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基础复习卷(二)
知识点1 盛唐气象
1.右边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适用于 (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
2.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 )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3.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
A. 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B. 家中摆着唐三彩
C. 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气势恢弘,富丽堂皇 D. 长安城内有许多“瓦子”,十分热闹
4. 在唐朝,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唐朝时采取的民族政策是 ( )
A. 闭关政策 B. 专制政策 C. 开明政策 D. 高压政策
5.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中央政府都在西域设置了管辖机构。其中唐朝设置的有 (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安西都护府 ③伊犁将军府 ④北庭都护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下面《千年一叹》是为纪念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而画的时政漫画。图中的公主感慨道:“想当年我来和亲,走了很长时间,如今的人们真是方便多了!”仔细观察漫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漫画中的公主是西汉人
B.“想当年”指的是唐朝
C.公主来和亲嫁给了赞普尺带珠丹
D.公主和亲加强了唐朝与天竺的联系
7. 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充满活力,显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下列史实不能体现当时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
A.妇女接受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B.妇女喜好骑马、射箭、弈棋等活动
C.不同民族、国家的人可在朝廷做官 D.街道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8. 邮政部门曾发行一套邮票,将唐诗微缩在3 枚小邮票上,塑造了全新的邮票图书概念。你认为在此邮票上不会出现的诗人是 (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9.“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 )
A. 屈原 B. 王维 C. 杜甫 D. 白居易
10.唐朝书法家辈出,属于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书法风格的是 (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苏轼
11.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另一轴是韩干画的《牧马图》……”《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赵孟頫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1)材料一、二分别是谁的诗 他们的代表作还有哪些 他们的诗歌各有什么特点
(2)材料三和材料四各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景象 对比两则材料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在怎样的时代。
(3)通过材料三和材料四,你认为杜甫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杜甫的诗歌,你认为他的诗歌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知识点2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2. 唐朝时,曾先后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的国家是 ( )
A. 日本 B. 朝鲜 C. 大食 D. 波斯
3.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唐招提寺是 友好交往的见证。 ( )
A.唐朝与阿拉伯 B.唐朝与日本 C.唐朝与新罗 D.唐朝与天竺
4.《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为了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介绍的内容 ( )
A.讲授佛经 B.传播中国的绘画等文化知识
C.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等科技知识 D.口述成《大唐西域记》
5.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等科技成就
C.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D.唐朝音乐传入新罗,并广泛流行于民间
6. 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罗时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以讲论,故选使充此。”这反映出 ( )
①新罗文化十分发达 ②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 ③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大 ④唐政府重视对外交往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7.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唐朝哪位高僧的塑像 他于哪一年抵达日本 为什么至今一直受到日本人的尊敬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 他是唐朝与哪个国家友好交往的杰出使者 有什么突出的历史贡献
(3)你认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点3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2. 发动“安史之乱”的叛军首领有 ( )
①安禄山 ②高力士 ③李林甫 ④史思明
A.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①④
3. 下列政权不属于“五代十国”中的“十国”的是 ( )
A. 南唐 B. 东汉 C. 南汉 D. 吴越
4. 即使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这主要是由于 ( )
①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②各分裂政权能够和平相处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北方经济发展环境优越,成为南方政权的依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下列对黄巢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起义军的领导人是黄巢 B.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最终取得胜利,建立“张楚”政权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 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材料二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材料三 黄巢起义后,宣布“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悟
知识点 1
1. A 2. D 3. D 4. C 5. B 6. B 7. D 8. D9. C 10. A 11. B
12.(1)材料一是李白的诗,代表作还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材料二是白居易的诗,代表作还有《秦中吟》、《新乐府》等。李白的诗歌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材料三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材料四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的乱世景象;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3)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4)现实生活和诗人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2
1. B 2. A 3. B 4. D 5. D 6. D
7.(1)鉴真。754 年。因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授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玄奘。天竺。他历经磨难前往天竺取经,研习佛法,回国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口述而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水陆交通等。
知识点3
1. D 2. D 3. B 4. C 5. D
6.(1)唐玄宗贪图享受,朝政腐败,不理政事,边境形势紧张。
(2)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统治者要想统治长久,就要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