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牾、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课文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叙述了主要事件: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时,一边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破、一边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若是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会怎样,结果他无言以对。第二层是最后一句话,点明了由此事引发的议论: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读来很有趣味,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一个“誉”字,就可以让人想到卖者那自吹自擂、得意忘形的模样;“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围观者质问卖者时从容不迫的样子;“弗能应也”则使人想象出卖者无法回答时的尴尬和窘态。
课文插图描绘的是卖者和围观者对话的场景。图中围观者质问卖者的神态、动作,以及卖者哑口无言的尴尬模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并引发学生对卖者言过其实、前后表述自相矛盾的行为的反思。
教学目标
1.注意读准古文的字音、节奏,并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通过角色体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道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物思维过程,明白寓言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1.上次的讲故事比赛中,我们班的同学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大家都想来我们班一睹风采,想来我们班上再选一些故事大王,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2.想要成为一个故事大王,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必须得接受挑战,这里我有一个小妙招送给大家(出示单元导读页)
3.板书课题:出示矛、盾象形字
二、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故事0
1.出示自学提示,生自读
2.请生读,纠字音
3.长句出示:(指名读,划分节奏)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4.出示划有节奏的全文,指导朗读
(1)自读
(2)齐读
三、第二关:初知大意,讲述故事
1.自学提示:把这个故事讲完整。
理解:其人弗能应也。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引导学生可以加入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来讲。
四、第三关:角色转换,走进思维
同学们,让我们坐上时光机穿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去那时候的集市上看看当时的情景。
1.来听听,楚人是怎么介绍矛和盾的?
2.如果你是这位士兵,你会买吗?为什么?
3.想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4.所以啊,韩非子一语道破天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之立。
5.《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讲好故事,联系生活
1.请生讲故事
2.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例子
3.填空背诵
4.推荐《韩非子》
《自相矛盾》教学反思
《自相矛盾》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韩非子》,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个人既夸自己的矛锐利,又夸自己的盾坚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教学时,创设情境,以故事大王开始闯关,设置了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故事、第二关:初知大意,讲述故事、第三关:角色转换,走进思维、第四关:讲好故事,联系生活。层层递进,有梯度地完成教学。
关注到评价,出示评价表,学生互评,老师评。
借助多媒体工具,穿越到两千多年的楚国,身临其境去感受当时的情境,代入到当时的人物中去感受古人的思辨过程。
不足之处:
一、缺少鼓励性评价语言,在学生读完之后没有及时评价,起到示范作用。
二、板书道具没有派上用场,开头解题时,没有让学生说,先理解课题矛盾再导入课题。在表演时,没能让学生拿着道具来表演。在讲解“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若能创设情境,不同的路人来说一说会更好。
三、在读好节奏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可以回顾之前文言文的朗读,及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节奏、读出韵味。
改进措施:
课前教学时,先理解矛盾再导入本课。拿着矛和盾的道具走出来,让学生来说一说矛和盾的分别是进攻和防御的。
教在学“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时,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不同人物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说出什么样的话呢?并且把道具拿给学生进行演绎。
调换一下顺序,先背诵再说说生活中的例子会更好。
最后讲故事环节改为请学生上台表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