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天津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9 21:55:17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C 2.A 3.C 4.A 5.A 6.D 7.C 8.C
9.B 10.D 11.D 12.C 13.B 14.D 15.D 16.B
17.D 18.D 22.B 23.A 24.D 25.D 26.C 27.A 28.C
29.A 30.C 31.D 32.C 33.C 34.B 35.D 36.D 37.B 38.C 39.C 40.A
41.(1)海陆间循环
(2) 水汽输送 下渗 地表径流 B
(3) 增多 减少 减少
(4) 地表径流 下渗 内涝 蒸发
42.(1) ① ③ ② 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域分别向两极和赤道递减
(2) 北纬60°; 北纬60°附近有陆地淡水注入
(3) 高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几乎无陆地淡水注入,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弱;海域相对封闭,与外海交换作用弱。
详解:
1.C 2.A
【解析】1.由材料可知:它是围绕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公转,木星是行星,故它是木星的卫星,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若该天体冰下海洋有生命活动的话,那么其能量无法隔冰层由该天体以外获得,而是来自于该天体内部,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太阳系内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八大行星逆时针围绕太阳公转。此外还有较小的天体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还有很多卫星绕转在行星或者小天体周围。小行星带外侧的每颗行星都有行星环。
3.C 4.A
【解析】3.贝努小行星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图中d为火星,e为木星,因此贝努小行星位于d和e之间。故C正确,A、B、D错误。
4.前往贝努的探测器OSIRIS—Rex离开了地球到达贝努小行星,因此脱离了地月系,A正确;贝努小行星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构成可观测宇宙,因此排除B、C、D。故选A。
【点睛】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就是太阳系中的一员。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构成可观测宇宙。
5.A 6.D
【分析】5.等深线是指在海洋或湖泊中,相同深度的各点连接成封闭曲线,读莫霍面等深线图可知,①处厚度38.5—39,②、④处厚度35—35.5,③处37.5—38,所以图中①②③④点中地壳最厚的是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地球内圈由外向内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所以依次穿过的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增加,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地震波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7.C 8.C
【解析】7.读图可知,该地有流水、有植被、有大气,能体现出水圈、生物圈、大气圈这3个外部圈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地球的圈层中,只有水圈是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地球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非独立发展,B错误;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正确;图中岩石圈的内部物质运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能量,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慢(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9.B 10.D 11.D
【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是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
11.海生藻出现于前寒武纪,A错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高度繁盛,B错误;被子植物在新生代高度繁盛,C错误;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正确。故选D。
【点睛】在地质历史上的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导致大约85%的物种绝灭。第二次生物大灭绝: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第三次生物大灭绝: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第五次生物大灭绝:6500万年前后,白垩纪晚期,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
12.C 13.B 14.D
【解析】12.由材料可知,该铁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桑曲和巴索曲之间有河湖,冬春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湖床裸露,提供大量沙源,C正确;西北内陆、周围山地、中亚地区均离当地较远,ABD错误。故选C。
13.该区域冬春季盛行西风,新月形沙丘西坡为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A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该地新月形沙丘为风积地貌,与其成因相同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D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是流水堆积形成,云贵高原是地壳抬升形成,ABC错误,故选D。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15.D 16.B
【解析】15.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图示古河谷较宽,呈U形,现今河谷较窄,呈V形,古河谷形成时间早,是因为早期河流下蚀作用弱,侧蚀作用强,河谷不断拓宽,下切作用不强,形成宽谷,①对,排除②;后期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强,加深河道,形成窄谷,排除③,④对,综上所述,排除ABC。故选D。
16.材料中有“桑干河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可知,黄土分布在河谷地区,为河流堆积地貌,排除ACD。故选B。
【点睛】河流侵蚀是指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的过程。除了水流本身的冲蚀作用外,其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也会对河床产生冲蚀。按照流水对河床冲蚀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下蚀和侧蚀,流水加深河床、增长河谷的作用称为下蚀。
17.D 18.D
【解析】17.①长江澳风车田沙滩和②龙凤头沙滩属于海水堆积地貌,③东海仙境和④石牌洋属于海浪侵蚀地貌,因此根据设问选③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海水不断冲刷岩石缝隙,岩性较软的部位受海水侵蚀而崩塌、破碎,使岩壁上形成凹陷进而形成海蚀洞,海蚀洞在海水进一步侵蚀下不断变大、变深,顶部受重力作用坍塌而形成“仙人井”,因此顺序为③①②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区是风力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流水作用;高山地区是冰川作用;沿海地区是海浪作用。
19.C 20.B 21.B
【分析】19.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根据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故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依次经过电离层、臭氧层、对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B正确;极光发生在高层大气中,A错误;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大气稳定,多变天气发生在对流层,C、D错误。故选B。
21.由材料可知,黑障发生时阻隔了返回舱与地面的通讯,太阳活动引起地球出现磁暴时,电离层受到干扰,也影响地球上的通讯,因此两地理现象类似,B正确;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A错误;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或其他星球的大气层时形成的;C错误;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根据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2.B 23.A 24.D
【解析】22.从图中等压线可以看出,甲地气压为1025hPa,乙地气压为1027.5hPa,所以乙地气压较高,A错误;与甲地相比,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B正确;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C错误;乙位于高压脊附近,气流下沉,D错误。故选B。
2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西北方向为高压中心,再根据其等压线特征,利用地转偏向力原理可以判断位于北半球的甲地,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为偏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A错误。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垂直,B错误。高空中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错误。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D正确。故选D。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在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近地面,受到3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5.D 26.C
【解析】25.根据所学知识晴天时的白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结合表格数据14日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最大,所以最可能为晴天的日期为14日,该题选D。
26.13日白天温度低,白天为阴雨天气,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弱;夜晚大气逆辐射(③)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天气的影响,②为地面长波辐射,阴雨天②较弱,ABD错误,该题选C。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在经过大气的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②大气反射、大气吸收及散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使地表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表增温的同时又以长波辐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即地面辐射;近地面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在吸收了大多数的长波辐射后增温。3.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即为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即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留失的部分热量潜送回地面。
27.A 28.C
【解析】27.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减弱了地面热量与大气的交换,减弱了地面热量的损失,并不是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正确,D错误。地膜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BC错误。故选A。
28.果树在夏季枝叶繁茂,果实质量大下垂,被枝叶遮住了阳光,故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利于苹果着色,C正确;夏季气温高,地温合适,覆盖地膜不是为了保持或增加地温,AD错误;果树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条件,降低地温不是目的,B错误。故选C。
【点睛】农业中地膜的一般作用:①保温(针对农作物生长期气温较低,以春播为主的地区);②保湿(针对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地区);③保土(针对我国降水较少,风力作用较强的地区)。 ④抑制杂草生长(多为黑色地膜,有效削弱光照,杂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⑤反射阳光,使果品上色更均匀(多为白色地膜,铺于果树下部,反射阳光,使得果品着色更加均匀)。
29.A 30.C
【分析】2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域是暖流,读图可知,①②为暖流,故A正确。③④为寒流,故BCD错。故选:A。
30.北半球气温从北向南递增,南半球气温从南向北递增,故①④表示北半球,②③表示南半球;暖流是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寒流从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故洋流③是南半球的寒流,顺洋流可以节省燃料,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海水温度可知,该洋流位于中低纬海域,位于大陆西岸,为上升补偿流,对沿岸渔场形成有关,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31.D 32.C
【解析】31.本题主要考查潮汐的基础概念。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故潮汐能的能量来自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D正确,排ABC。答案选择D。
32.由材料和图可知,该电站电量来自于太阳能和潮汐能,天气稳定的情况下,越接近正午,光照越强,太阳能越充足;由材料可知,电站为双向发电,在涨潮时需先关闭闸门等待潮水上涨,出现潮位与库区水位差后才能发电,同理,落潮时需先保持水位,等潮位下降,出现水位差才能发电。故潮汐发电较大时段由图可知为2-4时,6-10时,14-18时,20-22时。综合太阳能发电时段峰值,结合选项,可知一日中理论发电电量最大应在14-16时,故答案选择C。
【点睛】潮光互补智能电站是利用太阳能光伏与月球引力产生的潮汐能综合开发利用的新型电站,通过控制潮汐发电的时段和功率,有效平抑光伏发电的波动。
33.C 34.B 35.D
【解析】33.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运动、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故世界表层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4.据所学可知,海水表层温度由赤道到两极递减,③线为海水表层温度,A错误;海水表层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和高纬递减,②为海水表层盐度,B正确,D错误;海水的表层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①为海水表层密度,C错误。故选B。
35.海水的密度在赤道处最低,A错误;在极地最高,B错误;同纬度的两地密度受洋流等的影响,不一定相等,C错误;在南半球中低纬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运动、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36.D 37.B 38.C
【解析】36.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江入海口处,修建于公元1053-1059年,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江接海的大石桥。这里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贸易极为兴盛,货物的吞吐量高,且沿海风浪大,海水和大风对桥体的侵蚀力度大,桥墩要修建的高大结实,古代并无钢筋水泥,用石头堆砌形成的石桥不够结实。洛阳桥位于入海口处,牡蛎产量较多,牡蛎能分泌黏性物质且繁殖力强,它们紧紧地粘接在一起,桥基上养殖大量牡蛎可以巩固桥基,提高桥身质量,D正确;基上养殖大量牡蛎并不是为了发展养殖,增加经济收益,A错误;基上养殖大量牡蛎起不到装饰桥基,美化桥体外观的作用,B错误;当时情况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不强,不是为了保护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C错误。故选D。
37.洛阳桥桥墩呈船型,主要是为了减少对水流的阻力,从而保护桥墩。洛阳桥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水量较大对桥墩的冲击较强、且沿海地区易受潮汐和风暴潮影响,两头尖的船形有利于减小迎水冲击带来的侵蚀,提高桥梁使用寿命和通行安全,从而保护桥墩,B正确。桥墩呈船形并不是为了延续浮桥形状,A错误;船型桥墩不能节省建筑材料,C错误;桥墩形状对提高河流通航能力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B。
38.洛阳桥地处洛阳江入海口,面临大风大浪的气象条件和淤泥遍布的地质条件;桥面由几百块石板铺设而成,每块石板重达几十吨,在没有机械的年代,石料的运输和铺设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建造难度大,资金费用高。在古代,为了将每块重达几十吨的石梁架设在桥墩上,必须利用自然的力量,涨潮时,可以利用潮水的浮力将运巨石的船行驶到桥墩附近,待退潮时水位降低,石梁可缓慢下降到刚好架设在桥墩上,所以要借助涨潮时潮水的力量,八月十五前后会出现一年中的最大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古代中国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洛阳口, 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洛阳桥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 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39.C 40.A
【解析】39.读图可知,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水将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易形成渔场。故选C。
40.“随着捕捞技术提高,l987年鳕鱼捕捞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10万吨,但两年后渔民发现几乎无鱼可捕,渔场被迫关闭至今”,说明纽芬兰渔场被迫关闭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A正确,B、C、D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
【点睛】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传说。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成群结队地驶入了纽芬兰湾。这些渔轮夜以继日地捕捞,庞大的捕鱼网兜掠过海底,除了鱼群在劫难逃,连海底生态也被破坏殆尽。面对鳕鱼资源的枯竭,加拿大政府被迫于1992年宣布彻底关闭纽芬兰及圣劳伦斯湾沿海渔场。如今关闭已二十多年了,鱼群仍不见踪影。
41.(1)海陆间循环
(2) 水汽输送 下渗 地表径流 B
(3) 增多 减少 减少
(4) 地表径流 下渗 内涝 蒸发
【分析】该题以水循环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
【详解】(1)根据图1所示,该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形成海陆间循环。
(2)根据材料可得,该图为海陆间循环,其中①代表海洋水汽蒸发;②代表水汽输送;③代表下渗;④代表地表径流;⑤代表地下径流。其中②代表水汽输送,能够实现的为登录深圳的台风;我国冬季的西北风来自内陆,水汽含量少,A错误;人工降雨影响的是降水环节,C错误;长江属于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B。
(3)根据所学可知,城市建设中不透水地面建设会导致下渗减少,对该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包括:地表径流增多;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等。
(4)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植被浅沟具有一定的弧度,向下凹陷,有利于地表径流的汇集,同时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可以缓解城市内涝的发生,而大量的植物浅沟的布局,会增加城市植被量,会增加蒸发量,使得空气清新。
42.(1) ① ③ ② 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域分别向两极和赤道递减
(2) 北纬60°; 北纬60°附近有陆地淡水注入
(3) 高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几乎无陆地淡水注入,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弱;海域相对封闭,与外海交换作用弱。
【分析】该题以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问题,下设3个小问,涉及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详解】(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图中①为海水温度分布,②为海水密度分布,③为海水盐度分布,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南北纬60°附近的海域海水盐度相比,盐度低的是北纬60°附近海域,其原因是北纬60°附近有陆地淡水注入,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
(3)图中红海的盐度高,分析其形成原因红海地区位于副热带,属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其两岸为大面积沙漠,河流不发育,几乎无陆地淡水注入,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弱;海域相对封闭,与外海交换作用弱;因此红海成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
【点睛】地球上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盐度在3.6 ~ 3.8%之间;盐度最低的海域:波罗的海,盐度只有0.7 ~ 0.8%。南北纬30~40度为全球最高,赤道较低。因为中纬度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不易成云致雨,而温度又高,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而赤道地区,虽然受赤道低压影响,气温较高,但降水量大,所以盐度低。极地地区全年封冻,水分不易蒸发,也没有多少降水,所以盐度也高。北师大静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第三次阶段性评估
地 理 试 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60分,请将答案填图在答题卡上)
1610年,伽利略利用自制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天体,它围绕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公转。经探测证实,该天体表面被冰层覆盖,底层是一片海洋。科学家认为,该天体表面温度极低,但冰下海洋有可能孕育生命。下图示意该天体景观。据此完成1-2小题。
1.该天体的类型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小行星
2.若该天体冰下海洋有生命活动,其能量可能来自( )
A.该天体内部 B.太阳辐射 C.太阳活动 D.木星辐射
贝努小行星被科学家认为是来自太阳系形成最早的“时间胶囊”,因为它含有水冰及有机质。2016年9月8日,美国太空总署发射探测器OSIRIS-Rex,计划用七年的时间前往贝努“挖石头”并带回地球,希望发现与生命起源有关的线索。下图为太阳系八颗行星示意图。读图,完成3-4小题。
3.贝努小行星位于( )
A.b、c轨道之间 B.c、d轨道之间 C.d、e轨道之间 D.e、f轨道之间
4.发射成功的前往贝努的探测器OSIRIS-Rex会脱离(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度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②③④点中地壳最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假如有一天我们能“遁地”前往地球另一侧去看看,从③地垂直钻入地下,保持直线前进,在穿过地心前,我们依次穿过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B.地壳-软流层-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C.岩石圈-软流层-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图为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C.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发生在( )
A.前寒武纪 B.二叠纪末 C.三叠纪末 D.白垩纪末
10.地质时期地球CO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11.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
A.海生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如图)。该区域冬春季盛行西风,河流附近多有新月形沙丘形成,高度1~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冬春季危害该铁路段的流沙主要来自( )
A.周围山地 B.西北大漠 C.湖滩河滩 D.中亚内陆
13.下面对于该地新月形沙丘形态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坡迎风,坡陡 B.西坡迎风,坡缓 C.西坡背风,坡缓 D.西坡背风,坡陡
14.和该地新月形沙丘成因相同的地形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桑干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Ⅴ形狭谷叠置于U形宽谷之上的“谷中谷”地貌。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 )
①早期河流侧蚀作用明显,下蚀较弱,形成宽谷
②早期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宽谷
③后期河流堆积作用较弱,侧蚀增强,形成狭谷
④后期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狭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图中黄土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福建省平潭岛海岸线蜿蜒曲折,海岸地貌发育典型,具有“海蚀地貌甲天下,海滨沙滩冠九州”的美称,是进行海岸地貌综合实践活动的绝佳场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选择了长江澳风车田沙滩、龙凤头沙滩、东海仙境和石牌洋景区四个实践点作为海岸地貌综合实践活动点。如图是实践点地理位置及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四个实践点的海岸地貌形成原因相似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兴趣小组在东海仙境发现有“仙人井”的分布,下列关于“仙人井”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岩性较软的部位受海水侵蚀而崩塌、破碎,使岩壁上形成凹陷进而形成海蚀洞
②海蚀洞在海水进一步侵蚀下不断变大、变深
③海水不断冲刷岩石缝隙
④顶部受重力作用坍塌而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周围产生大量的等离子,包围了整个返回舱,阻隔了返回舱与地面的通信,在航天中该过程被称为“黑障”。图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依次经过( )
A.对流层、电离层、平流层 B.平流层、对流层、电离层
C.电离层、臭氧层、对流层 D.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
20.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经历的平流层的大气的特点是( )
A.有极光现象 B.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
C.天气复杂多变 D.气流主要做水平运动,不利于飞机飞行
21.与黑障影响相类似的地理现象是( )
A.极光 B.磁暴 C.流星 D.日食
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下图为“2023年10月9日6时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与甲地相比,乙地( )
A.气压较低 B.风力较小 C.气温较低 D.气流上升
23.甲地此时的风向为( )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24.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低压指向高压
B.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C.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D.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下表示意2023年10月11日—14日重庆市某地气温状况,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11日 12日 13日 14日
最高温度/℃ 22 21 19 25
最低温度/℃ 18 18 17 17
25.最有可能是晴天的日期是( )
A.11日 B.12日 C.13日 D.14日
26.13日昼夜温差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①弱 B.②强 C.③强 D.④强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完成下面小题。
27.如图a,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8.如图b,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如图是“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表示暖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关于洋流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顺洋流③航行的海轮可以节省燃料 B.与沿岸渔场的形成有关
C.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减缓净化速度 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浙江温岭江厦潮汐电站可利用潮位差进行双向发电。2022年5月,它成为我国首座综合利用潮汐能和太阳能发电的潮光互补电站。下左图为该电站景观照片,下右图为当地某日潮高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潮汐能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 C.风力作用 D.日月引力
32.在天气稳定情况下,当日下列时段理论发电量最大的是( )
A.2-4时 B.4-6时 C.14-16时 D.16-18时
下图表示大西洋沿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世界表层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 )
A.潮汐能 B.地球内能 C.太阳辐射能 D.波浪能
34.据图可知( )
A.①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 B.②为海水表层盐度分布
C.③为海水表层密度分布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35.海水的密度( )
A.在赤道处最高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同纬度的两地密度一定相等
D.在南半球中低纬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江入海口处,修建于公元1053-1059年、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桥面由重达几十吨的天然石板铺设而成,桥基养殖了大量牡蛎。牡蛎是典型的营固着生活的贝类,可以通过分泌类似胶水的粘性物质使自身牢牢地黏着在岩石上。左图为洛阳桥景观,右图为洛阳桥的船形桥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洛阳桥桥基上养殖大量牡蛎的主要作用( )
A.发展养殖,增加经济收益 B.装饰桥基,美化桥体外观
C.保护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D.巩固桥基,提高桥身质量
37.洛阳桥的桥墩呈船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延续浮桥形状 B.减轻浪涛冲击 C.节省建筑材料 D.提高通航能力
38.仅从地理的视角,推测当时架设桥面石板的最佳农历时间是( )
A.三月初七前后 B.六月初八前后 C.八月十五前后 D.腊月初一前后
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盛产鳕鱼。随着捕捞技术提高,l987年鳕鱼捕捞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10万吨,但两年后渔民发现几乎无鱼可捕,渔场被迫关闭至今。下图为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A.寒流流经 B.暖流流经 C.寒暖流交汇 D.西风漂流流经
40.推测纽芬兰渔场被迫关闭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捕捞,渔业资源枯竭 B.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鱼类饵料缺乏
C.海水污染,鱼类生存环境破坏 D.表层海水营养供给不足,鱼类大量死亡
二、综合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4分)
在我国东部城市建设中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以改善城市环境。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图1为我国东部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和图2为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
(1)图1所示水循环的类型为 。
(2)水循环环节②名称为 ;③名称为 ;④名称为 ;下列能实现②环节是 (选择填空)。
A.我国冬季的西北风 B.登陆深圳的台风 C.人工降雨 D.长江
(3)说出在城市建设中不透水地面对该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增多”或“减少”)
(4)从水循环角度看,相对不透水地面,植被浅沟对环境有以下积极作用:植被浅沟利于 的汇集,增加地表水的 ,从而减少城市道路积水,缓解了城市 的发生;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也会增大 量,使城市空气更加湿润清新。
42.上图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下图为红海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4分)

(1)图中表示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变化曲线分别是 、 和 ,其盐度分布规律是 。(5分)
(2)南北纬60°附近的海域海水盐度相比,盐度低的是 附近海域,其原因是 。(4分)
(3)图中红海的盐度 (高、低),分析其形成原因 。(7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