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 8.土地的誓言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语文 8.土地的誓言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19:1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语文 8.土地的誓言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对《土地的誓言》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气势逐渐增强。
C.题目“土地的誓言”应该理解为“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作者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答案】C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题目“土地的誓言”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炽痛:热烈而深切。 标直:笔直
B.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亘古:远古
C.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污秽:肮脏的东西
D.怪诞:鬼怪的诞生。 默契:双方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答案】D
【知识点】词义理解;解释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怪诞”的意思是荒诞离奇;古怪。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挚痛(zhí) 胸膛(táng)  喷涌(yǒng)
B.仰望(yǎng) 白桦(huā) 呻吟(yín)
C.斑斓(lán) 召唤(zhào) 缠绕(chán)
D.默契(qiè) 山涧(jiàn) 浆液(jiāng)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挚”应读“zhì”;B项,“桦”应读“huà”;D项,“契”应读“q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字音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形声字等容易混淆读错,另外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地分类整理。
4.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汇合 燃烧  族系  田垄
B.谰语  惊醒  跳跃 蚱蜢
C.嗥鸣  泛烂  碧绿 镐头
D.呼唤  皮鞭  土壤 亘古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C“泛烂”应为“泛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写错的原因是由于习惯性误写、多音字误写和形近字误写等。学习和复习时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同时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便查缺补漏。
二、填空题
5.给下面语段中画线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想起那参(   )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皋(   )鸣和皮鞭滚落在山jiàn(   )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liang(   ),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lán(   )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答案】cān;shēn yín;háo;涧;粱;斓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识记。此类题目需要多读、多记、多积累才不会出错。如“高粱”就不能写成“高梁”。“斑斓”就不能写成“斑澜”
故答案为:cān;shēn;yín ;háo;涧;粱;斓
【点评】对于字音字形辨析的考查,需要考生既要强化记忆,还要灵活掌握。如“高粱”为粮食作物,绝对不是木材的“梁”,“斑斓”意为 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 。绝不可能是跟水有关的“澜”。
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
(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
(4)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
【答案】(1)比喻
(2)拟人
(3)排比、比喻
(4)反复
【知识点】比喻;拟人;排比;反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⑴ “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把洪流比作血液,属于比喻。
(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呻吟” 写白杨树,是拟人。
(3) 把“高粱”比喻成“红布”.“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排比。
(4) “注视着,注视着”是反复.
故答案为:⑴ 比喻 ⑵ 拟人 ⑶ 排比、比喻 ⑷ 反复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三、语言表达
7.写作技法:运用排比,情感强烈。
《土地的誓言》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用东北特有的物产表达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秋天,美丽、丰硕、快乐、清新。我喜欢秋天,喜欢她湛蓝的天空,喜欢她累累的硕果,喜欢她翩翩起舞的落叶,喜欢她凉爽的气候。我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那瑟瑟的秋风,爱她那金黄的大衣,爱她的丰满、美丽。
【知识点】语言生动;排比;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成。赞美秋天可以从秋天金黄的收获、通红的枫叶以及清爽的天气等出发,用上排比,有抒情即可。
故答案为:秋天,美丽、丰硕、快乐、清新。我喜欢秋天,喜欢她湛蓝的天空,喜欢她累累的硕果,喜欢她翩翩起舞的落叶,喜欢她凉爽的气候。我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那瑟瑟的秋风,爱她那金黄的大衣,爱她的丰满、美丽。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及排比的修辞手法。根据题目要求,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描写,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语言表达题要注意说话分寸,语言得体,避免因语言不当产生冲突。掌握常考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成。
四、名著导读
(2023九上·合肥月考)名著阅读
8.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A.祥子成亲
B.雨中拉车
C.买羊肉包
D.大兵抢车
甲(   )乙(    )丙(   )
9.《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青年时他   (填形象特点),令人喜爱。后来,他屡受打击,变得   (填形象特点),与先前判若两人。
10.下列关于名著《骆驼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是:虎妞假装怀孕→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虎妞“下嫁”祥子→虎妞掏钱买车。
B.《骆驼祥子》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如泼辣狡诈的虎妞,温柔善良的小福子,善解人意的杨太太,宽容大度的曹太太等,她们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成为作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C.“祥子与车”是贯穿《骆驼祥子》整部作品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作品重点写了祥子的“三起三落”,表现了这一悲剧人物的悲惨命运。
D.《骆驼祥子》的作者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运用市民口语,通俗朴素,亲切自然,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答案】8.C;B;D
9.勤奋能干、诚实、健壮;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
10.B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骆驼祥子》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首先要仔细观看图片,可从周围环境、人物穿着、人物行为等推断图片中的人物名字。进而推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的内容和名著的名字。
(2)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小说《骆驼祥子》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⑶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祥子》有关的人物情节。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8.此题考查学生对《骆驼祥子》的掌握。甲图中,祥子给车夫老马爷孙俩买包子充饥;乙图描述了祥子在雨中拉车的情景;丙图祥子靠日积月累攒下了点儿钱买到了自己的车,被士兵抢走。 故答案为:CBD。
9.本题属于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归纳概括。起初:是一个老实健壮的农民,坚忍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自尊好强。他拼命拉车干活,把挣钱看成“天底下最有骨气的事。”在冬夜小茶馆里,他给饥寒交迫的老马祖孙送上十个热腾腾的羊肉包子。有一次拉曹先生的车不小心翻了车,车损人伤,想要引咎自责,不要工钱。最后变化成: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性格扭曲,堕落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到城之后的祥子得到骆驼的外号之后,名声比原来单是祥子的时候臭多了,他的性格逐渐的向消极变化,他开始羡慕烟酒,逛窑了。不过强烈的买车欲望,使他产生了顽强的抵抗力。他变得比先前更自私了,他拼命和别人抢生意,连老弱病残的都抢,“像只饿疯了的野兽”。故答案为:勤奋能干、诚实、健壮;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
10.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B关于阅读名著《骆驼祥子》的说法不正确。改为:善解人意的高妈,不是杨太太。
五、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各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  )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yín(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  )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yōu(  )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涎的狂风……
1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   ②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原文不相符,请你稍作修改,使之流畅顺口。
【答案】11.huà;吟;háo;幽
12.第三个“带”应改为“戴”;“涎”应改为“诞”
1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音字。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字形。字形题多考查错别字,大多为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的混淆和误用。
主要题型有:①根据拼音写汉字;②找出文段(句子)中的错别字;③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辨认;④改正错别字;⑤规范书写等。
⑶本题考查修改句子。有些句子本身不是病句,但在语句上衔接不好,语句不够通顺流畅,要注意修改使句子上下文连贯流畅。
1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白桦林中的“桦”读 huà ;
呻yín 为呻吟;
嗥读háo,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yōu远 为幽远。
12.本题考查字形。 “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带应为“戴”。带是携带,戴是穿戴。 “怪涎”应为“怪诞”。
13.本题考查修改句子。原句“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 是偏正结构,后面的“红玉的脸庞”“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也是偏正结构。所以“土地黑黑的”“眼睛似黑玉”应该改为“黑黑的土地”“黑玉的眼睛”。
六、综合性学习
14.(2022七下·月考)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爱国,是人类gèn gǔ(  )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素来共有的情怀和政治情愫。回首过往,一批批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安宁jū gōng jìn cuì(  )。战国的屈原,南宋的文天祥,清朝的林则徐,近代的钱学森……每一时代都有爱国热血人士的身影。他们以身报国,用他们[甲](  )(A.气冲斗牛B.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令后来者只要念及于此,无不[乙](  )(A.心潮澎湃B.慷慨淋漓)。爱国主义情怀生生不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活动,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截至2020底,1800 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他们为扶贫事业沥尽心血,以锲而不舍的决心和毅力打好了这场扶贫攻坚战。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也要传播他们的品质。
(1)看拼音,写词语。
gèn gǔ(  )
jū gong jìn cuì(  )
(2)请结合语境,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甲][乙]处。
[甲](  )
[乙](  )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词,“老师跟同学都去了操场”“李华跟小红借了一本书”两句中的“跟”都是连词。
B.“战国的屈原,南宋的文天祥,清朝的林则徐,近代的钱学森……”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子读起来更整齐通畅,更有节奏感。所有构成排比的句子或短语之间都应该是并列关系,都可以互换排列顺序。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北方的一首民歌,叙述了木兰从军的传奇故事,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D.《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的抒情方式更偏间接抒情,《老山界》则偏直接抒情。
(4)下列选项中对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国主义情怀生生不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活动,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应修改为:爱国主义情怀生生不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爱国主义情怀生生不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活动,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应修改为:爱国主义精神生生不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活动,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也要传播他们的品质。(应修改为: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为新青年的我们更要传播他们的品质。)
D.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也要传播他们的品质。(应修改为:既然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就要传播他们的品质。)
【答案】(1)亘古;鞠躬尽瘁
(2)B.A
(3)C
(4)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词;黄河颂;木兰诗;土地的誓言;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gèn gǔ ”写作“亘古”;“ jū gong jìn cuì ”写作“鞠躬尽瘁”。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此处修饰“光辉的事迹”,应用“可歌可泣”。依据语境可知,乙处使用“心潮澎湃”。
⑶本题考查语法知识与文学常识。A.有误, “李华跟小红借了一本书” 中的“跟”是介词。B.有误,没有使用排比。C.正确。D.有误, 《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 属于直接抒情。
⑷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搭配不当,“活动”不能“弘扬”,应改为“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⑶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与文化常识的识记。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⑷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心中的泥土
①梅雨季节。灰蒙蒙的楼房,灰蒙蒙的马路,灰蒙蒙的广场。仰望天空,也是灰蒙蒙的。雨滴原是晶亮的,但和树叶上的灰垢一混合,便也灰蒙蒙的了。
②在这灰蒙蒙的一片里,我的心里却闪现出一条曲曲弯弯的亮闪闪的小路。布谷鸟在路边的小树上湿漉漉地啼叫着,又飞起来,落在父亲挑着秧苗的扁担上,一不小心又滑落在箩筐里。父亲挑着担子,在泥地上踩出宽大的脚印。我踩着父亲的大脚印,浅黄的泥浆从脚趾缝里挤出来,流满了脚背,沁凉又惬意。小脚印攀着大脚印,大脚印垫着小脚印,一路向前延伸。拿下斗笠,任雨水淋在头上,缓缓地流进嘴巴,那种甘甜,那种清凉,把人和梅雨季节的缠绵温馨糅在一起了。
③跳进秧田,泥浆柔软舒服,两只脚成了两只泥鳅,在泥浆里转动。脚和泥浆轻轻地摩擦着,使人浸润在一种默契的体验里。两只手伸进泥浆里,软软的,凉凉的,很快就创造出快乐的感觉。一只鸟踩在田埂上,脚丫丫印出一串花纹。我也跳上田埂,用手去摁鸟留下的图案。于是,我的手的图案也像一串花纹印在田埂上了,从这端延伸到那端。父亲直起身子,看一眼疯傻一样爱玩泥土的我,再弯下腰去。我的疯傻是父亲心里的踏实,父亲宽宽的后背是我心里的踏实。
④而今在南国的树荫下行走,也是细雨霏霏。但是,我的脚印呢?刚刚在水泥路上踩出一只黑乎乎的脚印,一抬脚,就被雨水冲刷得无影无踪。我知道,一个人只身到了都市,不要问自己的脚印在哪里,也不要问自己的路在何方。你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你踩过的地方,以前许多人踩过,以后还会有许多人去踩。谁还能幻想在灰灰的水泥路上留有自己的一串脚印呢?
⑤故乡的这个季节,孩子们是不穿鞋的。一双双脚丫在小路上拼命地踩着,泥巴溅在身上脸上,没有了男孩子和女孩子,我们都变成了泥孩子。山冈上,有许多鸡冠花,红红的,夹着一条淡黄的纹;有许多打碗碗花,蓝蓝的,镶着一道洁白的边;有许多蝴蝶花,黄黄的,缀着猩红的点……我们赤脚踏上冈,根本顾不上抠去脚背的泥巴,就去采撷鸡冠花吮吸着,甜滋滋的蕊把整个雨季都浸染得甜滋滋的。这时,男孩子变成了女孩子,头上套着花环子,花汁水染红了嘴巴子。跳着,指着,嘲笑着,这时才发现自己是男孩子。然后,我们把泥和花都带回了家,放在桌子上,只要泥土不干,花就不会枯萎,在土屋子里延续着多雨又多情的季节。
⑥南国的街道旁,有许多家花店。玫瑰就有红的、黄的、白的、粉的,百合也有红的和白的,海边鲜艳的郁金香和虞美人,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我走过一家又一家花店,去找寻我大脑沟回里沉淀了无数个日子的鸡冠花、打碗碗花和蝴蝶花,连一朵也没找到。那泥土中的花,什么时候我才能在南国的花店里看到你呢?但是,我又想,假若南国的花店里真的有我所渴求的花,那么,我怎样去养护它们呢?
⑦就像脚印一样,它们都是需要泥土的,在这偌大的被包装的都市里,我上哪儿去寻一把温馨、 a 而又 b 的泥土呢?好在那亮晶晶、甜滋滋的小世界,好好地保存在我心灵的一角,哪怕在这灰蒙蒙的世界里,我也永远不会沉沦、迷失。
(根据王俊义《怀念泥土》改写)
15.阅读全文,用文中的词语填入第⑦段的横线处。
a.    b.   
16.请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1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反复使用“灰蒙蒙”一词,突出了城市梅雨季节的沉闷和压抑,和记忆中乡村的梅雨季节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儿时乡村生活的怀念。
B.作者富有感情地描绘了乡村有泥土的生活画面,希望城市也能像故乡一样有泥土可踩,有自然生长的鲜花可玩赏,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极度厌恶。
C.作者感慨城市里买不到鸡冠花等许多儿时熟悉的花,又感慨即使能买到自己可能也不会买,因为他认为城市里没有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
D.文中描写男孩子女孩子玩泥巴和采花的情景,极富生活气息,写出了乡村孩子亲密无间的纯真。
18.文题《心中的泥土》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19.“泥”“土”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表达着丰富的情感。结合本文的阅读体验,探究下面的文字,说说你的发现。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②——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③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郑愁予《雨说》
④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答案】15.踏实;多情
16.示例一:“浸染”一词用得精妙,“浸染”原指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或被污染,这里生动地写出了孩子们吮吸鸡冠花蕊时甜蜜的感觉和快乐的感受。
17.B
18.表层含义:记忆中儿时故乡雨季的泥土。深层含义:儿时(和父亲及小伙伴们一起)的美好时光是“我”生命中的重要记忆(精神营养),如“泥土”一般滋养“我”的心灵(给“我”力量和勇气)。
19.示例:①龚自珍诗中的“春泥”象征一种奉献精神,表达了诗人愿意继续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情怀。②艾青笔下的“土地”是祖国的象征,表达的是对经受磨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③《雨说》中的“泥土”是新生(万象更新)的中国(祖国、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美好未来的希冀等)。④《土地的誓言》中的“土地”“泥土”是作者故乡的象征,也是受难的祖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祖国、民族)热烈的爱。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体会现代诗歌意象;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词语的使用(搭配);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内容理解了,选择哪个词语就水到渠成了。
(2)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本题在赏析词句时,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
(3)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4)此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作者感情等来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5)本题考查分析诗文形象的象征意义,而要把握诗文形象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主旨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思考。
15.根据“温馨的泥土”可以看出是对泥土的拟人化的概括,从文中找表现泥土特点的词语即可,从“心里的踏实、多雨又多情的”中选择词语“踏实 、多情。
故答案为:第1空、踏实
第2空、多情
16.结合语境分析可以看出“甜滋滋的蕊把整个雨季都浸染得甜滋滋的”写的是孩子们吮吸香甜的鸡冠花时的快乐和甜蜜感受。然后从中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赏析。本句可以赏析词语“浸染”;可以赏析叠词“甜滋滋”;可以赏析两个“甜滋滋”的反复手法;可以赏析“甜滋滋”一词多义;可以赏析通感手法,从中任选一个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浸染”一词用得精妙,“浸染”原指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或被污染,这里生动地写出了孩子们吮吸鸡冠花蕊时甜蜜的感觉和快乐的感受。
17.B.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恶“不准确,因为文中并没有明显的表露对城市生活的厌恶,只是隐隐的透露出失落和遗憾。
故答案为:B
18.本文通过回忆小时候跟随父亲走在泥土里插秧,孩子们光着脚在泥土里玩耍采鸡冠花,而如今花儿处处有,泥土却难寻,儿时的美好时光是我生命中的重要记忆,如“泥土”一般滋养我的心灵,给我力量和勇气,表现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据此分析可以看出“心中的泥土”表层含义从“在泥地上踩出宽大的脚印.我踩着父亲的大脚印,浅黄的泥浆从脚趾缝里挤出来”可以明确记忆中儿时故乡雨季的泥土。
故答案为: 表层含义:记忆中儿时故乡雨季的泥土。深层含义:儿时(和父亲及小伙伴们一起)的美好时光是“我”生命中的重要记忆(精神营养),如“泥土”一般滋养“我”的心灵(给“我”力量和勇气)。
19.紧扣题干中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情感”两个关键点分析四处引文的象征意义和寄托的情感即可。结合语境来分析“土”在不同深意即可.龚自珍诗中的“春泥”是落花变成,保护花,象征了一种奉献精神,表达诗人愿意为培养下一代奉献自己的情怀;艾青笔下的土地是祖国的象征,表达的是对磨难中的祖国(民族)的深沉的爱;《雨说》中的“泥土”是新生(万象更新、苏生等)的中国(祖国、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美好未来的希冀等);《土地的誓言》中的“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表现“土地”“泥土”是作者故乡的象征也是受难的国土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烈的爱。
故答案为: 示例:①龚自珍诗中的“春泥”象征一种奉献精神,表达了诗人愿意继续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情怀。②艾青笔下的“土地”是祖国的象征,表达的是对经受磨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③《雨说》中的“泥土”是新生(万象更新)的中国(祖国、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美好未来的希冀等)。④《土地的誓言》中的“土地”“泥土”是作者故乡的象征,也是受难的祖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祖国、民族)热烈的爱。
八、写作题
20.仿照课文第一段中“当……的时候,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的句式写一段话。抒发对家乡深沉的爱。
要求:运用排比,描述多种具有家乡特征的景物,运用形象的、富有感情的词语修饰它们。字数100左右。
【答案】示例:当深秋佳节空中高悬一轮圆月的时候,当波涛滚滚望向大海的时候,当夜深人静独自静卧的时候,我想起海岸对面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我看见家门口歪歪的枣树下期盼游子归来的父母,我听见故乡低低的深深地呼唤。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土地的誓言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仿照课文第一段中“当……的时候,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的句式写一段话。抒发对家乡深沉的爱。如:当深秋佳节空中高悬一轮圆月的时候,当波涛滚滚望向大海的时候,当夜深人静独自静卧的时候,我想起海岸对面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我看见家门口歪歪的枣树下期盼游子归来的父母,我听见故乡低低的深深地呼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