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 粤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电磁振荡电磁波》单元测试B卷
B测试卷后附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电场一定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B.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最先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电磁波和机械波都依赖于介质才能传播
D.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以不同的速度来传播
2.下列电磁波符合波长由短到长顺序的是( )
A.微波、红外线、紫外线 B.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C.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 D.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3.关于电磁波和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电磁波和机械波本质上相同,故这两种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间具有相同的关系
B.电磁波和机械波的传播过程都传递了能量
C.电磁波和机械波都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D.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对电磁波进行调制和检波
4.下列选项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库仑利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奥斯特利用图乙的实验,发现了“磁生电”现象
C.法拉第通过图丙的实验线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麦克斯韦通过图丁的实验捕捉到了电磁波,并证实了自己关于“电磁波”的预言
5.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也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B.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C.在真空中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的波长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大
D.电磁波无法发生衍射现象
6.车载预碰撞安全系统在工作时,雷达发射毫米级的电磁波,不间断地探测前方障碍物,当检测到安全距离内出现障碍物时,会发出声音警报,同时收紧前排座椅安全带。关于毫米级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长比声波的长
B.由原子核的跃迁产生
C.遇到前方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7.振荡电路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时刻,电容器的M板带负电。在某段时间里,回路的磁场能在减小,而M板仍带负电,则这段时间对应图像中( )
A.段 B.段 C.段 D.段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
8.在LC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线圈中产生如图所示的磁场,且磁场正在逐渐增强,则该时刻( )
A.电容器的带电量正在减少
B.电容器的上极板带正电
C.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向上
D.振荡电路中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
9.关于无线电波的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对信号进行调制
B.必须使信号产生电谐振
C.必须把传输信号加到高频电流上
D.必须使用开放电路
10.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玻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D.铀核裂变中放出新的中子又引起新的裂变,形成链式反应
11.图甲为超声波悬浮仪,上方圆柱体中,高频电信号(由图乙电路产生)通过压电陶瓷转换成同频率的高频声信号,发出超声波,下方圆柱体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反射回去。两列超声波信号叠加后,会出现振幅几乎为零的点——节点,在节点两侧声波压力的作用下,小水珠能在节点处附近保持悬浮状态,该情境可等效简化为图丙所示情形,图丙为某时刻两列超声波的波形图,P、Q为波源,点、点分别为两列波的波前,已知声波传播的速度为340m/s,LC振荡回路的振荡周期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超声波悬浮仪所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频率为340Hz
B.两列波稳定叠加后,波源P、Q之间小水珠共有10个悬浮点
C.两列波稳定叠加后,波源P、Q之间振幅为2A的点共有8个
D.拔出图乙线圈中的铁芯,可以增加悬浮仪中的节点个数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题
12.在LC振荡电路中,如已知电容C,并测得电路的固有振荡周期为T,即可求得电感L。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多次改变C值并测得相应的T值,现将测得的六组数据标示在以C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的坐标纸上,即图中用“×”表示的点。(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L、C的关系为 ;
(2)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点作出与C的关系图线 ;
(3)求得的L值是 。
13.如图所示用A、B两只莱顿瓶来演示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将A的振子a、b接在感应圈(感应圈是产生高压电的装置)输出端,接通感应圈电源,使A的振子a、b产生火花,并发射 .将带有氖灯的莱顿瓶B靠近A,调节滑动杆的位置,当A和B的滑动杆位置 时,可观察到氖灯 .实验表明,尽管A和B这两个电路之间没有导线相连,但B的能量显然可由A通过 传播过来.
评卷人得分
四、解答题
14.若你用通过同步卫星转发的无线电话与对方通话,则在你讲完话后,至少要等多长时间才能听到对方的回话 (已知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 )
15.若某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频率为,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磁波的波长为多少?(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2)该电磁波属于哪个波段?(红外线波长范围为,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5~370nm)
(3)现代科技可以使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大减小。当频率为的电磁波以900m/s的速度传播时,电磁波的波长变为多少?
16.类比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1)情境1:如图1所示,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点,在B、C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小球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可用方程描述,其中xm为小球相对平衡位置O时的最大位移,m为小球的质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请在图2中画出弹簧的弹力F随位移x变化的示意图,并借助F-x图像证明弹簧的弹性势能。
(2)情境2:如图3所示,把线圈、电容器、电源和单刀双掷开关连成电路。先把开关置于电源一侧,为电容器充电,稍后再把开关置于线圈一侧,组成LC振荡电路,同时发现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量q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与情境1中小球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类似。已知电源的电动势为E,电容器的电容为C,线圈的自感系数为L。
a、类比情境1,证明电容器的电场能;
b、类比情境1和情境2,完成下表。
情境1 情境2
小球的位移
线圈的磁场能 (i为线圈中电流的瞬时值)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A.变化的电场一定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A正确;
B.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最先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错误;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错误;
D.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等于光速,D错误。
答案:A。
2.B
解析:A.微波、红外线、紫外线的波长从长到短排列。故A错误。
B.γ射线、X射线、紫外线波长由短到长排列。故B正确。
C.X射线的波长比紫外线波长短。故C错误。
D.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波长由长到短顺序排列。故D错误。
答案:B。
3.B
思路:电磁波是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A、电磁波是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本质不同.但是波长、频率和波速间具有相同的关系,故A错误.B、电磁波和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都传递了能量,故B正确.C、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D、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对电磁波进行调制,检波是接收时步骤,故D错误.答案:B.
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磁波和机械波的特点,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4.C
解析:A.该实验是库仑发现库仑定律的实验,故A错误;
B.该实验是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奥斯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B错误;
C.法拉第通过图丙的实验线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C正确;
D.赫兹通过图丁的实验捕捉到了电磁波,并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预言,故D错误。
答案:C。
5.B
解析:A.根据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同时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周期变化的电场产生周期磁场,周期变化的磁场产生周期电场,故A错误;
B.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故B正确;
C.在真空中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的波长越来越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电磁波可以发生衍射现象,故D错误;
答案:B。
6.D
解析:A.人耳可听的声波从20Hz到20kHz,相应的波长从17m到17mm不等;毫米波是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通常所指频段为30-300GHz,所以毫米级的电磁波波长比声波的短,故A错误;
B.由电磁振荡产生的,故B错误;
C.毫米波波长较小,所以遇到前方障碍物 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错误;
D.毫米波是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时不需要介质,故D正确。
答案:D。
7.D
解析:某段时间里,回路的磁场能在减小,说明回路中的电流在减小,电容器充电,而此时M带负电,那么一定是给下极板充电,电流方向逆时针。
由题意知t=0时,电容器开始放电,且M极板带负电,结合i-t图像可知,电流以顺时针方向为正方向,因此这段时间内,电流为负,且正在减小,符合条件的只有图像中的cd段。
答案:D。
8.AC
解析:AD.磁场正在逐渐增强,说明电场能正在转化为磁场能,即电容器在放电,电容器的带电量正在减少。故A正确;D错误;
BC.由安培定则可知,电路中电流方向为逆时针,而此时正在放电,所以电容器的上极板带负电,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向上。故B错误;C正确。
答案:AC。
9.ACD
解析:无线电波的发射过程中,一定要把传输信号加到高频电流上,对低频输入信号进行调制,用开放电路发射。
答案:ACD。
10.AD
解析: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故A正确.
B.玻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建立玻尔原子模型,不是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
C.由德布罗意公式 ,则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短,故C错误.
D.铀核裂变中放出新的中子又引起新的裂变,形成链式反应,故D正确.
11.CD
解析:A.由丙图可知超声波的波长,超声波悬浮仪所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频率为
代入数据得
故A错误;
B.波源P、Q振动步调相反,当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该点是振动减弱点,设波源P、Q之间某一点坐标为,悬浮点为振动减弱点,满足
解得
故两列波稳定叠加后,波源P、Q之间小水珠共有9个悬浮点,故B错误;
C.波源P、Q之间振幅为2A的点为振动减弱点,当波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点是振动加强点,满足
解得
两列波稳定叠加后,波源P、Q之间振幅为2A的点共有8个,故C正确;
D.拔出图乙线圈中的铁芯,LC振荡回路的振荡周期减小,超声波频率变大,波长变短,相同空间距离内节点个数变多,故D正确。
答案:CD。
12.
解析:(1)[1]根据
得
(2)[2]如图所示
(3)[3]图线斜率为
得
13. 电磁波 相同 发光 电磁波
解析:[1]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接通感应圈电源,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并由近向远传播形成电磁波;
[2][3]当A和B的滑动杆位置相同时,两电路中的电流相同,即两路中电流的频率相同,B电路中可接收A中的能量,可观察到氖灯发光,实验表明,尽管A和B这两个电路之间没有导线相连,但B的能量显然可由A通过电磁波传播过来。
14.0.24s
解析:最短通信距离是发话人和听话人均在同步卫星的正下方,这时电磁波传播的最短距离为
可得需要的时间
15.(1);(2)紫外线波段;(3)
解析:(1)由波速公式得
(2)该电磁波属于紫外线波段。
(3)由得
16.(1) ,证明过程见解析;(2)a、证明过程见解析;b、
情境1 情境2
电容器的电荷量
小球的动能 (v为小球的瞬时速度)
解析:(1)弹力取向右为正,由可得,弹簧弹力F随位移x变化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F-x图中,图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等于弹力做的功。则小球从位移为x处回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
设小球的位移为x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根据功能关系有
所以
(2)a.根据电容器的定义式
可作出电容器电压U随电荷量q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
图线与q轴围成的面积等于充电时电源对电容器做的功,也就等于电容器内储存的电场能,所以
b.
情境1 情境2
小球的位移 电容器的电荷量
小球的动能 (v为小球的瞬时速度) 线圈的磁场能(i为线圈中电流的瞬时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