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语文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家。
【答案】B
【知识点】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句式杂糅,删去“的籍贯”或“人”。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这里给人一种“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
C.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答案】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句子中的引用为独立引用,句末的感叹号应在引号的里面。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3.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清新、神爽”即表达了“凉沁沁的”的意思,而“飘在脸上”,是“感”的前提,排除B、C.“恐怕没有”表达出了对美景的赞叹,感表达更强烈一些,A项叙述更加得体。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有一些文言句子,对文言句子的解读或出处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此句出自《论语》,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此句出自《论语》,意思是: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句出自《孟子》,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AB.正确;C.有误,这句话出自《论语》。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叶圣陶,原名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 ”之称。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童话集《 》。
【答案】叶绍钧;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倪焕之》;《稻草人》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故答案为: 叶绍钧 ;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 《倪焕之》 ; 《稻草人》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根据拼音写汉字。
tuō tà kěn qiè shēng shū
nán qiāng běi diào yǐ shēn zuò zé bù chǐ xià wèn
【答案】拖沓;恳切;生疏;南腔北调;以身作则;不耻下问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多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三、默写
7.默写;春夜洛城闻笛
(1)谁家玉笛暗飞声, 。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由笛声联想到故乡的句子是: , 。
【答案】(1)散入春风满洛城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8.默写;竹里馆
(1)独坐幽簋里,
(2)《竹里馆》中将竹林、明月和诗人都融入静谧和谐的夜色之中的句子是: , 。
【答案】(1)弹琴复长啸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9.晚春
(1)杨花榆荚无才思, 。
(2)韩愈在《晚春》中赋予花木以人的情思,表现它们珍惜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的句子是: , 。
易错字反复练
【答案】(1)惟解漫天作雪飞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四、语言表达
10.叶圣陶先生在文风方面注重“简洁”,《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了”,“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简明自然;“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累赘且违理。你还能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答案】示例:“他出去玩了”,简明自然;“他出去玩的了”,累赘别扭。
【知识点】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简洁运用语言的能力。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举画蛇添足地运用“了” “的”等字的语句,表明其累赘且违理即可。
故答案为: “他出去玩了”,简明自然;“他出去玩的了”,累赘别扭。
【点评】 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此题为开放性题,符合题意即可。
五、名著导读
11.(2023七上·江夏期中)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尼摩船长说:“教授,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中有某些完全相同的鱼类。我确定了这个事实,我就问,在这两个海中间是不是有交通路线的存在。如果有,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我把铜圈套在鱼尾上,再把鱼放入海中。几个月后,在叙利亚海岸,我找到了一些从前放走的鱼尾上有铜圈的鱼。两海之间有路可通的想法得到了证明。我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道,终于把它发现了,也冒险走过去了!教授,不久您也要通过我的海底地道了!”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 (人名),他是法国著名的 小说家。
(2)用自己的话归纳选段的主要内容。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一句中的“很多”是形容词。
B.“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一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C.“几个”是数量词;“曾经”是副词。
D.“走过去”和“得到了证明”都是动宾短语。
【答案】(1)儒勒·凡尔纳;科幻或探险
(2)尼摩船长告诉教授,他发现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海底地道的经过。
(3)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1)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
(2)解答此题,要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抓住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成“谁干什么”的句式。这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尼摩船长”,事件是“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道,终于把它发现了,也冒险走过去了”。据此概括。
(3)考查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走过去”是动补短语。故选D。
故答案为:⑴儒勒·凡尔纳;科幻或探险;
⑵尼摩船长告诉教授,他发现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海底地道的经过;
⑶D。
【点评】⑴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⑵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⑶本题考察了语法知识通过以上知识点,我们可以做出判断。
六、语段阅读
1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géshi,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tuǒtiē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鞠躬( ) géshi( ) tuǒtiē( )
(2)“稿”字用音序检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检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
(3)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jū;格式;妥帖
(2)G;gao;禾;10
(3)在句末加“的现象”。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汉字笔画笔顺;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鞠躬 ——jū géshi——格式 tuǒtiēuo——妥帖
故答案为:
第1空、jū
第2空、格式
第3空、妥帖
(2)本题考查检字法。音序检字法,先查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部首检字法,先查偏旁部首,再查剩下部分的笔画。“稿”读gǎo,用音序检字法,先查G,再查音节gao;用部首检字法,先查部首禾,再查“高”的笔画(10画)
故答案为:
第1空、G
第2空、gao
第3空、禾
第4空、10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别与修改。此句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现象”。
故答案为:在句末加“的现象”。
【点评】
(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本题考查检字法。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检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检字法。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别与修改。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七、综合性学习
(2023六上·绥棱期中)综合题
13.学校开展“爱国教育”主题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补充两个恰当的环节。
环节一:开展“我爱中华”演唱比赛
环节二:
环节三:
14.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个含“花”字的成语。
15.《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
请你写出下联: 。
【答案】13.(1)开展“我爱中华”古诗文朗诵大赛;(2)开展“我爱中华”读书报告会。
14.示例:笔下生花、闭月羞花。
15.示例:咏诗词弘扬文化
【知识点】活动设计;文化特色;诗歌对联;主题活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平时要养成分类积累成语的习惯。
(3)本题考查对联拟写。注意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
13.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选择两个以“爱国或爱家”为内容来拟写名称即可。
故答案为:(1)开展“我爱中华”古诗文朗诵大赛;(2)开展“我爱中华”读书报告会。
1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个含“花”字的成语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笔下生花、闭月羞花。
15.根据材料可知,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出自于“《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根据“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歌咏诗词,弘扬文化”可提炼动宾结构“咏诗词”对“变形式”,动宾结构“弘扬文化”对“演绎经典”;
故下联为:咏诗词弘扬文化。
故答案为:示例:咏诗词弘扬文化。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背影》,有删改)
16.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
17.说说你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18.从对表现叶圣陶先生性情的角度看,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9.文章第⑤⑥段详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两部分内容?
20.为什么本文的标题是《我所见的叶圣陶》,而不是《我所知道的叶圣陶》?
【答案】16.大家聚谈时他总是在听;不参与辩论;大家喝酒发议论时,他照例沉默;朋友和他开玩笑,他仍微笑沉默。
17.句中“皱眉”表现叶圣陶心中不情愿;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又不愿直接拒绝朋友的建议,因而用了较委婉的语气。表现出他反对形式主义的性格特点。
18.引用伯祥的话,属于侧面描写。烘托出叶圣陶先生平时生活非常规律,他为了陪“我”不惜改变作息,可见他对“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我”对叶圣陶的愧疚和感激。
19.第⑤段详写叶圣陶的创作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他出众写作才华的赞赏和羨慕;第⑥段详写叶圣陶与朋友为作者饯行时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珍视友情的感激怀念之情。
20.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见”比“知道”更直接,因而作者笔下的叶圣陶更真实客观,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可信。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段落及层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侧面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概括时可按照“答案在文中,答题有依据”的原则,结合题干要求,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作答。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不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对象,而通过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折射被描写的对象。侧面描写使文章或小说更加生动和感人;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有利于表 现人物的性格;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 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
(5)本题考查标题的比较分析。 标题的作用:概括文章所述的中心事件;交代文章行文线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吸引读者注意;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另外还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标题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等。要写出本文标题与新标题相比,优点在哪,一般是围绕文章中心来思考。
16.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概括时可按照“答案在文中,答题有依据”的原则,结合题干要求,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作答。找出关键语句:“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辩论是不来的”,“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从这些语句中提取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大家聚谈时他总是在听;不参与辩论;大家喝酒发议论时,他照例沉默;朋友和他开玩笑,他仍微笑沉默。
1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句子的理解,要放在具体的语言情景去分析,学校当局来看他,作者想回访一下,“皱眉”可见叶圣陶不愿意,“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设问句,比较委婉,但也是拒绝,也可见其反对形式主义的特点。
故答案为:句中“皱眉”表现叶圣陶心中不情愿;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又不愿直接拒绝朋友的建议,因而用了较委婉的语气。表现出他反对形式主义的性格特点。
18.本题考查侧面描写。这句话是伯祥说的,由此话可以知道叶圣陶平时生活非常规律,这是侧面描写。他是为了陪“我”才改变作息,可见他对“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我”对叶圣陶的愧疚和感激。
故答案为:引用伯祥的话,属于侧面描写。烘托出叶圣陶先生平时生活非常规律,他为了陪“我”不惜改变作息,可见他对“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我”对叶圣陶的愧疚和感激。
1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首先分析详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分析作用。第⑤段详写叶圣陶《稻草人》的创作过程,表达作者对他出众写作才华的赞赏;第⑥段详写叶圣陶违背自己坚持的休息时间,和朋友一起为“我”饯行,表达作者对他珍视友情的感激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第⑤段详写叶圣陶的创作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他出众写作才华的赞赏和羨慕;第⑥段详写叶圣陶与朋友为作者饯行时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珍视友情的感激怀念之情。
20.本题考查标题的比较分析。“我所见”是写自己亲眼所见的叶圣陶,“知道”可能是从别处听说的,“所见”更真实亲切。
故答案为: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见”比“知道”更直接,因而作者笔下的叶圣陶更真实客观,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可信。
九、写作题
21.文中说叶圣陶先生除了“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在你的生活中或许也有这样的实例,如老师的宽厚待人;爸爸妈妈的宽厚待人等,你对“宽厚待人”肯定有了一定的理解。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25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们培养宽厚待人的良好品质要做到毛点:一、从小事做起;二、从身边的事做起;毛、从对待周围的人做起。人的一生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子有过错的人,我们应该诚恳、友善地去帮助他们改正,当他们认错后就不能揪住不放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碰到一些毫无根据的批评与指责,对此在弄清事实真相之后,都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应该耿耿于怀宽容包含着对别人的尊重和爱心。宽容者用爱心战胜忌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处处表现出与人为善的可贵品质: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培养宽容待人、心胸坦荡、待人真诚的良好品质。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宽厚待人”的理解及表达能力,示例:我们培养宽厚待人的良好品质要做到毛点:一、从小事做起;二、从身边的事做起;毛、从对待周围的人做起。人的一生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子有过错的人,我们应该诚恳、友善地去帮助他们改正,当他们认错后就不能揪住不放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碰到一些毫无根据的批评与指责,对此在弄清事实真相之后,都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应该耿耿于怀宽容包含着对别人的尊重和爱心。宽容者用爱心战胜忌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处处表现出与人为善的可贵品质: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培养宽容待人、心胸坦荡、待人真诚的良好品质。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