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表格式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表格式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08:3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0、爬山虎的脚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教学内容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析“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科素养:语言运用 核心价值观:文明 和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主备呈现 协同增补 群策群益
预学 预学教材 预学单元主题 预学资料 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
1、读:正确、流利2、字:认识生字,查字词典理解生词。3、标:自然段序号。4、想:课文大意。【设计意图:了解课文内容,形成预学习惯。】 1、阅读单元导读,2、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设计意图:从生活观察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开宗明义,细致观察。】 查找“叶圣陶”和“爬山虎”的相关资料【设计意图:从生活观察导入,,细致观察。】
引学 谈话式引学 质疑引学 猜测引学 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呢?(鸡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展开学习。】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习的兴趣。】 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怎样会长脚呢?它的脚什么样子呢?……
定学 问题预设 确定目标 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
爬山虎的脚怎么会长脚?它的脚是什么样子?长在哪里?【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认识“均、析“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一次研学 读一读 读一读 想一想 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自由读课文,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想一想哪几段写爬山虎的叶子?哪儿写的爬山虎的脚?【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交流生字新词以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然后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一次展学 独立展示 同学互助 同桌交流
学生交流理清课文写作顺序。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段写爬山虎的叶子,第三至五自然段重点写爬山虎的脚。【设计意图: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好的习惯。】 交流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课文中难读的句子。预设1: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预设2:交流难读的句子。教师应对:哪里读不好或哪里有困难,就多读哪里,必要时老师带着读,一定要读得正确流利。 随同作者的目光,先来到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生读。交流: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茂盛,能爬)共同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加深理解。
二次研学 想一想 写一写(批注) 议一议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的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用“——”画出叶子静态的特点,用“~~~~”画出叶子动态的特点。【设计意图:品读分析课文。】 边读边画出相应的句子,重点语句可以书中做批注。【设计意图:在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批注的方法。】 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叶子又有什么特点?
二次展学 个体展学 个体展学 全班互议
学生交流:1、叶子刚长出来:嫩红;不几天:嫩绿;长大了:绿得新鲜。2、叶子静态特点: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动态特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设计意图:借助关键词理解文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朗读第二段,让学生感受其实美丽的叶子下面藏着的就是爬山虎的脚。【设计意图:发现并感知课文,理解文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会一顺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课文问题)学生交流:叶尖朝下说明叶脉靠近叶尖部位最薄弱,受重力影响自然朝下。平铺均匀的核心还不是生物进化论,为了更好的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练学 基础 能力 阅读 运用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设计意图:发现并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练习背诵1、2自然段【设计意图:理解文意】 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虎、操”等13个生字,在写字中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3、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学科素养:语言运用 核心价值观:文明 和谐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爬上去的。
主备呈现 协同增补 群策群益
引学 谈话引学 谈话引学 复习引学 理清文章结构脉络,从发现位置、观察叶子、探究脚的秘密等方面理清文章顺序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清晰课文内容。】 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得怎样?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设计意图:与上节课衔接,理清文章脉络,回顾所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爬山虎生长在( ),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 ),不几天( ),长大后( ),静态(),动态( )。
定学 问题预设 确定目标
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它的脚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借助问题,回顾课文。】 1、盘点本课有价值的词语和句子。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细读描写爬山虎叶子、脚以及攀爬过程的语句
一次研学 读一读 议一议 盘点句子 在品词析句中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达成了教学目标的设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
带着问题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设计意图:分析课文内容。】 1、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2.它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设计意图:抓住关键问题,理解内容】 找出相关句子认真读一读,看看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
一次展学 独立展示 同学互助 个体展学
生相互交流:位置:长在茎上;形状:细丝;颜色:嫩红。【设计意图:圈画关键词语。】 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片,看着图片复述课文【设计意图:多种方法复述课文】 学生展示
二次研学 想一想 说一说 说一说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特点,那么它是怎么爬上去得呢,你们想知道吗?赶紧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吧!边读边把爬山虎向上爬得句子画下来,仔细品味品味。【设计意图:为学习做铺垫。】 说一说:爬山虎得脚是怎样向上爬得?生交流相关语句。【设计意图:理解词语。】 理解“巴住墙”?巴住墙了,再怎么网上爬?标出爬山虎向上爬得动作词。(触、变、巴、贴、爬)从动词得运用你感受到了什么?【设计意图:理解动词的运用。】
二次展学 独立展示 同学互助 全班交流
预设1:爬山虎向上爬得动作像蛟龙。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设计意图:借助词语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同桌互读。注意划线的词要重读。【设计意图:陪养朗读能力】 通过读第五自然段,从中发现墙与爬山虎脚的关系。【设计意图:学习作者叶圣陶爷爷对事物的细致观察。】
三次研学 学习写字 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
1、观察字形。2、交流写法。3、教师范写。4、学生练习。【设计意图:注意字的书写。】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换偏旁的方法识字。……【设计意图:借助结构掌握。】 “虎”半包围结构,强调写好主笔画撇。注意第三笔是横钩。“操”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又宽。【设计意图:重点指导。】
三次展学 同学互助 独立展示 全班交流
预设:“虎”半包围结构,强调写好主笔画撇。注意第三笔是横钩。“操”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又宽。……【设计意图:抓住字的结构】 学生仿写【设计意图:在写中掌握字的特点】 交流收获【设计意图:交流难写的字和易错字,教师重点给予指导。】
延学 综合性学习 小组准备 全班交流
观察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设计意图:学习方法,并运用】 学生自由练习【设计意图:练习巩固】 班级内进行交流,教师给予鼓励。【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板书设计: 回音壁
10、爬山虎的脚 位置 颜色 样子叶:在墙上 嫩红嫩绿 朝下均匀不留空隙脚:茎上反面 如新叶 细丝像触角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与学生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找准时机恰当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