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卷(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卷(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9 20:34:44

文档简介

西宁市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将学校、姓
名、准考证号、考场填写在本试卷上。
4.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书写工整,
字迹清晰。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2021年10月,中国考古学会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有38项是石器时代遗址
(旧石器遗址5项、新石器遗址33项),分布在东北(3项)、华北(6项)、西北(7项)、华东
(9项)、华中(9项)、华南(2项)、西南(2项)。这说明了
A.中华文明起源的地域多元化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C.早期中华文明没有区域交流
D.在文明程度上北方优于南方
2.关于启的继位,史书记载有所不同。《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
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
人)让帝禹之子启。”这说明
A,传说中的历史无从考证
B.唯一可信的是考古遗物
C.探究史事需要多重证据
D.史书记载只是二手史料
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争鸣的各派纷纷提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如墨家的“尚同”,儒家的“大
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这反映出当时
A.统治阶级的文化包容政策
B.周王室权力的日渐衰微
C.牛耕和铁制农具的推广
D.新兴士阶层的政治理想
4.右图为我国古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部分货币,推动货币形制变化的共同因素主要是
A.商品交易的需要
B.国家统一的推动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冶铸技术的进步
餐因买而
和秘问布而
记工林欲
5.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基本上“汉承秦制”。
到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发生变化,皇权进一步集中。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的“变化”是指
A.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B.设立外朝以抗衡中朝
C.实行了二府三司制
D.在地方设立13个州部
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西宁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A 2.C 3.D 4.A 5.B 6.B 7.D 8.C 9.B 10.C 11.A 12.D
13.A 14.B 15.C 16.A 17.D 18.C 19.B 20.D 21.C 22.A 23.C 24.B
25.D 26.C 27.A 28.B 29.D 30.B
二、材料分析与综合问答题(共2题,共40分)
主观题评分说明:若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有据,可酌情给
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31.(20分)
(1)(8分)
多方面因素:①全体爱国者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引领下,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感召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奋勇抗战;②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主
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族抗战,坚持持久抗战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
持敌后抗战消灭日军、牵制日军、收复河山;③国民党爱国将士在正面战场的卓绝抗战,
极大地消灭、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
国家及人民、国际组织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援助和支持。(8分,每条2分)
(2)(6分)
对“转折点”“新征程”的理解: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
次完全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②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东方主战场,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
位;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
志,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 、浴火重生的历史
新征程)。(6分,每条2分)
(3)(6分)
评述:①小华同学开列的这份史事清单只列出了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抗战的重点
史事,而没有列出局部抗战时期的抗战史事和全面抗战爆发后敌后战场的抗战史事;②
小华开列的史事清单没有反映出中国十四年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9月2
日日本签字投降)的整体脉络,没有反映出十四年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配合抗战
的基本事实,是不完善的;③小华在清单中应该补充局部抗战阶段的重点史事(如九一
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东北抗日联军浴血抗战、一二·九运动等),补充全面抗战
时期敌后战场的抗战史事(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斗争等),补充全面抗战阶段的
一些重要史事(如平型关大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开罗宣言》
等)。(6分,每条2分)

{#{QQABBQQEggCgAAJAAAgCQwmaCkAQkBEACAoGRFAIMAAAiBFABAA=}#}

32.(20分)
(1)(6分)
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2分)
意义:①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开启了“丝绸之路”;②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
文化联系和贸易交往;③中国的丝织品沿着丝路传向中亚、西亚、北非,增加了对西域地
区的了解。(4分,每层2分,答出其中两层即可)
(2)(8分)
不利局面:冷战的遏制(或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从政治、军事、经济、舆论上遏制中
国);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2分)
外交成果:①中苏结盟,构建两国友好关系;②同印缅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③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努力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
决;④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取得共识,促进了亚非国家合作;
⑤1954年至1956年,中国同欧亚非多国建交或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6分,每条2
分,答出其中三条即可)
(3)(6分)
评分说明:本小问共6分,答出下列参考答案中的三层(每层2分)、意思相近即可,不求
作答的完善和全面。
①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解决人类当前面临
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②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③中国提出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
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的世界;④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
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
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⑤中国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
政治解决,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如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
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展现了负责任
的大国担当;⑥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坚持
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广阔的
合作平台和发展新机遇。

{#{QQABBQQEggCgAAJAAAgCQwmaCkAQkBEACAoGRFAIMAAAi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