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7.《儒林外史》
匡超人
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学中讽刺艺术的营养,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图卷。这部小说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细腻地刻画了一群追求功名富贵的各种类型的封建儒生和贪官污吏的丑恶面目,剖析了当时读书人的丑恶变态的灵魂,塑造了周进、范进、马二先生、匡超人、严贡生等一系列典型人物,对奴役毒害他们灵魂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让我们一起走进《儒林外史》,了解匡超人在儒林这个大染缸里是如何蜕化变质的。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重点。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在他手里斥卖殆尽。后又屡试不第。33岁,他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由富转贫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着较清醒的认识。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五十四岁客死扬州,只因喜欢杜牧诗句“人生只合扬州老”而名声大噪。
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但随着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世俗的浅薄、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一切使他胸中郁结了仇世嫉俗之情。安徽巡抚赵国辚荐举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他抱着鄙薄功名富贵的态度,托病拒绝了。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别人都去瞻迎“盛典”,而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表示了对最高封建统治者的鄙视。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
“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稗说传。”吴敬梓在穷愁困苦中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传世杰作,大约在乾隆十四年(1749)49岁时已基本完稿。此后数年,他还在不断地修改。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肄业 衣衾
廪生 给事中
妆奁 拗 执拗
诰命 拗口
什物 拗开
2.写汉字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眼花liáo乱 cuò火积薪
春色liáo人 手足无cuò
歌声liáo亮 犬牙交cuò
青面liáo牙 —
liáo草从事
星火liáo原
3.集词语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光天化日: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张灯结彩: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之事的景象。
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4.辩用法
(1)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①楼市提案各有各的理,多数认为抑制房价________。
②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经________。
这两个成语都形容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紧急。其中,“刻不容缓”侧重于不容拖延,可用于形容客观的形势紧急,也可以形容主观的要求迫切;而“迫在眉睫”侧重于已在眼前,只能形容客观的形势紧迫。
(2)顾名思义 望文生义
①桂花蝉,_____________,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
②看到这样的造句,我真的很惊异于小朋友的_____________能力。
两个成语都是连动结构,但意义差别很大。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含义,从名称就可以想出真正的意义。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含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作出不确切的解释。后者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答案:1.yì lǐn lián gào shí qīn jǐ niù ào ǎo
2.缭 撩 嘹 獠 潦 燎 厝 措 错
4.(1)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2)顾名思义 望文生义
1.那访牌上写道:
“访得潘自业(即潘三)本市井奸棍,借藩 ( http: / / www.21cnjy.com )司衙门隐占身体,把持官府,包揽词讼,广放私债,毒害良民,无所不为。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于光天化日之下!为此,牌仰该县,即将本犯拿获,严审究报,以便按律治罪。毋违。火速!火速!”
那款单上开着十几款:一、包揽欺隐钱 ( http: / / www.21cnjy.com )粮若干两;一、私和人命几案;一、短截本县印文及私动朱笔一案;一、假雕印信若干颗;一、拐带人口几案;一、重利剥民,威逼平人身死几案;一、勾串提学衙门,买嘱枪手代考几案;……不能细述。匡超人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飕的一声,魂从顶门出去了。
点评:来到杭州,匡超人结识了景兰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人,特别是认识了衙门里的潘三。从此,在衙吏潘三的教唆下,做起流氓恶棍的营生,勾结潘三,做尽了种种坏事:假刻图章,短截公文,设计代考……
此处表面是写潘三的恶行,可是又有几件匡超人不曾参与?难怪“匡超人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飕的一声,魂从顶门出去了”。
2.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
点评:原本朴实勤劳、孝顺父母的匡超人在功名富贵的诱惑下,在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的人格已经扭曲,在逼迫妻子下乡时表现得极为专制,以至于最后使他的妻子病死在乡下,彻底地暴露出了他的冷酷自私。
3.“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即便应允了。
点评:到京城攀高结贵,抛弃结发妻子,并恬不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耻地说此番话语。就这样,作者通过对一连串人物活动的描写,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
1.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
提示:首先,对待家人的态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执意送夫人下乡;隐瞒婚史,再结夫妻;置办丧事。其次,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如潘三入狱,恕不探望,怕承担赏罚不明之虞;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
2.全本小说总共五十五回,作者用了六回来塑造匡超人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何在?
提示:说明作者所处时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
3.本文有何艺术成就?请作简要分析。
提示:(1)独特的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小说结构上与通常的长篇小说以中心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心事件来结构的方式不同,它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
(2)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辛辣的讽刺。
作者因久阅文坛,对文人的心态自然非常熟稔,一旦发为讽刺,不但穷形尽相,往往还剔骨见髓,使有疾者霍然汗出。他的观察点是:人物、冲突。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对待家人的态度 执意送夫人下乡
隐瞒婚史,再结夫妻
置办丧事
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 潘三入狱,恕不探望,怕承担赏罚明之虞
恬不知耻自夸 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正是体现了鲁迅所说的“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的精神。小说中许多人物原型、许多人情世态,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加以典型概括,从而显露出幽默的讽刺锋芒。正如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所说的,“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儒林外史》取得了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同时,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总之,《儒林外史》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的讽刺手法,其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而不是人身攻击。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成就。
《儒林外史》的语言艺术。《儒林外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特点是准确、洗练而富于形象性。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如第二回中写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样,一个自高自大的小土豪形象就活现在读者面前。吴敬梓学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引用的谚语、歇后语,恰切自然。
一、语基落实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瘪三 憋闷 瓮中捉鳖 蹩痛了脚
B.讪笑 单田芳 用膳 赡养父母
C.濒危 殡葬 鬓发苍白 摈而不用
D.文盲 牛虻 病入膏肓 月色朦胧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愧疚 馄饨水饺 谓然长叹 功亏一匮
B.罡风 缅缅腆腆 劈波斩浪 倍道兼程
C.轻佻 畏首畏尾 形消骨立 好高鹜远
D.火罐 鸠占鹊巢 吮痈舐痔 浅尝辄止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由于雨后路滑,他一起跑就滑倒了,但他仍爬起来奋力追赶,最后把所有对手甩到后面,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 000米跑的第一名。
B.有人认为,某些当上政协委员的明星,文化素质不高,如果硬要他们拿出高水平的提案来与其他代表共商国是,明摆着是赶鸭子上架。
C.全国羽毛球精英大赛女子团体决赛将于今晚7:30在北京市国家体育馆举行,江苏队与广东队对垒,冠军呼之欲出,观众拭目以待。
D.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生了石破天惊的变化,国家和地方对城市建设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之大,都是空前的。
4 填入下面句中画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组是( )。
我爬了一段坎坷的山路,便见一片竹楼,______________ 原来已到翠竹岩畲寨了。
A.亮着灯火的楼上,三五成群的畲家姑娘在编着竹笠。
B.楼上亮着灯火,编着竹笠的畲家姑娘三五成群。
C.三五成群的畲家姑娘正在亮着灯火的竹楼上编着竹笠。
D.楼上亮着灯火,三五成群的畲家姑娘在编着竹笠。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又过了三四日,景兰江同着刑房的蒋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办找了来说话,见郑家房子浅,要邀到茶室里去坐。匡超人近日口气不同,虽不说,意思不肯到茶室,景兰江揣知其意,说道:“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而今竟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当下邀二人上了酒楼,斟上酒来。景兰江问道:“先生,你这教习的官,可是就有得选的么?”匡超人道:“怎么不选?像我们这正途出身,考的是内廷教习,每日教的多是勋戚人家子弟。”景兰江道:“也和平常教书一般的么?”匡超人道:“不然!不然!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般:公座、朱墨、笔、砚,摆的停当。我早上进去,升了公座;那学生们送书上来,我只把那日子用朱笔一点,他就下去了。学生都是荫袭的三品以上的大人,出来就是督、抚、提、镇,都在我跟前磕头。像这国子监的祭酒,是我的老师,他就是现任中堂的儿子,中堂是太老师。前日太老师有病,满朝问安的官都不见,单只请我进去,坐在床沿上,谈了一会出来。”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算去看看朋友,有甚么赏罚不明?”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到不值甚么。”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讫。蒋刑房自到监里回复潘三去了。
匡超人取定了结,也便收拾行李上船。那时先包了一只淌板船的头舱,包到扬州,在断河头上船。上得船来,中舱先坐着两个人:一个老年的,茧绸直裰,丝绦朱履;一个中年的,宝蓝直裰,粉底皂靴,都戴着方巾。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便同他拱手坐下,问起姓名。那老年的道:“贱姓牛,草字布衣。”匡超人听见景兰江说过的,便道:“久仰。”又问那一位,牛布衣代答道:“此位冯先生,尊字琢庵,乃此科新贵,往京师会试去的。”匡超人道:“牛先生也进京么?”牛布衣道:“小弟不去,要到江上边芜湖县地方寻访几个朋友,因与冯先生相好,偶尔同船;只到扬州,弟就告别,另上南京船,走长江去了。先生仙乡贵姓?今往那里去的?”匡超人说了姓名。冯琢庵道:“先生是浙江选家。尊选有好几部弟都是见过的。”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马纯上,选手何如?”匡超人道:“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唯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5 如何理解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6 此回最后“先儒匡子之神位”的故事,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7 联系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的人物形象。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选文着力塑造了儒林人物匡超人的形象,揭示了匡超人在儒林这个大染缸里由一位心地善良的青年最终堕落成可笑无耻之徒的结局。
B. 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变质,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变质的首要内因。当尽孝与科举功名道路发生冲突时,匡超人选择的是后者利己原则,这是理解匡超人这个人物变质的关键。
C.《儒林外史》是中国抒情文学中讽刺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高峰,它开创了一个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它和比它稍晚的《红楼梦》,标志着中国长篇小说从内容到形式的成熟。
D.鲁迅说《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作者以委婉和锋利的笔调,精确如实地再现出腐儒及假名士们可笑可鄙的言行心理,情伪自现,谑而不苛。
E.《儒林外史》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方言”,还有细节描写、夸张的语言、对照的手法等。
答案: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同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A项,除“蹩”读“bié”外,其余都读“biē”;C项,除“濒”读“bīn”外,其余都读“bìn”;D项,“盲”读“máng”,“虻、朦”读“méng”,“肓”读“huāng”;B项都读“shàn”。
2.D 解析:A项中“谓”应为“喟”, ( http: / / www.21cnjy.com )“匮”应为“篑”;B项中“缅缅腆腆”中“缅缅”应为“腼腼”;C项中“形消骨立”中“消”应为“销”,“好高鹜远”中“鹜”应为“骛”。
3.B 解析:B项,赶鸭子上架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喻迫使做能力所不及的事情。A项,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通常指某一领域的优秀人物。在比赛中后来居上者,不能称为“后起之秀”。 C项,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不能用来形容体育比赛的真实情景。 D项,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一般比喻文章的议论新奇惊人。这里用于城市变化的描述不恰当。
4.D 解析:按照看见事物的一般视觉感知过程可推知。
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画线句子是人物的语言描写,结合人物的心理,从人物语言与行为的反差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对自己的人生导师、还在监狱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潘三,匡超人不去搭救,甚至不去探监一回、安慰一下,却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清廉样子。这就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艺术手法。需弄清楚有哪些艺术手法,然后对照文本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以矛攻盾。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矛盾的双方同时集中在某一人物身上,让被讽刺对象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弄的地步。匡超人自吹被人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而不知“先儒”乃去世之儒,被人耻笑。
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人物形象。可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人物的特点。
参考答案:匡超人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
8.解析:C项中“抒情”应为“叙事”,E项中“方言”应为“讽刺”。
答案:CE
在吴敬梓塑像前的沉思
不久前,应大学同学的邀请回了一趟故乡全椒。虽然时间很紧,但我还是去了吴敬梓纪念馆。脚一踏上那丛生着杂草的石阶,远远看见那尊七米高的吴敬梓铜像,孤独地面对天地人生,我的心一下子像被什么击中了。这才猛然记起,自己常年在外漂泊一晃竟十多年没有来这里了。
走进馆内,整个纪念馆看起来依旧是那么典雅、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朴,仿明清风格的建筑雕梁画栋,翘角飞檐,仿佛岁月的痕迹不曾划过。大门正前方四座旗杆石象征着吴氏家门前期的鼎盛。过厅正中矗立一尊大石碑,碑上刻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集》中的一段话:“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挝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我将这段耳熟能详的话又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心中升腾起一股自豪。故乡全椒最具特色的是人文文化,而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吴敬梓和他的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为标志的“儒林文化”。一部《儒林外史》成就了全椒“文化之乡”的美名,也赋予了我这个异乡游子儒林文化的底色和气度。记得十多年前来到纪念馆时,我在吴敬梓塑像前留了个影,那沉思忧郁的面孔与整个塑像的孤寂与苍茫融为一体。十多年后,当我用手指轻轻触摸着这尊已有点斑斑锈迹的塑像时,不禁感慨万千。
感慨之一,若想在创作上有所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必得经受磨难和考验。文章自古憎命达,吴敬梓的一生可谓坎坷艰难。他“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他一生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4岁去世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由富裕坠入贫困,对世态炎凉看得最清楚,对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也很容易察觉到。因此在《儒林外史》中能对当时种种类型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作彻底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妙无循形”(旅云《钵山志》卷四)。
感慨之二,若想在创作上有所作为,必得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性情中人。吴敬梓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因为他出身于仕宦名门,一生大半时间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他生平最恶举业,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专写熬于此间者之真相。他对虚伪的人际关系深感厌恶,无心做官。“雍正十三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因他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做了个彻头彻尾的性情中人,才有了《儒林外史》的嬉笑怒骂,放达自由。
感慨之三,若想在创作上有所作为,必得耐住寂寞不言弃。吴敬梓一生创作非常勤奋,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诗说》七卷,又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的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儒林外史》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作为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传之后世。
走出纪念馆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在落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余晖中,我再次回望那静穆的塑像,那幽远深邃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而来,如火炬般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这里都将是我魂绕梦牵的一个地方,因为这里有一双睿智、沧桑、期许的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我,使我不敢懈怠,勇往直前。
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至理。写作是如此,成就旷世之作更是如此。三条感悟应是借鉴该文的落脚点,应当成为指导自己写作实践的纲领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