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9 21:4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荔县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试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古代用“立竿测影”研究历法,是天文学发展史的一次飞跃。下图示意“立竿测影”,图中MN为垂直于地面的竖竿,从Na依次到Ne分别为竖竿MN一年中不同节气正午时的竿影长度。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古人用“立竿测影”最先确定的节气是
A.春分和冬至 B.夏至和冬至 C.夏至和秋分 D.春分和秋分
2.从Na到Ne影长的变化可以看出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纬度高低的变化 D.不同地区时差的变化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
A.甲处位于背斜谷地 B.乙处侵蚀比对岸强
C.丙处为山前冲积扇 D.丁处位于河流峡谷
4.丁处成为岛上规模最大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内陆,人口数量大 B.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C.地处冲积扇,水源充足 D.地处峡谷,气候湿润
下图为北半球四地某月3日至7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上图中四地对应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
A.①一丁 B.②-丙 C.③-乙 D.④一甲
6.5日,四地中天气以晴好为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洋流
A.①④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 B.②③的形成受盛行西风影响
C.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为暖流 D.在中低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流动
8.图中
A.甲海区风急浪高 B.乙处污染物不易扩散
C.内地常年温暖干旱 D.丁处多海雾影响航行
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A工程对输入地的影响是
①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②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
③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④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图中B工程
①南线会加剧输出区水资源不足 ②北线可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
③中线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④三条线路都是利用的清洁能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在图中C工程调入区,该资源缺乏的原因是
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②生产生活耗能源多
③当地常规能源缺乏 ④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黄河流域在我国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其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示意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生态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空间格局。读图完成12~13题。
12.黄河流域在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最严峻的是
A.源头地区 B.上游地区 C.中游地区 D.下游地区
13.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强化行政区划的界限与管理 B.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C.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 D.建立流域管理与协同机制
在安徽,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都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是钢城,铜陵是铜都,淮南、淮北以煤矿闻名。下图为安徽省简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等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初期,共同面对的困境有
①电力短缺 ②产业结构单一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消费市场萎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为加快城市的顺利转型,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等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A.摒弃原有资源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 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
C.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资源产业链 D.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第二产业比重
16.与铜陵、淮南、淮北三市相比,马鞍山受到合肥的辐射作用较小,其更多的是受到南京的辐射作用。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马鞍山与南京
A.地域文化相似 B.空间位置邻近 C.城市等级差异 D.产业部门接近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试题包含4小题,共52分)
17.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13分)
(1)A气压带的名称为__________气压带,其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2分)
(2)D风带单一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气候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形成的自然带与__________(气候类型)形成自然带一致。(2分)
(3)说出甲地自然景观的类型,并简述图示季节甲地的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3分)
(4)说明图示季节乙地盛行风向的形成过程,并简述该盛行风对乙地气候的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安第斯山脉(如甲图)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乙图为某纬度安第斯山垂直带谱,丙图为“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1)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乙图为安第斯山脉某段垂直带谱分布图,据图简析该地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4分)
(2)位于南美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气候却十分干燥,这属于哪种分异现象?结合丙图,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其演变过程。(7分)
(3)若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变为低平的平原,会给南美洲的自然带分布带来哪些影响?(4分)
19.读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据图说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特征,并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4分)
(2)针对图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速,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也日益明显。珠三角对周边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珠三角也在谋求自身产业升级转型。
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战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使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在2001-2017年间,广东省经历了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受产业转移的影响,工业碳排放在各市之间转移。
材料二 深汕合作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西部。2022年初深圳某新能源企业追加投资200亿元用于建设深汕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建设新能源整车配套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深汕合作区以提供广阔的产业空间为优势,吸引深圳优质制造业到深汕合作区投资发展。深汕合作区加快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步伐:深汕高铁站场规模雏形初显,小漠国际物流港开港运营。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聚集深汕,大力推进深汕智造城建设,加快实现与特区一体化、进而辐射带动粤东地区的协调发展。
(1)珠三角地区向周边转出很多产业,推测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入地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简述在大都市辐射功能理论下深汕合作区给其它承接地的启示。(6分)
高二地理评分标准
BAABA CCDBC CCABC B
17.(1)赤道低 全年高温多雨 (2分)
(2)南北纬40°- 60°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2分)
(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3分)
(4)北半球夏季,乙地盛行东南风。(1分)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1分)亚欧大陆增温快,形成低压;(1分)太平洋增温慢,形成高压;(1分)风从太平洋吹向亚欧大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形成东南风。(1分)影响:东南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给乙地带来丰沛的降水,高温多雨(1分)
18.(1)山麓所处纬度低,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大。(4分)
(2)非地带性分异现象(1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2分);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山脉东侧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2分)。
(3)该处的垂直地带性将消失;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横贯大陆东西;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及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将向东扩大。(4分,答出两点即可)
19.(1)分布特征: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1分)原因:这里地势起伏大,坡陡;降水集中,多暴雨;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活动破坏了植被,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破坏了地表结构(3分,三个方面)。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相结合的综合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开发利用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工矿、交通建设中注意保护环境,开展矿区复垦工作;禁止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退耕还草还林等。(6分,三个方面)
20.(1)有利影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增加财政税收等。(4分)
不利影响:大量产业转入,会带来环境污染,增加碳排放量,不利于环境保护;大量产业转入修建厂址占用大量耕地,易造成当地土地资源短缺等。(4分)
(2)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工业区主导产业;立足发展方向,承接产业转移;有针对性引进产业链相关项目。(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