.若乙是胰岛,空腹时丙内胰岛素会增加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如果乙为肺部的毛细血管,甲是肺动脉,流静脉血,丙是肺静脉,丙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如果乙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甲是动脉血管,流动脉血,丙是静脉血管,丙内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A不符合题意;
B、若乙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少,养料多,B不符合题意;
C、若乙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甲、丙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符合题意;
D、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处流出。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空腹时胰岛素会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排泄器官后,血液中二氧化碳或尿素的含量将会减少。血流经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后,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血液流经呼吸器官肺后,血液中的氧气会增加,二氧化碳会减少。
12.(2023七下·南宁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试管均置于370C温水中10分钟,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三支试管滴加碘液后,实验结果是①号和③号试管变蓝
B.将①号试管去除,②号和③号试管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C.①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D.滴加碘液后,若①号试管变蓝,②号试管不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馒头碎屑模拟的是牙齿咀嚼的作用,搅拌模拟的是舌的作用。①号试管中,馒头碎屑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的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滴加碘液会变蓝;③号试管没有舌和牙齿的作用,没有充分被分解,滴加碘液会变蓝。A错误;
B、 ②号和③号试管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有两个,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B错误;
C、 ①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正确;
D、 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②号试管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消化的类型:物理性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
(2)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如下:
13.(2015·达州模拟)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有( )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解: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小肠长,全长5~6米,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而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因此小肠的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是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系的.
故选:B.
【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据此解答.
14.(2023七下·彭州期中)在消化道内,下列各项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
①蛋白质②葡萄糖③麦芽糖④脂肪⑤淀粉⑥氨基酸⑦水⑧初步消化的蛋白质⑨维生素⑩无机盐.
A.②⑥⑦⑨⑩ B.③⑥⑦⑧⑨⑩
C.①④⑤⑦⑨⑩ D.①③④⑤⑧
【答案】D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 ①蛋白质、③麦芽糖、④脂肪、⑤淀粉、⑧初步消化的蛋白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吸收;
②葡萄糖、⑥氨基酸、⑦水、⑨维生素、⑩无机盐,都是小分子营养物质,可以直接吸收。所以,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成分是:①蛋白质、③麦芽糖、④脂肪、⑤淀粉、⑧初步消化的蛋白质。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需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15.在四支试管中注入等量的植物油,然后分别滴加下列几组消化液,振荡并静置于37℃温水中,观察发现植物油最先消失的是( )
A.胆汁、唾液、胃液 B.胆汁、唾液、肠液
C.胃液、肠液、胰液 D.胆汁、胰液、肠液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选D。在消化液中,能够起到作用的是胆汁、肠液和胰液。故答案选:D
【分析】植物油属于脂肪,胆汁中虽不含消化酶,但胆汁能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然后根据各种消化液的消化作用进行一次分析回答.
二、读图理解题
16.(2023八上·黄冈月考)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乳糖等营养物质,牛奶中含有的乳糖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当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时,乳糖经消化道下行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会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乳糖不耐受”症状,如图一所示,图二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乳糖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正常情况下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主要在图二中【 】 处被吸收,该部位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有 (写两点)。
(2)消化道中参与牛奶中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 ,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 进入循环系统。
(3)请结合图一分析,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三种营养物质与乳糖的消化场所完全相同的是 。
【答案】(1)有机物;4;小肠;小肠长、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2)胃液、肠液、胰液;氨基酸
(3)脂肪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1)乳糖属于有机物,正常情况下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主要在图二中4小肠处被吸收,该部位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有:小肠长、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都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等。
(2)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消化道中参与牛奶中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进入循环系统。
(3)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结合图一分析,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三种营养物质,与乳糖的消化场所完全相同的是脂肪。
【分析】图中:1口腔、2食道、3胃、4小肠、5肝脏、6大肠、7胰腺、8唾液腺。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3·武汉模拟)小麦磨成的面粉,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的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面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请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面粉糊 唾液有无 是否搅拌 温度 恒温处理 滴加碘液
1 适量 2mL唾液 搅拌 37℃ 10分钟 2滴
2 适量 2mL清水 搅拌 37℃
3 适量 2mL唾液 搅拌 0℃
4 适量 2mL唾液 搅拌 100℃
(1)为了探究“唾液对面粉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号和 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2)如果要选用1号、3号、4号试管进行实验,则所探究的问题是 对消化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3)恒温处理10分钟后,向4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液,你预测不变蓝的是 号试管,原因是淀粉被分解成了 ,不能发生显色反应。
(4)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原因之一是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 ,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答案】(1)2
(2)温度
(3)1;麦芽糖
(4)小肠绒毛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要探究 “唾液对面粉的消化作用” ,则以有无唾液作为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1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则需要选择无唾液的那一组,根据题目表格可知2号试管加入的是清水,所以应该选用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故填:2。
(2)根据题目表格可知,1号、3号、4号试管设置的变量为温度,其它变量都保持相同。由此可知1号试管作为对照组与3号、4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消化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故填:温度。
(3)试管1号加入了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变成麦芽糖,且是37℃恒温处理了10分钟,这是保持唾液淀粉酶活性的适宜温度,因此1号试管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故填:1;麦芽糖。
(4)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这有利于增大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故填:小肠绒毛。
【分析】(1)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2)淀粉遇碘会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3)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原因:
①长—小肠很长,5~6米;
②大—小肠的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③多—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
④薄—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很容易通过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被运往全身各处。
1 / 12024年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2.2 消化与吸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泸县期中)下列关于牙齿结构与功能,不正确的是( )
A.牙齿的基本物质是牙本质
B.牙齿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
C.牙齿的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等
D.多吃糖的人一定会患龋齿
2.(2023七上·莱西期中) 如图示“人体消化模型”(A代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B代表消化器官,C代表消化产物)。下列对于该模型的填写正确的是( )
A.A﹣蛋白质,B﹣小肠,C﹣甘油和脂肪酸
B.A﹣脂肪,B﹣小肠,C﹣氨基酸
C.A﹣淀粉,B﹣口腔,C﹣葡萄糖
D.A﹣蛋白质,B﹣胃,C﹣多肽
3.(2023七上·莱西期中)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列各项描述错误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清水 37℃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10℃ 变蓝
A.试管1和2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
B.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C.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
D.试管1和3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
4.(2023七上·莱西期中) 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
A.胰液、肠液、胆汁 B.胃液、胆汁
C.唾液、胃液、肠液 D.肠液、胃液
5.(2023七上·莱西期中) 如图表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部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①为胰腺,则②为胰岛素
B.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为麦芽糖
C.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是肝脏
D.若①为肠腺,则②能消化蛋白质
6.(2023·安徽)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先分别向①、②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实验设计依次进行操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处理过程 检测
① 2毫升清水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② 2毫升唾液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A.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保温时间
B.预期只有②号试管内出现蓝色
C.换用馒头块进行实验消化会更快
D.唾液中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
7.(2024九上·东明期中)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不能体现这一生物学观点的是( )
A.毛细血管管壁薄、管腔细、血流速度慢,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B.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鼻腔黏膜可分泌黏液,且黏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呼吸道将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温暖而湿润
D.小肠壁的内表面有环形皱嬖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8.(2022·广州)吃粽子、划龙舟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糯米是制作粽子的主要材料,含有丰富的淀粉。其被人体初步消化的部位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9.(2019七下·博白期末)既能分泌激素,又能分泌消化液的是( )
A.垂体 B.甲状腺 C.胰腺 D.性腺
10.(2023七下·长沙期中)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下述特点中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11.(2023·市南区模拟)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乙代表某结构,甲、丙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表示毛细血管网,则丙内流静脉血
B.若乙表示小肠,则丙内含氧量增加
C.若乙表示肾小球,则丙是动脉血管
D.若乙是胰岛,空腹时丙内胰岛素会增加
12.(2023七下·南宁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试管均置于370C温水中10分钟,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三支试管滴加碘液后,实验结果是①号和③号试管变蓝
B.将①号试管去除,②号和③号试管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C.①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D.滴加碘液后,若①号试管变蓝,②号试管不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
13.(2015·达州模拟)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有( )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2023七下·彭州期中)在消化道内,下列各项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
①蛋白质②葡萄糖③麦芽糖④脂肪⑤淀粉⑥氨基酸⑦水⑧初步消化的蛋白质⑨维生素⑩无机盐.
A.②⑥⑦⑨⑩ B.③⑥⑦⑧⑨⑩
C.①④⑤⑦⑨⑩ D.①③④⑤⑧
15.在四支试管中注入等量的植物油,然后分别滴加下列几组消化液,振荡并静置于37℃温水中,观察发现植物油最先消失的是( )
A.胆汁、唾液、胃液 B.胆汁、唾液、肠液
C.胃液、肠液、胰液 D.胆汁、胰液、肠液
二、读图理解题
16.(2023八上·黄冈月考)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乳糖等营养物质,牛奶中含有的乳糖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当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时,乳糖经消化道下行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会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乳糖不耐受”症状,如图一所示,图二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乳糖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正常情况下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主要在图二中【 】 处被吸收,该部位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有 (写两点)。
(2)消化道中参与牛奶中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 ,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 进入循环系统。
(3)请结合图一分析,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三种营养物质与乳糖的消化场所完全相同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3·武汉模拟)小麦磨成的面粉,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的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面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请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面粉糊 唾液有无 是否搅拌 温度 恒温处理 滴加碘液
1 适量 2mL唾液 搅拌 37℃ 10分钟 2滴
2 适量 2mL清水 搅拌 37℃
3 适量 2mL唾液 搅拌 0℃
4 适量 2mL唾液 搅拌 100℃
(1)为了探究“唾液对面粉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号和 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2)如果要选用1号、3号、4号试管进行实验,则所探究的问题是 对消化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3)恒温处理10分钟后,向4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液,你预测不变蓝的是 号试管,原因是淀粉被分解成了 ,不能发生显色反应。
(4)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原因之一是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 ,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 A、牙齿的基本物质是牙本质,A正确;
B、牙齿的咀嚼食物使其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B正确;
C、牙齿的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等,正确;
D、多吃糖的人容易患龋齿,但不是一定会患龋齿,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如图,牙齿的结构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根据组成成分又分为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等。
2.【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胃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成多肽,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成氨基酸,所以若A代表蛋白质,B代表小肠,则C代表氨基酸,不符合题意;
B、脂肪在胆汁的乳化下,在小肠的胰液和肠液下,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A代表脂肪,B代表小肠,则C代表甘油和脂肪酸,不符合题意;
C、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若A代表淀粉, B代表口腔,则C代表麦芽糖,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胃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成多肽,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成氨基酸,所以若A代表蛋白质,B代表胃,则C代表多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3.【答案】D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 A、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试管1和2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不符合题意;
B、试管1加入唾液,不变蓝,试管2加入清水,变蓝,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CD、试管1和3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条件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4.【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 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和胰液。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则这组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胰液、肠液、胆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5.【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为胰液,若①为胰腺,则②为胰液, A不符合题意;
B、麦芽糖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葡萄糖能够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因此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可以是葡萄糖,不能是麦芽糖,B不符合题意;
C、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不含有消化酶,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一定不是肝脏,C不符合题意;
D、小肠有肠腺,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若①为肠腺,则②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6.【答案】D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 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唾液,A错误;
B、①号试管中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①号试管中依然有淀粉存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 预期②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错误;
C、馒头块表示没有经过牙齿的咀嚼,馒头块与淀粉酶接触的面积小,其中的淀粉通常没有完全消化,因此用馒头块进行实验,实验效果不如用馒头碎屑,C错误;
D、①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②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7.【答案】B
【知识点】血管;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比较薄、管腔细、血流速度慢,有利于物质交换,不符合题意;
B、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肺泡数目多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符合题意;
C、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 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其内表面的纤毛和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D、小肠壁的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8.【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能够被人体的小肠直接吸收。糯米含有丰富的淀粉,其被人体初步消化的部位是口腔。
故选: A 。
【分析】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过程如下:
9.【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是分泌物是否由导管排出体外。胰腺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属于消化液。内分泌部是指散布在胰腺内的许多腺细胞团,叫做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属于激素。所以胰腺既能分泌激素,又能分泌消化液。
【分析】(1)人体的腺体有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如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 2 )比较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10.【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A不符合题意。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利于吸收,B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与食物的消化有关,与吸收无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11.【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如果乙为肺部的毛细血管,甲是肺动脉,流静脉血,丙是肺静脉,丙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如果乙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甲是动脉血管,流动脉血,丙是静脉血管,丙内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A不符合题意;
B、若乙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少,养料多,B不符合题意;
C、若乙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甲、丙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符合题意;
D、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处流出。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空腹时胰岛素会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排泄器官后,血液中二氧化碳或尿素的含量将会减少。血流经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后,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血液流经呼吸器官肺后,血液中的氧气会增加,二氧化碳会减少。
12.【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馒头碎屑模拟的是牙齿咀嚼的作用,搅拌模拟的是舌的作用。①号试管中,馒头碎屑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的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滴加碘液会变蓝;③号试管没有舌和牙齿的作用,没有充分被分解,滴加碘液会变蓝。A错误;
B、 ②号和③号试管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有两个,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B错误;
C、 ①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正确;
D、 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②号试管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消化的类型:物理性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
(2)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如下:
13.【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解: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小肠长,全长5~6米,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而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因此小肠的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是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系的.
故选:B.
【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据此解答.
14.【答案】D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 ①蛋白质、③麦芽糖、④脂肪、⑤淀粉、⑧初步消化的蛋白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吸收;
②葡萄糖、⑥氨基酸、⑦水、⑨维生素、⑩无机盐,都是小分子营养物质,可以直接吸收。所以,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成分是:①蛋白质、③麦芽糖、④脂肪、⑤淀粉、⑧初步消化的蛋白质。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需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15.【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选D。在消化液中,能够起到作用的是胆汁、肠液和胰液。故答案选:D
【分析】植物油属于脂肪,胆汁中虽不含消化酶,但胆汁能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然后根据各种消化液的消化作用进行一次分析回答.
16.【答案】(1)有机物;4;小肠;小肠长、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2)胃液、肠液、胰液;氨基酸
(3)脂肪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1)乳糖属于有机物,正常情况下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主要在图二中4小肠处被吸收,该部位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有:小肠长、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都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等。
(2)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消化道中参与牛奶中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进入循环系统。
(3)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结合图一分析,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三种营养物质,与乳糖的消化场所完全相同的是脂肪。
【分析】图中:1口腔、2食道、3胃、4小肠、5肝脏、6大肠、7胰腺、8唾液腺。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17.【答案】(1)2
(2)温度
(3)1;麦芽糖
(4)小肠绒毛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要探究 “唾液对面粉的消化作用” ,则以有无唾液作为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1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则需要选择无唾液的那一组,根据题目表格可知2号试管加入的是清水,所以应该选用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故填:2。
(2)根据题目表格可知,1号、3号、4号试管设置的变量为温度,其它变量都保持相同。由此可知1号试管作为对照组与3号、4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消化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故填:温度。
(3)试管1号加入了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变成麦芽糖,且是37℃恒温处理了10分钟,这是保持唾液淀粉酶活性的适宜温度,因此1号试管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故填:1;麦芽糖。
(4)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这有利于增大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故填:小肠绒毛。
【分析】(1)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2)淀粉遇碘会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3)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原因:
①长—小肠很长,5~6米;
②大—小肠的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③多—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
④薄—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很容易通过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被运往全身各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