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六则练习
一、夯基训练
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益:增加。 B.见人卖炭,时得速售 时:经常。
C.若但尝一,何以可知 若:你。 D.诣市卖之,以其贵故 诣:到。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
C.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D.汝莫愁也,我教汝出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即便逐走至辛头河 B.过去有人,痴无智慧
C.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D.傍人语言
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汝马本黑 B.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C.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D.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6.完成下面的文学常识填空。
《百喻经》,全称________,也称________。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________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________篇。
7.王维的《鹿柴》诗,笔墨之外寓有禅意。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他的诗里能够体现出清静虚空的心境,请默写出其中的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2题。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昔(从前)有一人,先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盛器)中盛(装着)谷
B.有一老人来语(告诉)之言
C.汝当斩头(指斩骆驼的头),自得出之
D.即用(用途)其语,以刀斩头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0.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D.若但尝一,何以可知
11.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刺了那些不加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主意”也言听计从的人。
B.教育人们做事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见。
C.表现了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做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所蕴涵的事理和“赔了夫人又折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
(2)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三、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7题。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云: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容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梁启超《论毅力》)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乘:呈现。
B.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尝:尝试。
C.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参伍:交错相杂。
D.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突:突然。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15.以下六个短句分别编为四组,能证明“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观点的一项是( )
①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②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③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④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 ⑤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⑥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人生的历程中逆境与顺境相互间隔、交替出现,因此人生遇到阻力是正常的。
B.作者认为那种开始时就跃跃欲试,但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的人意志力大都比较薄弱。
C.作者认为做大事遇到的挫折可能会更多,做大事而坚持不退缩的人几乎没有。
D.作者以行船为喻指出,那些在航行中坚持的时间越长的人越有成功到达彼岸的可能。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
(2)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19题。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18.断句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19.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若,如果。
2.答案:C 解析:A项,代词,代沉香;结构助词,的。B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C项,连词,就。D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3. 答案:C 解析:C项,“直”通“值”,价值。
4. 答案:B 解析:A项,古义,立即;今义,即使。C项,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D项,古义,告诉;今义,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
5. 答案:A 解析:A项是判断句。
6. 答案:《百句譬喻经》 《百譬经》 求那毗地 98
7. 答案: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答案:
8.D 解析:用,采纳。
9.B 解析:A项,人称代词,指养骆驼的人;指示代词,那。B项,副词,已经。C项,副词,表被动;名词,处所,地方。D项,副词,不要;代词,没有谁。
10.A 解析:A项是被动句。
11.C 解析:C项与文本蕴涵的道理相反。
12.(1)骆驼把头伸进瓮中吃谷子,结果头在瓮中出不来了。
(2)这人就采纳了老人的话,用刀把骆驼的头砍了下来。
答案:
13.D 解析:突,突破。
14.D 解析:A项,连词,表并列关系。B项,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C项,介词,引出对象。D项,前者表转折关系,后者表顺承关系。
15.C 解析:①指出了成败的道路不同这一客观事实,②强调做事的道路不平坦,④是不成功者的偏颇想法,③⑤⑥能够说明这一观点。
16.C 解析:C项的“做大事而坚持不退缩的人几乎没有”的说法不正确,作者说“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具备“不退缩”的品质。
17.(1)旁观的人只是非常羡慕他的成功,以为他大概是幸运儿,老天爷也有宠于他。
(2)孟子说:“做事就像挖井,挖了九仞深还没有挖到井水(就停止了),(这井)还是废井。”成败的规律,如此而已。
参考译文: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概括一下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答案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事情不管大小,必定有几次甚至十几次遇到阻力。它们的阻力虽然有大有小,但总之必定是无可逃避的。那些志力薄弱的人,开始时一定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以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就是十分容易的,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后,阻力突然来了,他们就灰心丧气地打退堂鼓了;那些志力稍微薄弱的人,乘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两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稍微强点儿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更强点儿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也退后了;那些做的事情越大的人,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想要不退缩也就越难。不是志力最强的人,不可能好好做到底的。
如果有人遇到挫折而不退后,那么在小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利;大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大的顺利。繁难复杂的地方过去后,接着就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的人只是非常羡慕他的成功,以为他大概是幸运儿,老天爷也有宠于他,又认为自己遭遇艰难,因此所成就的事业不如他。这种人怎么知道所谓艰难、幸运的状况,人家都和自己相同,但能否征服艰难、利用幸运,却是人家成功、自己失败有所区别的地方。又比如驾船,如果在二十天的时间内,行驶千里的水路,这中间风潮的顺、逆,常常交替出现。人家凭借坚苦忍耐的志力,顶着狂风恶浪而突破、通过难关,然后能够从从容容前进到顺利的境地。而自己却有时行驶了一天就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两三天就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五六天就返回了,所以终究无法到达彼岸。
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就好了,(如果)停止,(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再)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也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做事就像挖井,挖了九仞深还没有挖到井水(就停止了),(这井)还是废井。”成败的规律,如此而已。
答案:
18.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19.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