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一、解题导入,简介作者
(屏显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好文章,“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一生回答“记叙”。)
师:“记叙”,这位同学说得好,《醉翁亭记》也就是“记叙醉翁亭’的意思,“记”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么,这座亭为什么叫醉翁亭呢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师:作者欧阳修,北宋十分有名的一个文学家。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和范仲淹一起曾多次参与改革,但是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是在作者被贬为滁州知州时,与民同乐,寄情山水,写下的一篇千古名作。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主张是“言简而意深”语言很简洁,但是意味很深远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师:同学们齐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情。“环滁皆山也”,读!
(生齐读。)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所以这节课我们只学习前两个自然段。我们先了解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提个要求: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大家勤做笔记。这两个自然段处处是风景,句句有画面,我们一起进入。
“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啊(师画山的简笔画,并板书:“山”,画面出现啦!哪个字表示“都”的意思
生1:“皆”表示“都”的意思。
师:对,画出这个字,作批注。欧阳修的文学主张不是“言简而意深”吗 他开头就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滁州的特点。“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中两个关键字“其”“尤”怎么解释
生2:“其”是代词,指滁州:“尤”是“尤其”的意思。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准确。滁州的西南方向有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美景出现啦!远远地看去,树林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啊。
接着往下看,还有哪些景物能进入这幅简笔画呢
生3:酿泉要画上去。
生4:醉翁亭也要画上去。
师:我想把酿泉加入这幅画(手指黑板,语音停顿),需要抓住文中哪些关键词
生5:根据“出于两峰之间”,水水流的大小,我该怎么把握呢 生生6:从“泻”字可以看出,水流要画大些。
师:哦!你读句子读得真细致!
谢谢同学们的指点!
(师简笔画水,板书:“水”。)师:在这幅画中,还有一个主角——醉翁亭,谁能上来画一画醉翁亭呢
(一生上台画亭子。)师:哪些词语对于画好亭子至关重要 请你们找出来。
生(杂):“翼然”“临于泉上”师:台上的同学画好了。我们来看一看,根据“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享子的角应该飞翘起来;“临于泉上”,临,靠近的意思,应画在水源边。
(师稍作修改,使画面更美,板书:“亭”。)
师:“作亭者谁 ”“作”,怎么
讲
生(杂):建造、造。师:建造亭子的人是山里面的一个和尚,叫智仙的。“名之者谁 ’“名”
生(杂):命名。师:给它命名的人是谁 太守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于”是一个重要的虚词。
(几名学生回答“在”。)师:太守与宾客在这里饮酒。“饮少辄醉”辄一生(齐):就。师:喝一点点就醉了,并且他的年岁又是最高的,“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自己称呼“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请一个同学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生1: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饮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中。
师:你回答得十分准确。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个同学把后面这句话也说清楚了,山水的乐趣,寄托在酒上,陶醉在心里4!
(屏显第二自然段。)师:第二段又有怎样的风景和画面呢 大家先齐读一遍。(屏显。)
我从“_____”这句话,看到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找文中的关键句子,按照这个句式表达。
生2:我从“风霜高洁”一句,看到了秋天的风景,霜一片洁白啊!生3:我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一句,看到了春天繁花盛开,幽香弥漫,夏天树木滋长一片浓阴。
生4:我从“水落而石出”一句,看到了冬天宁静的风景,水位下降了,石头裸露出来了。
师:你们描绘的山间景色丰富了欧阳修的语言,学语文就应该这样。带着对内容的理解,我们齐读这两段,读出美景。
(生齐读一段。)
以读代析,品读课文
师:内容读懂了,我们还要读出语言的味道。看屏幕,老师把第一段进行了“变形”“变形”以后,能帮助我们读出味道。
(屏显。)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师:首先,我们要读出自间自答、自得其乐的味道。有同学会问,除了“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是一问一答,其他哪有提问和回答啊!别急,我先给大家演读一遍:
环滁--是什么呀 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是什么呀 琅琊也。
有自问自答的韵味吧!好,同学们也来体验一下,和欧阳修一起自问自答、自得其乐。(生读。)
师:要想更好地读出这种自问自答的韵味,我们要借助语调和语气这两种朗读方法:提问用怎样的语调
生(齐):升调。
师:环滁(升调朗读),而回答的最后一个字“也”就要读出判读和舒缓的语气--皆山也。(舒缓的语气和表情)请同学给大家示范读两句。
生1: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师:你的语调和语气把握得很好。你也来读一读。
生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师:你的声音真美,就像潺潺的流水。
(众生笑。)
师:手指板书,山一水-享)醉翁亭像一个精美的礼品层层打出,周围的环境又这么美,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啊
生(杂):惊喜、快乐、开心……
师:对,作者和读者的心情都应该是惊喜的,好,读出我们的惊喜。看书本,把第一段完整地读遍。
(生齐读第一白然段。)
师:第二段怎么读呢 第二段的节奏变化很有味道。对偶句,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可以读得节奏鲜明,富有跳跃感,散句就可以读得从容舒缓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两种句子,老师读出鲜明的变化。)我先读一遍。
(师示范读第二自然段。)师:这种节奏变化的朗读让人感觉原来语言是有音乐美的。请同学们读一读。对偶句读得节奏鲜明,散句读得从容舒缓。
(一生读。)
师:你读出了音乐美。
(师再动情示范最后一句“而乐亦无穷也”,此学生体会后再读最后一句。)
师: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中有一句话更是耳熟能详,齐读红色这句话。
(屏显第一自然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红色标示。)
(生齐读。)
师:这句话字面上的含义我们已经明白了,请大家联系欧阳修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1:这句话表达了欧阳修对琅琊山的山水美景有赞美和欣赏之情。
生2:写出了欧阳修被贬滁州时随遇而安的心境。
生3:表现了欧阳修的豁达、洒脱,
师:你们说得真好,都联系了欧阳修当时的处境和心情,你们都是欧阳修的知音啊!“醉翁之意不在酒”沿用至今,已经固定成一个成语,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哪位同学知道它现在的含义。
生4:就是说人生的乐趣不在乎物质上的享受,只在乎精神上的享受。
师:你是结合本文来理解的,理解得很到位。现在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全班同学都答不上来。)
师:我给大家造个句子。美国攻打伊拉克,他醉翁之意不在酒。
生5:是不是指他表面上做的和他心里面想的不一致 就是说他做这件事情背后还有更深的含义。
师:十分准确,掌声送给他。
(屏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本意是说,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风景。后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师:以后说话、写作,需要表达这个含义,你就简洁地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言简而意深嘛!
四、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师:最后,我们完成本节课的最后一个任务,背诵前两段。我给大家推荐一个背诵的好方法,大家看黑板,根据关键词来背诵。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声地把这两段话背诵下来。
(生自由背诵。)师:好,大家暂停。上课前我看了咱们学校的资料,知道咱们学校正在开展读书月活动,那今天我们就来吟诵经典。全班起立。
(生全体起立。)师:我们全班把这两个自然段好好地吟诵一遍,读得气势非凡,好不好
生(剂:好(生齐背诵。)师(声音高昂):而乐亦无穷
也。
生(跟背):而乐亦无穷也。
师:我们读了欧阳修的简介,他曾经屡遭贬谪,但《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不仅不失意,而且还自得其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庐陵欧阳修也”,那他是怎么同其乐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