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 )
A.靖康之难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
2.“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的这一举措 (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面有关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歌谣中,存在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
A.解除禁军将兵权 B.分化事权弱宰相
C.武官州县任长官 D.地方财赋归中央
4.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
A. 寇准 B. 宋真宗 C. 宋高宗 D. 明太祖
5.杨家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
A. 北宋与辽的战争 B. 北宋与金的战争
C. 南宋与辽的战争 D. 南宋与金的战争
6. 下列内容属于宋金和议的有 ( )
①南宋对金称臣 ②南宋割让部分土地 ③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④南宋向金送交岁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
A. 契丹、党项、匈奴 B. 契丹、党项、女真
C. 党项、女真、回约 D. 匈奴、回纥、吐蕃
8.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的写下了两句诗:“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种感慨 ( )
A.文天祥宁死不屈 B. 王彦抗金 C. 秦桧害死岳飞 D. 杨家将抗辽
9.福建茶叶种植在北宋时期主要分布于建州和南剑州,至南宋末年扩大到福州、汀州,甚至泉州、漳州等地也有零星种植。可见,两宋时期福建茶叶 ( )
A.销量大幅提高 B.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C.品质十分优良 D.研制技术日趋成熟
10.“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
A.蕃坊 B.市舶司 C.蕃市 D.知府衙门
11.《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则记载说明当时 ( )
A.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B.交子只限在蜀地流通
C.北宋时期已经出现纸币 D.北宋之后交子被其他纸币代替
12.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3.某祠内石碑中刻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岳飞 B. 元昊 C. 文天祥 D. 忽必烈
14.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 ( )
A. 郡县制度 B. 均田制度 C. 科举制度 D. 行省制度
15.北宋时期,东京一位居民热情地接待来东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是( )
A. 到城里品尝冷饮 B. 在酒店使用会子支付酒钱
C. 安排朋友在邸店住宿 D. 在瓦子里观看踢球表演
1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的这首词表达了人们在哪一节日时常有的感情 ( )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重阳节
17.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18.中央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全国人民的追捧和喜爱,体现了唐诗、宋词、元曲浓厚的文化底蕴。宋元时期,词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 )
A.文明的对外交往 B.丰富的都市生活
C.宽松的文化氛围 D.繁荣的商品经济
19.下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徽标,这一徽标中有最早的指南仪器图像。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 )
A.罗盘针 B.司南 C.指南针 D.磁针
20.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
A. 隋末农民战争 B. 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 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 宋太祖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奸邪共济为内患,深可惧也。”
材料二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待遇远较唐代为优。 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
—钱穆《国史大纲》
(1)材料一中的“宋太祖”指的是谁 请说出与他相关的两个典故。(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初统治者为什么要“移换屯驻”。(5分)
(3)材料二、三体现宋代哪一项治国政策 这一政策有什么积极影响 (6分)
22.经济的繁荣,商业的日渐活跃,使宋代城市颇具特色。假如你是生活在北宋东京城里的一个少年,一日你走上街头,直到晚上才回到家中,好好地感受了一番城市的繁华。请将你的所见所闻和感想写出来。(要求形象、生动、有文学色彩,符合历史实际)(10分)
23.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1)上图①、②分别是哪两个政权 上图中政权③、④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4分)
(2)建立元政权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时代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分)
材料二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某一项成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某一项成就”指的是什么 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4)宋代我国科技遥遥领先,你认为这一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4分)
材料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5)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2分)
(6)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宋元时期的历史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 (2分)
24. 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北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脱脱《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1)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 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 (4分)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6分)
1. C 2. C 3. D 4. D 5. A 6. A 7. C 8. D 9. D10. C 11. C 12. B 13. B 14. D 15. B 16. A17. D 18. B 19. C 20. C
21. (1)《本草纲目》。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2)徐光启,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它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3)宋应星,因为书中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4)都是总结性的科技著作;都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都图文并茂;等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2. (1)清朝;军机处;商议军国大事。
(2)雍正时;加强君主集权。
(3)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封建君主集权。
23. (1)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犯。
(2)闭关锁国政策。
(3)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启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外交流。
24.(1)《三国演义》;罗贯中。
(2)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武松。
(3)《西游记》。主要内容: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塑造了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4)共同之处:都具有反封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