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蛙卖泥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青蛙卖泥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9 21: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燕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 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课文共有十二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课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这两次写得比较具体。从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优美,适合学生积累词句。故事情节非常有趣,适合学生朗读表演。要指导学生在读书时抓住课文中的词句展开想象,把课文中的内容同生活联系在一起,明白这些建议和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密不可分。在学习中,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卖、烂”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蛙、卖”等8个字,会写“青蛙、草籽”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致了解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泥塘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致了解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泥塘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回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谈话导入。
师:小青蛙和妈妈天天去捉害虫。日子一天天过去,池塘的环境不断被破坏,变成了烂泥塘,许多动物都搬走了。青蛙住着住着,还是决定卖掉泥塘。青蛙的泥塘能卖出去吗?
2.板书课题(板书:青蛙卖泥塘),齐读课题。
(1)质疑激趣
提问: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1:青蛙是怎么卖泥塘的?为了卖泥塘都做了些什么?
预设2:青蛙的泥塘卖出去了吗?
预设3:都会有谁来买泥塘呢?
(2)看课题,通过比一比,认读生字“卖”
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区分“买”和“卖”?
预设1:卖—买(上面有东西就“卖”,没东西就“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按以下要求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出课文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再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点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识字读文情况
3.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指导识字。
故事情境1: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想把泥塘卖掉,于是在旁边竖起了一块牌子。
(1)出示带词语的图片,学生认读词语“烂泥塘”“牌子”,注意“牌子”的“子”读轻声。
(2)学习生字“烂”。“烂”的声母是“:l”,前鼻音;加一加识记:火+兰=烂。
提问:“烂泥塘”,你认为什么样的是烂泥塘?
预设1:里面很湿滑,很脏的泥塘
预设2:环境不好,不漂亮的泥塘
(3)学习生字“牌”。加一加识记:片+卑=牌;回忆前文蜘蛛的店招牌,巩固识记。
提问:“牌”这个字,我们在哪里见过?
预设1:在《蜘蛛开店》这一课学过。
预设2:我们走在街上,商店外面挂的都是牌子。
故事情境2:青蛙大声吆喝,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
(1)认读“吆喝”一词,学习多音字“喝”。“喝”在文中读“hè”,可组词“吆喝、喝彩”,在“吆喝”一词中,“hè”音变为轻声。
提问:什么是吆喝?
预设:“吆喝”就是声音很大地叫喊
提问:谁来学着青蛙吆喝一下?(指名说)
提问:它的另一个读音是“hē”,你能组词吗?
预设:喝水、喝茶”。
(2)学习生字“坑”。“坑”是后鼻音;加一加识记:土+亢=坑。
提问:要是在水坑坑里打打滚,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舒服。
学生认读“舒服”一词,注意“舒”是翘舌音,“服”读轻声。
提问:“挺舒服”是什么意思?
预设:很舒服。
再读“牌子、吆喝、舒服”三个轻声词。
【设计意图: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环境进行有意义的关联和互动,促进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青蛙吆喝“卖泥塘”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大声吆喝。这一教学过程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联系了起来。】
故事情境3:好多小动物被吆喝吸引来,有的说缺点儿树,有的说缺点儿花,有的说缺条路……
(1)学生认读词卡“缺点儿树”“缺点儿花”“缺条路”,读好儿化音。
(2)学习生字“缺”。出示残月、缺口碗图,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缺”字的意思;再组词识记。
故事情境4:青蛙采集草籽,播撒在池塘周围;青蛙砍些竹子,把水引到池塘,把池塘灌足了水……
(1)出示词语“采集、草籽、播撒、灌水”,学生认读。
(2)学习生字“集、籽、播、撒”。“集”的偏旁是“木”;“籽”的偏旁是“米”;“播、撒”都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是提手旁。
(3)顺口溜识记“灌”:三点水,草字头,住进一口又一口,难字又去挤破头。
故事情境5:池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池塘里灌满了水,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小动物们都愣住了!
(1)学生齐读词语“绿茵茵、游泳”,并练习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
(2)学习生字“茵、泳”。“茵”是前鼻音,形声字;“泳”是后鼻音,形声字。加一加识记:艹+因=茵;氵+永=泳。
3.编字谜识字:东西南北一条心。(愣)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三、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用“﹏﹏”标出来。
2.整体感知,了解青蛙付出的劳动及泥塘发生的变化。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泥塘发生了哪些变化?
(2)全班交流,完成下列表格。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C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采取合适的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表达与交流展示,从而鼓励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观察和体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优化成果的表现方式,帮助学生以多种形式外化自己的思考,创造多样化的学生表达与分享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会写字)引导观察,按结构给字分类。
2.学生观察字的笔顺及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视频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的呈现与解读。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生字的结构,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笔画,更加形象直观】
教师重点指导“蛙、搬、泉、破、应”。
蛙 “圭”中两个“土”分别居于右上格、右下格,两个“土”的第三笔都越过竖中线。
搬 “扌”居左;“舟”居竖中线左侧,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第五笔横与横折钩的竖段相接;“殳”第二笔是横折弯。
泉 “白”的竖和横折的折段均向内收;“水”第一笔竖钩的钩段写在竖中线左侧,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相接于竖中线右侧。
破 顶部“石”低,底部“皮”低。“皮”的第一笔横钩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第二笔撇要撇向“石”下,第四笔横撇的横段压横中线,撇尖过竖中线,第五笔捺收笔略低于横撇。
应 外部的“广”横稍长、撇舒展;里面的部分最后一笔横略长,超出上面的横。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个别指导。
5.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再练写。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