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9 19:0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的极地地区单元主要介绍了极地地区的特点、地理环境和气候,以及相关的动植物资源和居住特点。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极地地区的情况。教材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地理的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对于极地地区的了解可能比较模糊。另外,学生对于极地地区的气候、动植物资源和居住特点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局限性的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极地地区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同时,由于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学生对于这个主题可能存在较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认识极地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
2.知道两极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并能南极比北极气候恶劣的影响因素。
3.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生物资源,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南极北极的位置和范围。
2.极地独特的生物资源和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
理解南极比北极气候恶劣的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
教学资料:教科书、PPT、等。
视频资料:关于极地地区的视频片段。
师生智慧平板。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走过了东南亚的热带海滨、中东地区的戈壁沙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稀树草原和欧洲西部的温带牧场。今天我们的地区之旅将迎来最后一站——极地地区(板书课题)
播放超清极地地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极地地区的绝美风光。
【情境创设】
来自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天各一方,今天有机会来到了现场。
探究任务一:地理位置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两极地图完成标签题,分析南极北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陆和南极洲濒临的大洋。
选择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分享。
总结: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周围有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板书:陆包洋)
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区域,周围有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板书:洋包陆)
探究任务二:自然环境
在互相介绍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之后,两位却起了争执,都认为自己的家乡气候更加恶劣。
活动:角色扮演
男女生通过分别抢答扮演北极熊和企鹅。学生作为小裁判评判得出南极的气候更加恶劣。
活动:阅读下列南极的相关材料,概括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
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 ℃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板书:酷寒)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板书:干燥)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板书:烈风)
补充额外知识——南极有“风库”之称;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有“白色沙漠”的名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有世界“寒极”之称。
思考:为什么南极更加寒冷呢?
小组交流讨论,计时器3分钟倒计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随机抽取,学生代表发言:
原因1:海陆因素
(1)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升温快降温快
(2)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升温慢降温慢
原因2:地形因素
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平均海拔2350米,最厚的地方45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原因3:冰雪反射
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余米。白色冰雪的反射率高,极大削弱了南极大陆的太阳辐射。
学习任务三:极地地区的伙伴们
展示南北极地区的生物图片
北极:因纽特人(黄种人)
北极熊、海象、北极狐
南极:海豹、企鹅、磷虾等等。
过渡:即便是在其后如此恶劣的极地地区仍有不少动物骄傲的活着,而现在他们也面临一些困难。
学习任务四:极地保护在行动
随着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影响日益广泛,那里原有的安宁环境被无情地破坏了,大批极地野生动物遭到残酷的猎杀。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活动:弹幕评论
学生通过平板发送“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够为极地保护做什么”弹幕内容到白板上展示。
【总结提升】
1.填写表格内容,概括归纳极地的特点。
发送试卷,学生在平板上独立完成。
作业布置
北极/南极探险计划
根据本节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北极/南极探险计划,包括路线、装备、食品储备、应对极地环境等。
教学反思
通过引入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加深了学生对极地地区的理解和思考。课程设置合理,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能力。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证性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极地地区的特点和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