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二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动物二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0 10:4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动物二章鸬鹚说说看图后的感受1.形状如鸭子。 2.嘴巴长长的。 3.是捕鱼能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随文识字,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3.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后的情景? (2)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二、检查自学情况。 生字 章 鸬 舷 喉 鹚 吞 垠 粼zhānglúxiánhóucítūnyínlín理解词语 一望无垠: 悠然: 竹篙: 炊烟: 恢复:一眼望不到边际。悠闲的样子。撑船的长竹竿。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变成原来的样子。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4自然段): 第三段(5——7自然段):湖面平静,鸬鹚等待渔 人的命令,准备捕鱼。湖面失去平静,鸬鹚敏捷地捕鱼,渔人忙碌地挤出鸬鹚喉中的鱼儿渔人喂饱鸬鹚后,划 着船回去了,湖面恢 复了平静。三、研读课文。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文后思考: (1)这段话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夕阳、湖面、垂柳、稻田、渔船、渔人、鸬鹚)2.读完后这一段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宁静、悠闲3.从哪些语言中可也感受到这份宁静与悠闲? 4.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想象鸬鹚捕鱼的画面。 第一个画面:鸬鹚钻进水里去了。 第二个画面:鸬鹚钻出水面。 第三个画面:鸬鹚跳上渔船。 2.感受鸬鹚给人的印象。 动作敏捷、勤劳可爱 3.作者的语言好在哪里? (1)动词用得恰当。 “抹”显示渔人的动作很轻柔,对鸬鹚很温柔,就这一抹,而不是一挥、一赶、一敲。船舷的鸬鹚便纷纷钻进水中,配合得十分默契,表达了渔人对鸬鹚的喜爱。 “扑、钻”显示鸬鹚的动作十分敏捷。 “荡、跳跃”表现湖面的动态美。 “挤、甩”表现渔人的动作十分熟练。 “跳”表现鸬鹚的乖巧和训练有素。(2)对湖面的描写十分生动。 湖面富于变化:平静的湖面→失去平静 湖面的动态美: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学习第三部分。 1.渔人是怎样为鸬鹚的?找出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2.鸬鹚是怎样吃的?找出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3.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4.体会最后一段的含义。 表面上看是渔船归去留下的痕迹,实际上蕴含着渔人劳动后的喜悦 四、课堂小结。(填空形式)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 ),表 达了对( )。鸬鹚给我 们留下的印象是( )。鸬鹚捕鱼的过程鸬鹚的喜爱敏捷、听话、勤劳 出示诗句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的白鹭也叫鹭鸶。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就以“鹭鸶”为题写了一篇精美的散文。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鹭鸶鹭鸶 白鹭是脊索动物门、鸟纲动物,又叫鹭鸶,鹳的一种,羽毛白色,能涉水捕食鱼虾子。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披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作者简介: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画出生字词并记住。 2.利用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3.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归纳主要内容。生字 鸶 匣 鹤 鹭 哨 韵 嫌 簑 惠sīxiáhèlùshàoyùnxiánsuōhuì词语 生硬: 流线型: 绝顶: 嗜好: 恩惠: 美中不足: 铿锵:不柔和,不细致。前头圆,后头尖,表面光滑,略似水滴的形 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空气中,水中运 动时所受的阻力最小。最高处。喜好,特殊的爱好。给予或受到的好处。总体上很好,但还有缺点。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 第一段(1)总述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9)具体描述鹭鸶是一种美丽的鸟。 第三段(10)总结全文,再次赞美鹭鸶是一首诗。 主要内容 课文从鹭鸶的外形、动作,不会唱歌三个方面描写鹭鸶的美。赞美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表达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 学习课文第一、三部分 1.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在文中起到总起与总结的作用,全文就是围绕这两句话对鹭鸶进行描写的。 (2)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两句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鹭鸶比作诗、散文诗。形象的描绘了鹭鸶的优雅与美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仔细读第2——9自然段,想想作者分几个方面描写鹭鸶的美。 (外形、动作、不会唱歌) 2.欣赏作者描写鹭鸶的语言(2——5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是总述句:总述鹭鸶色素与大小的适宜。描写鹭鸶身段的大小很适宜,采用比较 的方式,烘托出鹭鸶的美精巧如诗。 直抒胸臆地赞美鹭鸶的美。从毛、身形、长喙、脚四个方面描写鹭鸶全身色素搭配的适宜。排比式,表现鹭鸶的完美。 欣赏6——8自然段 1.这一部分写鹭鸶的动作美,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站立与飞行两方面) 2.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两只鹭鸶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2)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鹭鸶设计出的镜匣。 3.有感情的朗读者一部分内容。欣赏9自然段 1.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采用转折句式,看似是写鹭鸶的缺点,实是写鹭鸶的优点太多了,无需唱歌就已经够美的,唱歌反而会冲淡鹭鸶的美。2.采用的修辞手法。 小结 这就是鸟中的天使——鹭鸶,它湾美得像一首诗、一首歌、一幅画,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完美地描绘了它的优雅、美好,有采用了比较、比喻、排比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鹭鸶的赞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