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9 21: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龙岩市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小题,13 分)
1. (3 分)
D(“打通了”,于文无据,言过其实。)
2. (3 分)
A(应是演绎推理)
3. (3 分)
D(A.属于互联互通中小而美的项目 B.属于互联互通中的人文交流项目 C.属于互联
互通中的基础设施项目 D.非“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是中国政府给予受战争影响的难
民提供的国际人道主义紧急援助。)
4. (4 分)
①聚焦互联互通,应对全球治理挑战。
②重视制度型开放,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③保持区域性全面开放,创新地区治理。
④面向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全球发展共享。
(每点 1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 分)
5. (3 分)
C 在候捕大鱼的过程中,老人虽然有过疲惫与孤独,却不曾放弃。
6. (3 分)
A “暗示左手虽抽筋却仍强有力,进一步突出老人的自信”说法有误;鹰爪的比喻只为
表现左手抽筋拳曲之严重,说明眼下老人处境不利。
7. (4 分)
①内心独白,老人自我对话(或语言暗示),如反复提及抽筋的左手“总会松开”,表现
人物乐观性格。②自由联想,老人联想到男孩、狮子、黑人等来增强自己的信心。③环境烘
托,如大海、黑夜等的描写,暗示老人内心的强大。
(每点 2分,答出 2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提示:心理描写的手法主要有动作暗示、神态暗示、语言暗示、环境烘托、内心独白、
自由联想等。
8. (6 分)
示例:①困境在文中指恶劣的环境(大海、夜晚)与强大的对手(大马林鱼)。②在永不
言败的信念支撑下,老人不断挑战自己。③启示我们要正视困境,坚定信念,敢于超越。
(每点 2分,须扣住关键词作评,思路清晰)
提示:文学评论需要有清晰的思路,不能一味堆砌辞藻,进行含混的表述。
二、古代诗文阅读(4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 分)
9. (3 分)
BDF(“肌肤”是“接之”的宾语,故 B处断开;“隳颠”是“华发”的谓语动词,故 D处
应断开;“其”表揣测,因此 F处应断开。即在 BDF 处断开。)
10.(3分)
B(A.错误。“治理”/“安定太平的”。C.错误。昆弟是兄弟的意思,比喻亲密友好。从
弟是堂弟的意思。D.错误。“见廉”“见义”中“见”指“呈现”或“表现”的意思。)
11.(3分)
A(根据“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可知,“治理政事取决于贤臣,
贤臣的获得取决于明君的修养德行,修养德行取决于遵循天下的大道,遵循天下大道取决于
仁爱之心。”
12.(8分)
(1)遵守道理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人,不值得跟他交往。
(“笃”,信守、坚定, 1分;“徧”,通“遍”,阅历,1分;“不足与游”,省略句,1 分,
应为“不足与(之)游”;语意通顺 1分)
(2)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困住,
难道只是(庄宗宠信)伶人才如此吗?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状语后置句,1 分,正常语序为“夫祸患常于忽微积”;“而智
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1分;“忽微”,极小的事,1分;语意通顺 1分。)
13.(3分)
①材料一,强调君主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遵循治国的九条原则,形成治身、治人、
治天下的良性循环。
②材料二,认为君子明察左右也必定能达到修行的目的;功成名就不是生而有之的,是
从自我反省中取得的。(①1分,②2分)
文言译文
文本一:
鲁哀公询问关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孔子说:“治理政事取决于贤臣,贤臣的获得取决于明
君的修养德行,修养德行取决于遵循天下的大道,遵循天下大道取决于仁爱之心。”所谓仁,
就是爱人,爱自己的亲族是最大的仁。所谓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
爱亲人要分亲疏远近,尊重贤人要有贵贱等级,礼由此而产生。在低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
高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所以,君子不能不注意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
就不能不侍奉亲人;要侍奉亲人,就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就不能不知道天理。智
慧、仁爱、勇敢,这三者是遍行天下的美德。
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努力实行就接近仁爱了,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
道这三点,就知道修养自己的方法,知道修养自己的方法,就知道治理他人的方法,知道治
理他人的方法,就知道治理天下和国家的方法。
凡是治理天下一般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
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善待远客,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重贤人
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慌张;体恤群臣
士人们就会尽力报答;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努力生产;招纳工匠国家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
客四方的人都会归顺;安抚各国诸侯则全天下的人都会自然敬畏。洁净心灵服饰端庄,不符
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修养自己的方法。
文本二:
做官虽讲才识,但必以德行为本。所以立本不牢的,就不能专力去做枝叶丰茂的事。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明察左右而招徕远人。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反被人诋
毁,那就应当反躬自省,这样别人的怨恨减少而自己的品行得到了提高。谗害诽谤之言不入
于耳,攻击他人之语不出于口,伤害人的念头不存于心,这样,即使有好诋毁、攻击的人,
也就无从施展了。
所以君子做事能力日益加强,志向日益坚定,事业日益兴盛。君子处事的原则是,贫穷
时要表现他的廉洁,富足时要显示他的义气,生时被人爱戴,死时为人哀悼,这四个方面不
可虚假,而且要反身自问是否有虚伪之处。存在心底的是无尽的爱;自身的举止行为是无限
的谦恭;出口之言无限的善良。(让上述四种品行)通达于四肢,遍及肌肉皮肤,直到白发掉
光之时,还仍然不放弃修身的,大概只有圣人了吧!
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
拥有财富而不能与别人分享,不值得与他交朋友。遵守道理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
是非不清楚的人,不值得跟他交往。根本不牢的,枝节必定危险。光勇敢而不注重品行修养
的,后必懒惰。水的源头浑浊则流水不清,行为不可信则名誉必损。名声不会凭空而生,名
誉也不会自己增长。功成了必然名就,名誉不可虚假,是从自我反省中取得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14. (3 分)
B(农民一无所获,除了天旱外,还有租税重、地质条件不好等原因。)
15. (6 分)
答案:①感慨于农民生存的艰辛,表达对农民的深切同情。②抒发诗人想要为国家做贡
献,但没有机会觐见明主的愤懑不平。(1点 3分,2点 6分,要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9分)
16. (9 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2)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5)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四)课内基础知识考查(本题共 5小题,10 分)
17. (2 分)
D(A.敏:勤勉; B.虑:用绳结缀;C.论:判罪。)
18. (2 分)
C(A.因: 通过;因:沿袭。B.见:同“现”;见:表被动。C.亡:同“无”。D.内:通“纳”,
使……进入,接纳;内:通“纳”,结交。)
19. (2 分)
B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状语后置) ②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 ③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被动句)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定语后置)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
⑥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留在汉者(定语后置) 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⑧
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 ⑨为之于未有(状语后置)
20. (2 分)
A.(A.小子,古: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男孩子或对青年人的鄙称;乡党,古今都是
同乡。B.几成,古:接近成功,今:百分比的通俗说法;家,古:卿大夫的封地,今:家庭。
C.实在,古:确实还在(活着),今:真实,不虚假,也指真实的情形;从容,古:委婉得体,
今:处事不慌张,很镇定。D.货物,古:财物,今:可供买卖的物品;人事,古:人的作为,
今: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
21. (2 分)
B ( “‘稷’也是古人对土地神的称呼”错误,稷为“谷神”,社为“土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22. (6 分)
①蹓跶却常常是拣人多的地方走去 ②实际上为的是眼睛的享受 ③月亮仍该是阴性(每
点 2 分)
23. (4 分)
中国旧小说把评头品足当作市井无赖的邪僻行为,但在阿波罗和缪斯所启示的纯洁美感
之下,我们认为头不妨评,足不妨品。(第一处,“以……当作”搭配不当,改为“把……当
作”。第二处,句子是转折关系,“而且”可改为“但、可是、其实”等。)(修改出一处 2 分,
两处 4分)
24. (3 分)
C (文中画线句子的逻辑谬误是强加因果,违反了充足理由律。A.自相矛盾,违反矛盾
律;B.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C.强加因果,违反充足理由律;D.模棱两可,违反排中律。)
四、写作(60 分)
25. 作文
命题分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怜悯是人的天性》,是在批判“人天生是
恶人”的基础上,指出善意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
美德。这道题改为人类的怜悯心、同情心是“与生俱有的”还是“后天学习培养的”,两种观
点对立,既有课文的痕迹,但又改变了驳论的靶点,如学生完全按课文内容去写,则偏离写
作方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