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语文 17.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答案】B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正确;B.句意:只可以远远地看,不可以靠近玩弄它。正确停顿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结构助词,的;B.结构助词,的;C.结构助词,的;D.“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3.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可爱者甚蕃(非常) 香远益清(清澈)
B.独爱莲(仅,只) 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
C.亭亭净植(美丽的样子)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D.鲜有闻(新鲜) 宜乎众矣(当然)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前句句意: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蕃:多。后句句意: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清:清幽。解释不正确。B.前句句意:唯独喜欢莲花。后句句意: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美丽而不端庄。解释正确。C.前句句意: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后句句意: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解释不正确。D.前句句意:很少听说了。鲜:少。后句句意: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解释不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是:表示判断;/是:这样;B.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动词,到,往;C.则:就;/则:就;D.以:来,用来;/以:用。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二、填空题
5.(2023八上·深圳期中)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2)《爱莲说》选自 卷三,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著有 等。
【答案】(1)《刘禹锡集》;唐代;刘禹锡
(2)《周敦颐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太极图说》《通书》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⑴ 《陋室铭》选自 《刘禹锡集》,作者是唐代(朝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⑵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故答案为:⑴《刘禹锡集》;唐代;刘禹锡
⑵《周敦颐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太极图说》《通书》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2023八上·深圳期中)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甚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不蔓不枝( )
亵玩( ) 鲜有闻( ) 隐逸( )
【答案】xīn;tái;rú;dú;fán;yū;zhuó;lián;màn;xiè;xiǎn;yì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德馨 ”读作“ xīn ”;“ 苔痕”读作“ tái ”;“ 鸿儒 ”读作“ rú ”;“ 案牍 ”读作“ dú ”;“ 甚蕃 ”读作“ fán ”;“ 淤泥 ”读作“ yū ”;“ 濯 ”读作“ zhuó ”;“ 清涟 ”读作“ lián ”;“ 不蔓不枝 ”读作“ màn ”;注意容易读错的字有:儒、蕃、
蔓、亵
故答案为:xīn;tái;rú;dú;fán;yū;zhuó;lián;màn;xiè;xiǎn;yì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三、默写
7.默写。陋室铭
(1)斯是陋室, 。
(2) ,无案牍之劳形。
(3)青青苔痕上,葱葱草色里,刘禹锡“ , 。”,在音乐和书籍的陪伴下怡然自乐。
【答案】(1)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8.爱莲说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莲之爱,
(3)花有德,人有品。我们也应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 , 。
(4)《爱莲说》中写莲如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 。
易错字反复练
【答案】(1)濯清涟而不妖
(2)同予者何人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9.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0.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答案】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 。
【答案】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四、语言表达
12.《爱莲说》写的菊、牡丹、莲都有其象征意思,请再写一两种花,说说其象征意思。
【答案】竹子象征着清高不俗,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 本题为开放类试题,此类题目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课下多积累特殊花的象征意义。当然,也要明确“象征”的内涵,就是托物言志,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精神等等。
故答案为: 竹子象征着清高不俗,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要明确一些手法的内涵,比如“象征”“衬托”等等,然后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积累作答即可。
五、名著导读
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荔湾区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本学期开展了名著《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活动。请你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13.任务一:请根据相关的信息,写出“他”的名字或补充相关的典型事例。
姓名:
身份:旧社会的小知识分子
性格:正直、善良
典型事例:①当祥子拉车把他摔了时,他不顾自己的伤势,先关心祥子;②他避难回来,要祥子再来拉包月,还答应把小福子接来同住。
姓名:孔塞伊
身份:仆人
性格:忠心、沉稳
典型事例:
14.任务二:小说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阅读。请阅读下表,完成问题。
作品名称 人物 相关事件 阅读发现
《骆驼祥子》 祥子 祥子辛苦攒下的钱,被孙侦探讹去。 从相关事件来看,祥子和内德·兰德,两人有着不一样的性格特点:
《海底两万里》 内德·兰德 在艇长生命危在旦夕时,内德·兰德冲向鲨鱼,一叉刺中鲨鱼要害,救了艇长。
15.任务三:请从下列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人,谈谈你喜欢他或不喜欢他的原因。
①《骆驼祥子》小福子 ②《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
【答案】13.曹先生;对各种水生物进行分类,并用专门的本子分类记录。;在南极缺氧的时候,把最后一丝空气,留给主人。
14.祥子遭受孙侦探的敲诈后,委曲求全,不敢抗争;而内德·兰德在船长遭遇危险时英勇无畏,跟鲨鱼进行搏斗,向船长施以援手。
15.示例:喜欢尼摩船长的原因:尼摩船长学识广博,为躲避殖民者的压迫,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潜入海底。在漫长的海底之旅中,他始终充满希望。他借助潜艇的神奇力量,成功解除了搁浅、冰山封路、鲨鱼袭击等种种险情;同时他发掘海底宝藏,为陆上被压迫民族提供反殖民解放斗争的财政支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等待、召唤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到来,他的人生也因此具有特别的意义。
【知识点】主题活动;海底两万里;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综合评价;《海底两万里》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对名著要经常性阅读,要反复性了解,对名著要做到非常的熟悉,这样才能正确的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将人物的故事情节加以理解,结合人物的表现,进行比较,从中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熟读名著,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注意结合具体的事件对人物进行阐述和概括。
13.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识记。由身份:旧社会的小知识分子性格:正直、善良典型事例:①当祥子拉车把他摔了时,他不顾自己的伤势,先关心祥子;②他避难回来,要祥子再来拉包月,还答应把小福子接来同住。可知此人是曹先生。曹先生对祥子亲切平等,让祥子心境平和,觉得生活满足,觉得攒钱买车的可能性也大了。有一次祥子拉车把他摔了,曹先生不仅没有辞退他,还对祥子非常关怀。孔塞伊是阿龙纳斯教授的忠实仆人,他性格稳重,规规矩矩,为人热情,突发意外,从不大惊小怪,在缺乏氧气时将最后的一点氧气,让给了阿龙纳斯教授。
14.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事件进行对比。祥子遭受孙侦探的敲诈后,委曲求全,不敢抗争;而内德·兰德在船长遭遇危险时英勇无畏,跟鲨鱼进行搏斗,向船长施以援手。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要在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阐述。如:喜欢尼摩船长的原因:尼摩船长学识广博,为躲避殖民者的压迫,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潜入海底。在漫长的海底之旅中,他始终充满希望。他借助潜艇的神奇力量,成功解除了搁浅、冰山封路、鲨鱼袭击等种种险情;同时他发掘海底宝藏,为陆上被压迫民族提供反殖民解放斗争的财政支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等待、召唤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到来,他的人生也因此具有特别的意义。如:喜欢小福子。原因:她善良,从不与人争执,为了救活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两个弟弟,她无私地 选择自我牺牲。虎妞死后,她默默帮助祥子料理虎妞的后事,用无声的行动给予祥子极大的安慰。
六、语段阅读
(2023七下·阜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浩瀚壮阔的黄河,九曲回荡,一路东流,奔腾不息,zhòu yè不歇,以她博大的胸怀哺育着华夏儿女。中华儿女立下shì yán,保卫黄河,保护家国,至死不懈!
16.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òu yè shì yán
17.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哺育 懈
【答案】16.昼夜;誓言
17.bǔ yù;xiè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的能力。在具体的句子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16.昼夜(zhòu yè):白昼与夜晚;又。
誓言(shì yán):誓师时所说的话;相互约定的话;约誓;以言相约。
故答案为:昼夜;誓言
17.哺育(bǔ yù):意思是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特指父母喂养后代的一种行为状态;亦指通过教育培养。
不懈(bù xiè):不放松;不松懈;不衰。
故答案为:bǔ yù;xiè
七、综合性学习
18.(2023七下·赵县期末)综合性学习
鲁迅12岁师从寿镜吾先生读”四书”“五经”。寿镜吾先生是方正渊博的宿儒,给少年鲁迅颇多教益。鲁迅曾自己做小书签,中间手书”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以此提示自己读书专心致志。刻苦的攻读为鲁迅日后的创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1)”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孩童人学必读书籍。其中”四书”指的是《论语》《 》《中庸》《孟子》。
(2)鲁迅读书的时候要上:”对课”(即对对子,一殷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一次,郑镜吾先生以”陷兽入阱下”为题让学生对课,从上下联词性相同的们度判断,你认为下列对的最好的一项是( )
A.骑马去郊游 B.放牛归林中 C.童子进学堂 D.雪中寻腊梅
(3)鲁迅使用书签提高了读书效率,他的同学后来也效仿他自制书签以自勉。下而有几枚书签,如果你要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以勉励他(她)学习,你会选择哪一枚?请说明理由。
【答案】(1)《大学》
(2)B
(3)甲这枚书签是说成功的获得离不开长期艰苦的磨砺,这和学习是相通的,所以我送给朋友,希望他能够勤奋刻苦学习。(乙这枚书签说明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所以激励朋友勤奋刻苦学习;丙这枚书签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才能知”义”,可以激励朋友努力学习;丁这枚书签强调了学习可以增长才能,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学有所成,可以激励朋友努力学习,保持内心的宁静。)
【知识点】文化典籍;诗歌对联;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孩童入学必读书籍。其中“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故答案为:《大学》
(2)根据上联“陷兽入阱下”可知,下联应为“放牛归林中”,“陷兽”对“放牛”“入”对“归”“阱下”对“林中”,对仗工整。
故答案为:B。
(3)题干要求给四枚书签选取理由,进而把它们送给自己的好友。首先就要明白书签内容,主要是文字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旁边的插画来表达书签的内蕴,言之有理即可。比如甲这枚书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说明了刻苦磨砺,方能收获成功的重要性。其他的也要从充满正能量的角度解答。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平时多积累,反复巩固和消化。
(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对联写作上要注意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律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注意对联一般讲究“仄起平收”。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仔细阅读题干,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分析作答。
八、文言文阅读
(2023七下·赵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曰:“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1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仙则名(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尝暂寄人空宅住( ) ④子欲居九夷( )
20.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暂住何烦尔?
21.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2.【甲】【乙】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答案】19.出名、有名;形体、躯体;曾经;居住
20.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呢?
21.共同点:所居住的房屋都很简陋,都很幽静雅致,但是因为所居之人志向高远、品性高洁,故而陋室不陋,空房不空,
刘禹锡,王子猷不在乎物质生活的简陋,注重对高尚情操与高洁志趣的迫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22.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伟岸的道德情操。(意符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陋室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概括环境特点即可。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乙】王子猷曾经暂时寄居别人的空房里,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你只是暂时住在这里,何苦还要麻烦种竹子!”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长时间,才指着竹子说:“哪能一日没有这位竹先生啊!”
【丙】孔子想到边远地区去居庄。有人说:“那地方非常鄙陋,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那儿,怎么会鄙陋呢?”
19.①翻译为: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名:出名、有名
②翻译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③翻译为:曾经暂时寄居别人的空房里。尝:曾经
④翻译为:孔子想到边远地区去居庄。居:居住
故答案为:出名、有名;形体、躯体;曾经;居住
20.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斯、是、惟、吾、馨、何、烦”。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何:何必。烦:麻烦。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呢?
21.【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翻译为: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房屋简陋,但是环境雅致,安贫乐道,注重精神追求和品德修养。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翻译为:王子猷曾经暂时寄居别人的空房里,随即叫家人种竹子。环境雅致,注重精神追求和品德修养。
故答案为:共同点:所居住的房屋都很简陋,都很幽静雅致,但是因为所居之人志向高远、品性高洁,故而陋室不陋,空房不空。
刘禹锡,王子猷不在乎物质生活的简陋,注重对高尚情操与高洁志趣的迫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22.【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翻译为: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房屋简陋,但是环境雅致,安贫乐道,注重精神追求和品德修养。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翻译为:王子猷曾经暂时寄居别人的空房里,随即叫家人种竹子。环境雅致,注重精神追求和品德修养。
故答案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伟岸的道德情操。(意符即可)
(2023七下·凉州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23.解释下列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不蔓不枝( )
③陶后鲜有闻( ) ④宜乎众矣( )
2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5.文中写“菊”和“牡丹”,有什么作用?
【答案】23.蕃:多;枝:旁生枝茎;鲜:少;宜:应当
24.①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不显得妖娆。
②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5.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的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知识点】爱莲说;衬托;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参考译文: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23.(1)句意为:值得喜爱的有很多。蕃:多;(2)句意为: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枝:旁生枝茎;(3)句意为: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4)句意为:当然人数众多了!宜:应当。故答案为: 蕃:多;枝:旁生枝茎;鲜:少;宜:应当
24.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1)句重点词语:独,只,仅仅;出,长出;染,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2)句重点词语:莲之爱,对于莲花的喜爱;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故答案为:①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不显得妖娆。
②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阅读全文可知,作者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因此本文标题为“爱莲说”。作者在文中要赞美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由“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莲花的高洁从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壮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由“菊,花之隐逸者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知,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突出自己不慕名利的君子之德;用菊花作正衬,突出作者不消极避世,要在污浊的世间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故答案为: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的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九、诗歌鉴赏
26.(2023八上·眉山期中)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春日晚望
宋 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1)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
【答案】(1)以“斜阳”点明“晚”意,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柳条的柔软、细长、随风轻拂的情态和杏花茂 盛、浓艳、润泽的风姿,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一问,“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作者通过对夕阳景象的描写,那夕阳的余晖中,天际出现几点模糊的黑影,那应该是低容声婉啼的燕子归巢了,以“斜阳”点明“晚”意;二问,在夕阳西下时,看“微烟雾霏”,看“柳丝”“杏花”,看燕子翻飞,表现了诗人那种闲适的心境。
(2)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以“无力”写柳丝的特点,以“肥”写杏花的特点,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依据拟人修辞的答题模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进行答题。“柳丝无力”写出了春天到来柳条的柔软、细长、随风轻拂的特点,“杏花肥”写出了杏花茂 盛、浓艳、润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意。
故答案为:⑴ 以“斜阳”点明“晚”意,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
⑵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柳条的柔软、细长、随风轻拂的情态和杏花茂 盛、浓艳、润泽的风姿,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悟诗歌,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具体的诗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对诗句语言特点的把握。
十、现代文阅读
(2023七下·皇姑期末)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天麻餐里的深情
①母亲中年时,患上了偏头痛,头晕头痛时常折磨着她。她日渐憔悴,瘦削不堪,锁骨深陷,脸色青黄如一枝残荷,手臂如枯树枝一般挂在身上。之前的衣服穿在身上,感觉空空荡荡的。
②父亲焦急地带着母亲四处看病,医生建议长期服用天麻。药店的天麻价格昂贵,那时家里拮据,不能长期在药店买天麻,父亲很为难。他蹙眉沉思,手一挥,说:“我可以在家后山种天麻嘛!”
③父亲向邻居咨询了天麻的种植方法后,便背着竹篓、扛着锄头去山里,忙碌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后山的林中。他在挖开的土壤里,放入含有菌种的树段,铺上树叶,加入些泥土,浇上水浸湿,再盖满杂草,手出了几道的裂痕,他用胶布一缠,又继续忙碌着。腊月时,他将天麻茎块埋入泥土中,在土壤中混些小碎石,并把土壤淋湿。次年九月,挖出一大堆大大小小的椭圆形天麻,他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每道皱纹里都洋溢着自豪。
④父亲把挖来的新鲜天麻洗净,切成片晾干;天麻橙红色茎秆则洗净、切碎,用开水冲泡。天麻茶浓烈的味道弥漫开来,冲鼻。母亲把头扭向一边,父亲“逼着”母亲将天麻茶连同茎秆一起喝下。母亲只好捏着鼻子,几口咽下。随即,父亲递给母亲一块薄荷糖,压一压味道。
⑤与此同时,父亲买来几十只鸡雏,养在房屋的后院。他用竹子编出围栏,用木块钉了一个“两层的楼房”——鸡圈,在鸡圈角落用干树叶做了几个鸡窝。二楼供鸡雏休息,每个木板之间有一厘米的缝隙,鸡雏的排泄物顺着缝隙漏到一楼,以保证休息环境的舒适。白天鸡雏们在围栏里啄食、玩耍,晚上父亲把鸡雏们赶进“楼房”休憩。为了让鸡雏们健康长大,父亲凿出两个石槽,一个堆放粮食,一个储存水。鸡雏们在父亲的精心照顾下长大了、长肥了,而且下蛋了。
⑥下午父亲在鸡窝里捡蛋,温热的鸡蛋拿在手上,笑逐颜开。早上父亲则把鸡蛋打碎倒入碗中,取出一片天麻,切成细粒,和蛋液一起搅拌,放入锅中蒸熟。一碗嫩香的天麻鸡蛋羹,再添点米饭或者馒头在上面,便是母亲每天的早餐。
⑦每个月,父亲会炖两次鸡汤,乐此不疲。他就地取材,鸡肉炒出香味,倒入一大锅水,放入几片天麻,再放入山药、当归,撒上枸杞和大枣。在柴火灶上慢慢炖,耐心地添火熬汤。待鸡汤熬好后,父亲细心地挑出所有的天麻片,连同鸡肉一起堆入母亲碗里,又取出一个碗盛汤,热气腾腾的汤端上来,香味在整个屋子里弥散开来,母亲大口吃着。一碗鸡汤下肚,暖流从舌尖流淌到胃里,母亲抹了抹嘴,夸赞着父亲的厨艺,父亲擦着额头的汗,笑了,满足和幸福全写在脸上。
⑧两年后,母亲头痛头晕的症状明显减轻,白胖了许多,紧蹙的眉头松开了,眼里有了亮光,嘴角荡漾着微笑。我家的饭桌上总是有一道汤,天麻排骨汤、天麻猪蹄汤……
⑨爱就是这样藏在平凡生活的点滴里。
(《河南日报》有删改)
2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8.第②段加点词“挥”的表达效果。
他蹙眉沉思,手一挥,说:“我可以在家后山种天麻嘛!”
29.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他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每道皱纹里都洋溢着自豪。
30.选文第⑦段为什么详写母亲喝鸡汤后的表现?
31.结合选文分析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32.“天麻”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答案】27.父亲自己种天麻,做成各种美食,缓解了母亲的偏头疼。
28.“用力摆手”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想出治疗母亲病的方法,要克服困难治好母亲的病的坚决(或坚定),表现其对母亲的关心和浓浓的爱。
29.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种出天麻后的喜悦自豪。
30.与上文“喝天麻茶难以下咽”形成对比,侧面写出父亲为治母亲的病而绞尽脑汁将天麻做成美食,从而突出父亲对母亲的深情(或爱)。
31.①父亲为只好妻子的病学种天麻做天麻美食,是一个爱妻子的形象。②母亲嫌天麻茶难以下咽,父亲递给她一个薄荷糖压压味道,表现他细心。③父亲为了给母亲治病,在家后山种天麻,并用其烹饪美食,一做就是两年,使得母亲头疼头晕的病证明显减轻,表现父亲持之以恒。(现象和性格各一,选取两个角度即可)
32.内容:文章所选内容与天麻有关;结构:“天麻”是全文的线索;主题:见证了父亲对母亲执着的爱,赞美平凡生活中的爱的淳朴和伟大。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神态描写;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⑶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结合文章内容,从文本中找到描写段落,然后分析其描写方法,并摘抄原句即可。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⑸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⑹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父亲向邻居咨询了天麻的种植方法后,便背着竹篓、扛着锄头去山里,忙碌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后山的林中”“一碗嫩香的天麻鸡蛋羹,再添点米饭或者馒头在上面,便是母亲每天的早餐”“两年后,母亲头痛头晕的症状明显减轻”等内容,概括为:父亲自己种天麻,做成各种美食,缓解了母亲的偏头疼。
故答案为:父亲自己种天麻,做成各种美食,缓解了母亲的偏头疼。
28.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挥”是“用力摆手”的意思,结合“药店的天麻价格昂贵,那时家里拮据,不能长期在药店买天麻,父亲很为难”分析,药店的天麻价格昂贵,那时家里拮据,不能长期在药店买天麻,“挥” 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想出治疗母亲病的方法,要克服困难治好母亲的病的坚定,表现其对母亲的关心和浓浓的爱。
故答案为:“用力摆手”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想出治疗母亲病的方法,要克服困难治好母亲的病的坚决(或坚定),表现其对母亲的关心和浓浓的爱。
2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他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每道皱纹里都洋溢着自豪”运用了神态描写,结合“次年九月,便挖出一大堆大大小小的椭圆形天麻”分析,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种出天麻后的喜悦自豪。
故答案为: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种出天麻后的喜悦自豪。
3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母亲只好捏着鼻子,几口咽下”分析,第⑦段写母亲大口吃着。一碗鸡汤下肚,暖流从舌尖流淌到胃里,母亲抹了抹嘴,夸赞着父亲的厨艺,与上文“喝天麻茶难以下咽”形成对比,侧面写出父亲为治母亲的病而绞 尽脑汁将天麻做成美食,从而突出父亲对母亲的深情和爱。
故答案为:与上文“喝天麻茶难以下咽”形成对比,侧面写出父亲为治母亲的病而绞尽脑汁将天麻做成美食,从而突出父亲对母亲的深情(或爱)。
3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我可以在家后山种天麻嘛”表现了父亲爱妻子;“随即,父亲递给母亲-块薄荷糖,压一压味道”表现了父亲细心;“两年.后,母亲头痛头晕的症状明显减轻,白胖了许多,紧蹙的眉头松开了,眼里有了亮光,嘴角荡漾着微笑”表现了父亲持之以恒。
故答案为:①父亲为只好妻子的病学种天麻做天麻美食,是一个爱妻子的形象。②母亲嫌天麻茶难以下咽,父亲递给她一个薄荷糖压压味道,表现他细心。③父亲为了给母亲治病,在家后山种天麻,并用其烹饪美食,一做就是两年,使得母亲头疼头晕的病证明显减轻,表现父亲持之以恒。
3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分析。内容:文章所选内容与天麻有关;结构:“天麻”是全文的线索;主题:见证了父亲对母亲执着的爱,赞美平凡生活中的爱的淳朴和伟大。
故答案为:内容:文章所选内容与天麻有关;结构:“天麻”是全文的线索;主题:见证了父亲对母亲执着的爱,赞美平凡生活中的爱的淳朴和伟大。
十一、写作题
33.(2023七下·大石桥期末)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①成长的过程中,你肯定有过快乐,也可能有过迷茫,也可能有过悲伤,还可能有过悔恨…… 而这时,总有一个人陪你走过昨天、拥抱明天。普希金说:“一切过去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请以“谢谢你的陪伴”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②人生就像一座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做什么都有选择。交友有选择,读书有选择,做某事有 选择……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人生的选择,选择了卓越,便注定要经历磨炼;选择了安逸,便注定 平凡无奇;选择了奉献,便注定要不计得失;选择了……那么你的选择又是什么? 请以“我选择 ▲ ”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 谢谢你的陪伴 “当你需要帮助时,书会伸出援助之手;当你感到痛苦时,书会为你抚平伤口;当你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时,书犹如一座灯塔,为你指明航程。"这是我写在自己读书笔记上的一段话,因为我深深地喜爱读书。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喜欢读书的。上小学时的我,就是最头疼读书的一个。每次捧起书,看着那毫无生气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后来,我是怎样喜欢上读书的呢 这得从一节语文活动课说起
那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活动课要搞成语接龙游戏。“气象万千“千军万马”......同学们一个个都顺利地过了关。轮到我了,我的脑子嗡嗡直响,同学们都用焦急的目光看着我,后面的同学急得直跺脚。“马,马大哈!“不知怎的,我一下子冲口而出,直到同学们都哄堂大笑,才知道自己闹了个大笑话。我又羞又恼,恨不得在地上找条缝钻进去。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脑袋说:“没关系,以后要多读书,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好多好多的知识。
渐渐地。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祈祷,为悲壮的狼牙山五壮士而流泪,被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折服......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了,
有一次,我在期中考试中失利。我透过模糊的泪水,看到了书架上的那本书一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激起了我的勇气,一股力量瞬间注入我的体内。我重新打开试卷,认真分析了错题,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像保尔一样,做一个人生的强者!"终于,我在期末考试中一举夺魁。这,都是读书给我的智慧和力量呀!
书给了我知识,给了我乐趣。有书陪伴的日子,真好!
我选择坚持
军训是很辛苦的,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坚强面对 我是选择了坚强面对炎炎烈日,笔直地站在那里。
刚开学,同学们的心仿佛还是那挣脱了缰绳的野马,无法收回。校长看到此景,可能想收回我们这些小野马暑假跑野了的心,于是就向全体师生宣布军训三天。
军训首先学习的就是站军姿。整个身体只能有两个姿态:站如松,坐如钟。而对如此严格的要求,我有些担忧。因为我最受不了太阳的烘烤。每天我们都必须得站两个小时的军姿。时值夏末,太阳光极强。因此我刚站不一会儿,脸上那不争气的小水珠就受不了了,一个个都溜了出来,在我脸上爬来爬去。而教官,他冷酷的表情时而在我的面前闪过,我连手指都不敢动一下,又岂敢用手去擦小汗珠呢。小汗珠就更是肆无忌惮地在脸上爬了,我咬牙坚持着。时间过了快一半了,其他班的个别同学有的实在受不了,就出列休息,休息一会后入列。
看到此情此景,谁能不为这心动呢。是选择打报告休息一会儿,还是选择坚强地坚持下去 此时,我已大汗淋漓,于是就想打报告,但是当我看到同样烈口炎炎下的同学们纹丝不动,老师和教官也站在阳光下注视着我们,这种想法又收回了。我选择了坚强,我忍耐着、坚持着、等待着,等待着时间快快流逝。终于教官吹了一下哨子,并示意我们可以活动一会儿了。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我想只要自己肯坚强地去面对,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哨声过后,同学们又是揉胳膊又是捏腿的,老师见状也会来安慰我们。事后想一想,只要坚强面对,多么大的困难都迎刃而解。
汗擦净了,我们依然是往日那种英姿飒爽,只不过是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这一次,我坚信,我的选择是对的。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任务一: 【题干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谢谢你的陪伴”为题,写一篇作文。先确定谁陪伴你,“你”是谁。陪伴者可以是有生命的人,比如父母、老师、同学、亲友、邻居等,或是非亲非故却经常接触的人,如卖菜卖零食的大叔大妈、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等;也可以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如小鸟、小狗、老黄牛等。此外,还可以是没有生命的事物,如一本好书、一条清澈的小溪、一座年代久远的桥等。
【文体及表现手法】可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通过记录陪伴的过程,表现对被陪伴者的心路历程的影响,其实陪伴的过程就是经历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的过程。要求所写的陪伴对象对自己(或他人)的人生产生过一定的触动,可以是一点感悟、几缕情思,在开头或结尾通过抒情或议论的文字,鲜明地表达出来。
任务二:题目是“我选择_____”。审题可知,材料的中心是“选择”。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选择,联系生活实际,长于记叙、抒情的同学可以就平日学习生活中某一件面临选择的事情展开来叙述自己的选择。记叙时,一定要把你面临选择时矛盾的心理状态渲染出来。语言要生动、形象,另外要挖掘出选择背后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要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设置悬念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叙述事件要完整、情节要有曲折性,心理描写要细腻、丰富。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篇范文的特点:本文写了“书”的陪伴,中心突出,主题明确。文章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先写了不读书带给“我”的尴尬场面,激起“我”读书的欲望。再写了后面以书为伴的日子里“我”的思考、感悟和收获。最后再次点题:有书陪伴的日子,真好!文章叙事完整,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是一篇很好地文章。
(2)本题考查学生对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篇范文的特点:本文写了“我”在一次军训时矛盾的心理状态,军训艰苦,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放弃,“我”在纠结,在思考。最终还是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自我,“我”选择了坚持。文章叙述事件完整,心理描写丰富、细腻,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开篇点题,文末扣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