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泊秦淮
七年级下
这首曲子复原了唐代的《玉树后庭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与它有关的诗。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细读感悟
4
课堂小结
5
教学环节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2.领会诗歌主题,感悟作者的忧国情怀。
学习目标
杜牧 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代表作:《阿房宫赋》《泊秦淮》《赤壁》《江南春》等。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秦淮 是一条河的名称,位于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的豪门贵族、官僚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 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了亡国之音。
知识链接
知识必备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当时唐王朝已衰败,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统治集团却纵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诗人当时夜泊秦淮,看到秦淮河畔浮靡豪奢的景象,触景感怀,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
知识必备
划分节奏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bó
huái
整体感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笼罩。
停泊。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还。
暮霭烟雾笼罩着秦淮寒水,朦胧的月色照耀两岸白沙,夜来泊舟在那繁华的酒家。歌女哪里知道亡国之恨,隔江依然唱着《玉树后庭花》。
细读感悟
1.作者在秦淮河上都看到了什么?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看到了迷离的月色、轻烟笼罩下的寒水、白沙,酒家以及商女。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3.“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夜泊秦淮”为上句的写景交代时间和地点,同时也照应诗题,“近酒家”为下文“商女”的出场做铺垫。
4.作者是在斥责“商女”吗?
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
5.“犹唱”在此处有什么作用?
“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写出了诗人振聋发聩的警示。
这首诗借古讽今(或曲笔)。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感。
课堂小结(共17张PPT)
贾生
七年级下
说起李商隐,我们信手拈来就能背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无题》当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又如《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如《锦瑟》当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的爱情诗写得缠绵真挚,而咏史诗大多抒写时代离乱之感、怀才不遇之悲以及命薄运厄之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贾生》就是其中一首。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细读感悟
4
课堂小结
5
教学环节
1.了解诗人李商隐及其作品。
2.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感知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歌抑扬结合的写作手法。
学习目标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代表作:《锦瑟》《乐游原》《夜雨寄北》《无题》等。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人物简介
贾生 指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过秦论》是其散文代表作,辞赋以《吊屈原赋》最为著名。
知识必备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李商隐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创作背景
知识必备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lún
diào
划分节奏
整体感知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咨询,征求意见。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无人能比。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惜。
徒然。
指百姓。
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皇帝问询到半夜,谈着谈着,双膝都挪到贾谊跟前,似乎很是虚心倾听的,其实,汉文帝要垂问的哪是关切百姓的国事,他问的不过是鬼神的事罢了。
细读感悟
1.这首诗呈现出了怎样的场景?
这首诗呈现了贾谊与汉文帝遇合的片段史实。
“宣室求贤访逐臣”中“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2.从“求”和“访”可以看出汉文帝对贾谊是怎样的态度?
后两句笔锋一转,揭露了上文当中“圣主求贤爱才”的真相,其实是“昏君求仙访道”,辛辣地讽刺了汉文帝的昏庸,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帝不顾百姓疾苦的批评之情。
3.后两句揭露了怎样的真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4.“可怜夜半虚前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先扬后抑。先褒扬汉文帝看似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爱才,从而更加突出他只顾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昏庸。
5.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宣室召见贾谊,君主求贤爱才
夜半轻叹鬼神,昏君求仙访道
讽汉皇
刺唐帝
讽君主昏聩
悲自身不遇
6.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李商隐写这首咏史诗只是为了吊贾谊,讽汉皇而已吗?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共18张PPT)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七年级下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猜出诗句,并找出共同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情境导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这三首诗的作者都是杨万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杨万里的另一首哲理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细读感悟
4
课堂小结
5
教学环节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目标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代表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
创作背景
知识必备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
哲理诗分两类,一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二是具有生动意象,但含蓄,寓理于形象中。
文学常识
知识必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zuàn
划分节奏
整体感知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骗得。
空欢喜。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同“正”。
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圈子。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
细读感悟
1.诗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韵味,试阐述其中的含义。
“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
2.“赚得行人错喜欢”的“赚”字在此处有什么作用?
“赚的行人错喜欢”中一个“赚”字富于幽默风趣的意味。为下文设置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设置了悬念:为什么下山很难?为什么会空欢喜?引人入胜。)
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3.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简要分析。
人们总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下山途中还要翻过无数座山。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的成功所骄傲,而应不断进取。总结起来就是:胜不骄,败不馁。
4.诗人明写登山的感受,实则为我们阐述了人生哲理,这首诗中蕴含着什么哲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课堂小结(共16张PPT)
约客
七年级下
有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闲”得潇洒,“漫”得豁达。它写出了古人心态平和、淡泊自然、达观进取、笑看人生的境界。
阅读下面的古诗句,你发现了什么?
闲来无事不从容(程 颢)
闲来上山看野水(翁 卷)
日迟花影对人闲(范成大)
从今若许闲乘月(陆 游)
情境导入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有“闲”。宋人喜欢以“闲”字入诗,赵师秀更是如此:
有句自题闲出壁,无钱难买贵时船。
崖前未有桂花开,观里闲寻道士来。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据说他诗集中有近三分之一的诗句都有“闲”的身影。其中以“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受后人推崇。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首以“闲”独步天下的《约客》。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细读感悟
4
课堂小结
5
教学环节
1.了解诗人及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和默写诗歌。
2.通过各种朗读方式,理解诗的意境,感受诗人内心无奈的情感。
学习目标
赵师秀 南宋诗人。永嘉人,进士,年轻时曾任上元主簿,晚年历游山水。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首,较出色的作家。与诗学姚合、贾岛、尊姚合称为“永嘉四灵”。
代表作:《约客》《数日》《二妙集》等。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约客》古诗写于梅雨之夜,作者准备和约好的客人对弈,来度过漫长的雨夜时光。可是那晚大半夜时间过去了,客人还没有如约而到,徘徊之时,写下了这首写景抒情诗。
创作背景
知识必备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划分节奏
整体感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初夏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即梅雨季节。
到处是蛙鸣声。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定、约会。
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从“黄梅时节”可知季节是春末夏初或夏季。
写的景物有:雨、青草、池塘、蛙。
细读感悟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写了哪些景物?
“黄梅时节家家雨”交代当时时令是江南梅雨季,“家家雨”一词,写出当时写诗夜晚环境和梅雨时节,营造寂寞的环境气氛;“青草池塘处处蛙”写出夜晚里的池塘蛙声四起的热闹情景。“处处蛙”一词,体现池塘里雨夜到处都听到靑蛙“呱呱”的叫声,并且叫声不断,描写得特别形象生动逼真,营造热闹气氛。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前两句点出了当时诗人写诗的特定环境、时节,营造出怎样的氛围?
“黄梅时节家家雨”因为夜晚下梅雨,没人出来玩,为下文客人的不到来埋下伏笔。“青草池塘处处蛙”与第一句形成鲜明对比,达到“以动衬静”的写作目的,也为下文诗人约好客人,而客人却不来与自己对弈的焦急、无奈的心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诗的第一句营造了寂寞的氛围,第二句营造了热闹的氛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诗人独自静静地敲着棋子,看着满桌的灯花,友人久等不至,虽然使他不耐烦,但诗人的心绪却于这一刹那脱离了等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寻到了独得之乐。
4.“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对比手法的运用。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5.除了细节描写,这首诗还有什么写作特点?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梅雨季节的夜晚独自等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复杂感情。
景:雨、蛙
情:闲
内心孤寂,百无聊赖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