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
粘贴的条形码上“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8月30日,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制作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很快就爆火
出圈,“逃出大英博物馆”更是连续两天登上多平台热搜。
这大概和一直以来国内互联网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的说法
有关,也和近期大英博物馆文物被盗的消息有关,但若只谈论这些,显然并不足以形容这
部短剧的火爆。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剧情并不复杂,煎饼果仔饰演的一位中国记者,在英国碰巧撞上
了奇异的“同乡”一夏天妹妹饰演的在大英博物馆中幻化成人后逃出的玉壶精灵。一开
始记者并不相信玉壶精灵所说的话,随着剧情的发展,他渐渐地知道,缠着自己说要回国
的女孩,真的是大英博物馆中所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而传言被盗的玉壶居然是自己
逃出来的。
这第一集不到3分钟的短片,就贡献了颇多金句。从这个角度来看,《逃出大英博物
馆》似乎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能量,用晓畅直白的语言,将一个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通
过一个小切口表达出来。
从制作上,我们也看到了这部剧对自媒体短剧审美的提升。过去一段时间,一些人并
不喜欢短剧的简单直接与频繁反转,因为它放弃了各种铺垫,简单而粗暴。但《递出大英
博物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客观来讲,该剧本身也存在一些短视频的
普遍问题,比如喜用背景音乐、慢镜头等,但这都无法掩盖其从创意到剧本,从妆造到动
作、从构图到光影上的用心,还有远赴英国拍摄等台前幕后的付出,这些都经得起大众的
审视与琢磨。
在我看来,这部剧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惊喜之处,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遵循与追求,
其画面结构、镜头语言,呈现出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从故事的叙述上,拟人化手法的呈现,让无生命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等有了生命,把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24年 1月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19 分)
1. (3分) C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审美水准远远超过其它的自媒体
短视频”表述有误,文中提到的是这部剧“对自媒体短剧审美的提升”“经得起
大众的审视与琢磨”等)
2. (3分) B (“只有……才是作者本人的见解”属于误读,全文除了事
实性材料外都是作者的见解,用“在我看来”“不易察觉”等词语是为了强化这
部分看法的独特性)
3. (3 分) A (B 项是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C 项是关于挖掘历史文
物的历史文化意蕴的,D项是宣传古代文化的形象和影响的,都与材料二中“国
宝回家”的主题和观点不一致)
4. (6 分) ①从切入角度看,《逃出大英博物馆》以小见大,表达了中华
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②从制作看,此剧带来了审美的提升;③这部短剧遵循、
追求中国古典美学,其画面结构、镜头语言等方面,呈现出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之
感;④从故事的叙述看,短片以拟人化手法,让受众找到了更多共情的着力点,
极具感染力。(每点 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
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 (4 分) ①既尊重市场,又讲究策略,主动有序推进流失文物追索返还
工作;②探索多样化的文物追索路径,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
司法诉讼等方式;③形成海外文物追索的机制,加强和国际社会沟通和合作,促
使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和推动;④借助民间力量,像优秀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
那样讲好中国流失文物故事,宣传中国流失文物历史真相,表达中国人民诉求。
(每点 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16 分)
6. (3分) A (“‘九连连队的优秀’也是战士‘北京’被分到九连的重
— 1—
{#{QQABTQQAggiIAAIAAAgCQwX6CkMQkAEACAoGRFAAMAAACQNABAA=}#}
要原因”表述有误)
7. (3分) D (“反映了胜利后人们的喜悦心情”表述有误,此处是以乐
景写哀情)
8. (4 分) ①志向远大:想当未来的将军甚至元帅,且主动到战斗一线磨
砺自己;②军事技能突出:会看作战地图,被梁三喜认为“有一套”,对战斗形
势判断准确,懂军事理论;③作战勇猛:以炮口为刺刀,英勇参加突击队;④不
惧牺牲:在给父亲的信中提及愿头枕青山、身盖泥土。(每点 1分,意思答对即
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 (6 分) ①开篇介绍战争的性质是自卫还击的正义战争,将英雄主义和
保家卫国联系在一起,增添了英雄主义内涵的庄严性;②文本既有对战士“北京”
的个体形象塑造,又有对尖刀连九连群体形象的塑造,展现了英雄主义范围的广
阔性;③战士“北京”出身于军人家庭,他身上的美好品质是老一辈革命英雄精
神的延续,而这种英雄精神还将继续由幸存者和悼念者传承下去,增强了英雄主
义精神的厚重性。(每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20 分)
10. (3分) B D G (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1. (3分) C (《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亡”含义为“逃亡的人”)
12. (3分) D (留在齐国不是甘茂出于感激、左右权衡后做出的选择,
甘茂原本就打算留在齐国)
13. (8分)(1)六国合纵,力量集中。苏秦做了合纵盟约的领导人,兼任
六国的宰相。(大意 2分。“从”“相”1处 1分)
(2)如果他通过齐国联合韩、魏两国,转而谋求秦国,这对秦国是没有好
处的。(大意 2分。“谋”“是”1处 1分)
14. (3分) ①甘茂本身是贤能之士;②秦、齐之间存在对立关系,有利害
— 2—
{#{QQABTQQAggiIAAIAAAgCQwX6CkMQkAEACAoGRFAAMAAACQNABAA=}#}
冲突;③秦国要重用甘茂,让齐王产生了危机意识。(答出 1点给 1分,意思答
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9分)
15. (3分) B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是说自己原来不知道边塞
和内地的区别,现在只惊讶客子衣服的单薄。这一联妙在写“寒”字而不说穿。
作者送兵去时是秋天,边塞还不太寒冷,那时还显不出与内地在气候上的明显区
别, 而冬日回还,北风凛冽,积雪满地,才分明感觉到寒不可当。说“不知”,
实际上是已经深知;写人对气候的感觉,虽然字面上没有“寒”字,但读来已觉
寒气逼人)
16. (6分) ①此诗作于冬季,诗人见到的是山上的树木因抵挡不住严寒而
叶子全部干落的情景,用“木”字易于人想起树干和落叶,更符合实际情境;②
相较于“树”,“木”字更利于渲染景色的凄寒和羁旅之人内心的苦楚,契合诗
歌的主题。(每点 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三)(6分)
17. (6分)
(1)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2)(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
(3)(答案不唯一)
示例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示例二:尘满面 鬓如霜
示例三: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每空 1分。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等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11分)
18. (3分) ①生不逢时 ②相濡以沫 ③举步维艰(每处 1分,意思答对即
— 3—
{#{QQABTQQAggiIAAIAAAgCQwX6CkMQkAEACAoGRFAAMAAACQNABAA=}#}
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 (4分) ①原句以逗号隔开,形成两处停顿,语气舒缓,更显郑重;改
句比较普通。②原句两处“一个是”,分别引出孔子和老子,突出两个个体的对
立,照应下文二人思想的交锋;改句比较平淡。(每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
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 (4分) 两千五百年前漆黑的长夜里,两位仰望星空的智者,刚刚结束
一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对话,旋即坚定地奔向各自的未来。(1个短句 1分,意
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9分)
21. (6分) ①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酸味呢 ②使人在短时间内感到心情愉
悦 ③聚集大量的莹绿蛋白(每处 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
分。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 (3分) 因为吃下酸味食物后舌头会产生血清素,且血清素能向大脑传
递酸味信号,所以吃下酸味食物会使人感到幸福。(写出 1个分句内容给 1分,
意思答对即可。因果关系不正确、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果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 分)
23. (60 分)
【审题指导】
材料的第一段解释了“斜杠青年”和“两栖青年”的含义;第二段指出了他
们存在的普遍性,引出关键词“跨界”,引导考生联系身边现实,结合社会时代,
分析思考跨界对他们自己及社会、国家、民族的意义;第三段是对跨界含义的进
一步拓展与深化,指出跨界不局限于人,还可以扩展到行业、文化等等。
引导语引导学生围绕“跨界”展开联想和思考,从勇敢跨界、跨界的意义、
如何跨界等角度立意作文。
【参考立意】
— 4—
{#{QQABTQQAggiIAAIAAAgCQwX6CkMQkAEACAoGRFAAMAAACQNABAA=}#}
①走出“囚笼”,敢于跨界
②专一守界诚可贵,勇敢跨界价更高
③凭跨界思维,立时代潮头
④勇探索,终跨界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 ~ 6分) 四等(5 ~ 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20分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基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
级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表达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分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发
展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特征
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级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40 分)
1.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
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2. 内容项(20 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
3. 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若对材料的把握符合题意,但中心基本明确、内
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4. 要特别注意考生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
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5. 表达项(20 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也要综合
考量。
(二)发展等级(20 分)
— 5—
{#{QQABTQQAggiIAAIAAAgCQwX6CkMQkAEACAoGRFAAMAAACQNABAA=}#}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
级。
1. 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
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 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
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 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 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
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 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 1 到 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
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
分。
1. 深刻:(1)透过现象看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
点具有启发作用。
2. 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
远。
3. 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文句有表现力。
4. 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精巧;(15)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关于作文其他项的评定
1. 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不计,扣完 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
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字扣 1分;无标题扣 2分。
2. 残篇评定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分)
— 6—
{#{QQABTQQAggiIAAIAAAgCQwX6CkMQkAEACAoGRFAAMAAACQNABAA=}#}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分或 2分,不评 0分。
(5)只写标题的,给 1分或 2分,不评 0分。
(6)完全空白的,评 0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在外游历了好几年,非常潦倒地回到家来。他的兄弟、
嫂子、妹妹、妻妾等暗地里都笑话他。苏秦听了这些话感到惭愧,暗自伤心,闭
门不出,把读过的书都翻出来重又读了一遍。他说:“我既然埋头于书本,干上
了这一行,如果不能用它来换取功名富贵,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从
书堆中找出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苦读。一年后,他终于悟出了揣摩君主心思
的方法,他说:“凭着这个,我可以去游说当代的国君了。”六国合纵,力量集
中。苏秦做了合纵盟约的领导人,兼任六国的宰相。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经
洛阳,随行的车马辎重以及各国护送的使者极多,就像是国君出巡一样。苏秦的
兄弟妻嫂斜着眼睛不敢抬头正视,俯伏在地上侍候他进食。苏秦笑着向他的嫂嫂
说:“你怎么以前对我那样傲慢,现在变得这么恭敬了呢?”嫂嫂匍匐前进,把
脸贴在地上请罪说:“那是因为弟弟你现在官大钱多啊!”苏秦深有感触地叹息
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就怕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亲人尚且如此,何况
是别的人呢!假如我当初在洛阳城郊有二顷良田,我还能发奋以佩六国相印吗?”
材料二:
甘茂从秦国出逃,打算到齐国去,出关后遇见苏秦说:“现在我不才,被秦
抛弃而出关,愿意为您打扫房屋铺好坐席,希望您不要赶我。”苏秦说:“好。
我想法子让齐国重用您。” 苏秦就西去向秦王进言说:“甘茂是贤能的人,不
是平常的人。他停留在秦国,几代受到重用,秦地的殽山、谿谷等地形的复杂情
况,他都知道。如果他通过齐国联合韩、魏两国,转而谋求秦国,这对秦国是没
— 7—
{#{QQABTQQAggiIAAIAAAgCQwX6CkMQkAEACAoGRFAAMAAACQNABAA=}#}
有好处的。”秦王说:“如果那样,该怎么办?” 苏秦说:“不如拿上贵重的
礼物,用丰厚的俸禄去欢迎他。他来了,就把他安置在槐谷,终身不让他出来,
各国又怎么能算计秦国呢?”秦王说:“好!”给予甘茂上卿的爵位,用丞相的
职位到齐国迎接他,甘茂推辞,不肯前往。苏秦替他对齐王说:“甘茂是贤能的
人,现在秦国给予他上卿的爵位,用相印来迎接他,甘茂感激大王的赐予,所以
没有前往,愿意做大王的臣子。现在大王用什么礼节来对待他呢?大王如果不留
住他,他一定不再感激大王。以甘茂的才能,又能动用强秦的力量,就难以对付
了。” 齐王说:“好。”就赐予甘茂上卿的爵位,让他留下来。
— 8—
{#{QQABTQQAggiIAAIAAAgCQwX6CkMQkAEACAoGRFAAMAAACQNABAA=}#}
2024年 1月高二语文试题评分细则
除下列题目补充相应细则外,其他题目按照参考答案上的评分要求给分即可。
9. (6分)
①开篇介绍战争的性质是自卫还击的正义战争,将英雄主义和保家卫国联
系在一起,增添了英雄主义内涵的庄严性;(或通过典型背景及环境来凸显底色。
文本把英雄战士们放在 1979 年自卫反击战的特定战争背景下,作战的恶劣自然
环境及敌强我弱的困境从反面衬托了尖刀连顽强作战精神)(能结合文本分析给
1分,能正确使用术语给 1分,共 2分)
②文本既有对战士“北京”的个体形象塑造,又有对尖刀连九连群体形象的
塑造,展现了英雄主义范围的广阔性;(或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凸显底色。
文本主要刻画了战士“北京”人物形象,以他为代表,点面结合,塑造了战士们
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从而更好地突出了小说主题;或通过情节中的
典型场景及细节描写来凸显底色。文本选取尖刀连拼命夺取敌人高地的情节,以
及“北京”英勇牺牲的场面细节描写,突出表现战士不怕牺牲的英雄精神)(能
结合文本分析给 1分,能正确使用术语给 1分,共 2分)
③战士“北京”出身于军人家庭,他身上的美好品质是老一辈革命英雄精神
的延续,而这种英雄精神还将继续由幸存者和悼念者传承下去,增强了英雄主义
精神的厚重性。(2分)
13. (8分)(1)六国合纵,力量集中。苏秦做了合纵盟约的领导人,兼任
六国的宰相。(大意 2分。“从”“相”1处 1分)
说明:“从”必须译为“合纵”,“相”可以译为“做宰相”“做国相”“做
丞相”。
如果学生写成“苏秦帮助六国缔结盟约”,属于大意正确,关键词“从”没
有解释,可以给大意分,但是不能给关键词“从”的分。
— 9—
{#{QQABTQQAggiIAAIAAAgCQwX6CkMQkAEACAoGRFAAMAAACQNABAA=}#}
(2)如果他通过齐国联合韩、魏两国,转而谋求秦国,这对秦国是没有好
处的。(大意 2分。“谋”“是”1处 1分)
说明:“谋”可以译为“谋求”“对付”“图谋”。
如果学生译为“掉过头来攻打秦国”,可以综合整体给大意分,不能给关键
词“谋”的分。
文言文翻译题,关键词解释时写成别字不给分。
16. (6分)
①此诗作于冬季,诗人见到的是山上的树木因抵挡不住严寒而叶子全部干
落的情景,用“木”字易于人想起树干和落叶,更符合实际情境;(或从艺术形
象上,“树”给人饱满之感,“木”则是空阔、干燥的形象。诗人是在寒冷的冬
季见到居庸关之景,用“木”更为精确)(不扣住“树”的特点分析,只写“木”
的特点不扣分;能正确点明“木”的特点给 1分,能结合诗句正确分析其使用效
果给 2分,共 3分)
②相较于“树”,“木”字更利于渲染景色的凄寒和羁旅之人内心的苦楚,
契合诗歌的主题。(从抒情角度上,“树”往往抒发旺盛生命力、希望等,而“木”
则抒发落寞、凄清之感。本诗借“木叶干”写出了居庸关雄浑苍凉的酷寒,也写
出了守边将士的悲苦之境,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不扣住“树”的特点分析,
只写“木”的特点不扣分;能正确点明“木”的特点给 1分,能结合诗句正确分
析其使用效果给 2分,共 3分)
18. (3分)
①生不逢时 (可以写成时运不齐,时运不济,命蹇时乖,命途多舛等)
②相濡以沫(此空答案唯一,不能写其他的)
③举步维艰(可以写成千难万险,粉身碎骨,千辛万苦,荆棘丛生,世事艰
难,山穷水尽,遍体鳞伤,身心俱疲等)
19. (4分)
①原句以逗号隔开,形成两处停顿,语气舒缓,更显郑重;改句比较普通。
— 10 —
{#{QQABTQQAggiIAAIAAAgCQwX6CkMQkAEACAoGRFAAMAAACQNABAA=}#}
(2分。只写原句如何,不从原句和改句的对比来写,属于答题不够规范,不属
于错误,不扣分)
②原句两处“一个是”,分别引出孔子和老子,突出两个个体的对立,照应
下文二人思想的交锋;改句比较平淡。(或“强调的重点不同。原文强调了他们
分别是谁,读完印象深刻,改后强调的重点不明显”)(2分。只写原句如何,
不从原句和改句的对比来写,属于答题不够规范,不属于错误,不扣分)
20. (4分)
两千五百年前漆黑的长夜里,两位仰望星空的智者,刚刚结束一场人类历史
上的伟大对话,旋即坚定地奔向各自的未来。(1个短句 1分,共 4分)
或:在两千五百年前漆黑的长夜里,两位智者仰望星空。他们刚刚结束一场
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对话。智者(他们)旋即坚定地奔向各自的未来。(这种写法
整体上看不够通顺,最多给 3分。对短句含义存疑的老师,建议参看高一语文必
修上册《故都的秋》学习提示)
21. (6分)
①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酸味呢(或酸味食物为什么会俘获食客的心?酸味
食物为什么广受欢迎?为什么酸味食物能让人感到幸福?注意,不能将“酸味食
物”写成“酸性食物”)(2分)
②使人在短时间内感到心情愉悦(点出“短时间”给 1分,写出“让人心
情愉悦”“提升人的幸福感”“让人心情好”等给 1分,写成“让人感到幸福”
会和上文重复,不给分)(2分)
③聚集大量的莹绿蛋白(或会出现莹绿蛋白,会出现绿色荧光的特殊蛋白)
(2分)
— 11 —
{#{QQABTQQAggiIAAIAAAgCQwX6CkMQkAEACAoGRFAAMAAACQ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