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BCBCD 6—10 DCDBB 11—15 DACCC
16—20 CBABA 21—25 CDBDC 26—30 BABDA
二、综合题(共3道大题;共40分)
31.(10分)【答案】
(1)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位于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度低;土质疏松。(任答四点)(5分)
(2)应大力植树造林。(1分)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区域地处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势较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或不适合种树。(1分)该区域地处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变率大,土壤含水量小,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因此不适合种树。(5分)
32.(15分)【答案】(1)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5分)
(2)风力发电具有波动性,需建设调峰火电机组,该地区煤炭资源缺乏,需从外省调入;高耗能项目的建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5分)
(3)加快资金、技术引进;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加强沿线地区的经贸联系和社会文化交流。(任答四点)(5分)
33.(15分)【答案】(1)中亚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我国的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北靠俄罗斯,西接欧洲,南邻西亚,是东西方友好往来的桥梁和枢纽,是商贸往来的集散地;中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靠近里海沿岸和西亚的石油富集区。(5分)
(2)以畜牧业为主,制作熏马肠的原料丰富;传统的游牧业,熏马肠便于携带;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的食物来源少,熏马肠便于贮藏。(5分)
(3)结合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势,改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利用本国的优势资源,吸引外资,扩大国内外市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任答三点)(5分)周至六中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一、 单选题(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根据交通部制定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将中国大陆的自然区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它们分别为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一东部温润季冻区:Ⅲ一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一东南湿热区; V一西南潮暖区; VI一西北干旱区; Ⅶ一青藏高寒区。下图为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图中七个一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指标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气候 C. 行政区划 D. 地质
2.图示一级自然区划对应正确的是( )。
A. ②-I B. ③-V C. ③-Ⅵ D. ⑤-Ⅲ
3.在④地区修建公路,主要考虑的自然障碍可能是( )。
A. 地震 B. 冻土 C. 泥石流 D. 地壳塌陷
下图为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中三次产业所占份额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4.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分别对应图中的(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5.图示时期内( )。
A.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最高 B.第一产业总产值持续下降
C. 三次产业均表现出衰退 D. 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
安徽省颍上县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6.读该县某煤矿生产流程图(图甲),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B. 充分利用废弃物
C. 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D. E为建材工业,F 为电力工业
第 1页 共 6页
7.图乙为该煤矿塌陷区所采取的“深挖高筑”治理方式示意图,这种治理方式可以( )。
A. 抬高水位,缓解雨季洪涝 B. 浪费水资源 C. 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D. 浪费土地资源
读我国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关系图,回答下列题目。
8.下列关于我国贫困县与生态脆弱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经济地带没有贫困县 B. 生态脆弱区人口分布稀少
C. 生态脆弱区自然条件恶劣 D. 生态脆弱区易连片出现贫困县
9.下列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主要是过度放牧导致生态脆弱
B. 乙地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脆弱的重要手段
C. 丙地地表水短缺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D. 全球气候变化对丁地生态没有影响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自然资源大规模开采而兴起,并形成以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截至2017年,我国国务院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占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的 26.3%。焦作市在发展非“黑”产业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顺利实现了产业由“黑”向“绿”的转变。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10.下列有关焦作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产业主体是钢铁工业 B. 焦作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作为重点
C. 生态旅游不属于“绿”产业的范围 D. 优质农产品开发对于焦作市的发展作用不大
11.有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使夕阳产业重现生机
B. 在废矿区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
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型企业
D. 寻找新的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唯一出路
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回答下列题目。
12.图示城市圈中,规模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 武汉 B. 咸宁 C. 孝感 D. 黄石
13.下列有关该城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可以扩展到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规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咸宁市比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小,规模等级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第2页 共6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转移的趋势加大。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4.国外汽车公司将汽车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中国投资环境改善,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降低
B. 国外公司所在国汽车市场饱和,开辟国际市场的需要
C. 我国汽车研发与生产技术处世界领先水平
D. 汽车工业的迁出地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15.国外汽车公司向我国转移的主要是汽车生产的( )。
A. 设计环节 B. 营销环节 C. 加工环节 D. 全过程
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题目
16.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 自东南向西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西南向东北D. 自东北向西南
17.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 甲-乙河段 B. 乙-丙河段 C. 丙-丁河段 D. 丁-戊河段
根据黄河水情和水利枢纽工程的需要,黄河小浪底于2018年7月3日下午开闸泄洪,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巨瀑”,呈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景,也使库区泥沙淤积现象得到改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8.黄河调沙调水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
A. 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B. 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 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地冲沙减淤 D. 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
19.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来自( )。
A. 上游的青藏高原 B. 中游的黄土高原 C. 下游的华北平原 D. 所有的支流
20.为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下列建议或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②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③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 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工厂逐渐用机器人代替手工生产。东部沿海产业转移, “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21.关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工厂逐渐用机器人代替手工生产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第 3 页 共 6页
A. 劳动力成本提升 B. 科技水平的提高 C. 产业结构的调整 D. 人口结构的改变
22. “西进运动” ( )。
A. 促进西部逆城市化的发展 B. 导致东部工业化水平降低
C. 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 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为甘肃省某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3.据图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 )
A.林地 B.草地 C.水体 D.未利用土地
24.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可能导致( )
A.水土流失 B. 土壤污染 C. 土地石漠化 D. 土地荒漠化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5.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
B.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和地下水
C.与古代相比, 荒漠化面积扩大
D.气候干旱是目前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
26.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粮食生产 B.合理用水,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加快上游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大力建设水电站 D.整修梯田,防治水土流失读我国两城市简图,回答下列题目。
27.图中①②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A.①地势平坦、临近河流,②水陆交通便利 B.①土壤肥沃,②地势平坦
C.①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 D.①②均水陆交通便利
第 4 页 共 6页
28.②城市开发滨海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大 ③土地价格较高 ④国家政策支持 ⑤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生态脆弱,多年来当地人们因地制直,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读该治理开发模式简图,回答下列题目。
29.影响图示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 B. 土壤 C. 水源 D. 地形
30.图示治理开发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草地退化 C. 土壤盐碱化 D. 森林减少
二、综合题(共3道大题; 共 40分)
31、(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图示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5分)
(2)有人建议该区域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5分)
32、 (15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地区被誉为“风电宝库”。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风能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该地区将通过建设相应的调峰火电机组,为风电配套,还会通过建设氧化铝等高耗能项目,消化富余电力。
材料二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诞生地之一,2009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1世纪初开始转型。
材料三 近年来,甘肃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谋划和建设。下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图。
第 5 页 共 6页
(1)简述玉门进行转型的自然条件。(5分)
(2)分析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大规模风电建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5分)
(3)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谋划和建设对甘肃省产生的积极影响。(5分)
33、 (15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亚五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中亚五国认识到“一带一路”是搭乘“中国快车”的难得机遇。借“一带一路”建设的热度, 中亚地区迎来了一拨新的旅游增长。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被称为“马背上的国家”,该国美食中,腌制熏干的熏马肠不仅美味而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下图为中亚五国地理示意图。
(1)分析中亚地区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 (5分)
(2)分析熏马肠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传统美食的原因。(5分)
(3)阐述中亚国家搭乘“中国快车”应如何把握机遇。 (5分)
第 6页 共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