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现代诗两首
一、预习导练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蹲踞 荒莽 多少隘口 浅灰颜色
B山巅 恩怨 烈火焚起 圆子捡来
C躯体 槐树 轻轻滑落 挟在书里
D敕勒 愉快 留过身旁 沾着泥土
2、下列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
冷眼:冷静客观的态度。
B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隘口:狭窄的山口。
C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些微:一点儿。
D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蝉翼:这里指蝉的翅膀。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长城谣》的作者是席慕蓉,台湾女作家,蒙古族人。本诗选自《无怨的青春》。
B《一片槐树叶》的作者是纪弦,生于河北,后去了台湾,现居美国。
C《长城谣》与《一片槐树叶》都是咏物抒怀的抒情诗。前者借长城抒情,后者以一片槐树叶为形象抒情。
D《长城谣》表达的仅仅是对故乡的思念;《一片槐树叶》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4、读诗歌回答问题
(1)反复诵读诗歌,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下来,说说理由。
答:
(2)《一片槐树叶》中“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应是什么季节 请运用视觉、触觉、嗅觉及心里描写等方法来描绘当时的美景。(100字左右)
答: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精读
阅读《长城谣》一诗,回答问题。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题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第一节诗中高度概括长城历史的句子是哪些?
2.第一节里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三节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4.《长城谣》是一首 、 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 。但诗中也有对 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表达 ,但诗中也有 。
5.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在诗人的心中,长城仅仅是民族的象征吗?
(二)读本阅读
我喜欢出发
汪国真
我喜欢出发。
只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 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没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
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人能走多远 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 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觋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拔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羁绊( ):
(2)浩瀚( ):
(3)广袤( ):
2.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3.认真品读,为什么“我喜欢出发”?
4.作者既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还为什么依然喜欢出发呢?
5.你喜欢出发吗?请你谈谈“喜欢出发”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或条件,才能不虚度此生?
6.汪国真先生的此文是写给怎样的读者对象的?为什么你会这样判断?
三、迁移运用
1、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写过石头:女娲曾以石补天, 曾以石填海,《 》曾名为《石头记》, 笔下的美猴王竟是一尊石猴子。
2、古诗文中“汗青”指代 ,“桑梓”指代 ,“须眉”指代 ,“巾帼”指代 ,“布衣”指代 。
3、古时以“泰山”喻 ,以“伉俪”喻 。
4、许多创意的广告巧妙利用汉字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起到了超乎寻常的宣传效果。有一则宣传“臭豆腐”的广告是:臭名远扬,香飘千里。
(1)请解释“臭名远扬”中“臭”字的含义
(2)请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第六课 现代诗两首
一、预习导练
1、A
2、D
3、D
4、(1)略(2)、夏季,景物描写要抓住人物心情愉快的特点,调用你的各个感官来渲染。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精读
1.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2.把长城看作是历史的见证人,更易于抒发作者的情感。
3.“敕勒”、“阴山”是诗人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借梦境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眠!
4.咏物抒怀、反观历史 长城 黄河 对故乡的思念 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5.不仅仅是民族的象征,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博大的精神,还是诗人寄托乡思乡愁的意象。
(二)读本阅读
1.(1)Jī bàn 缠住了不能脱身。(2)hào hàn 广大;繁多。(3)guǎng mào 土地的长和宽(东西的长度叫“广”,南北的长度叫“袤”)。
2.拔——跋。
3.作者不想让昨天的流连羁绊住双脚;要以不老的心情去领略世上的种种景致,了却人生的遗憾。
4.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5.志向与意志。
6.年轻人。从文中的“真庆幸,我还没有老”“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等句子可以看出。
三、迁移运用
1、精卫 红楼梦 吴承恩
2、史册 家乡 男子 妇女 平民
3、岳父 夫妻
4、(1)“臭”指臭豆腐 (2)通过双关和对比,突出“臭豆腐”的名声大,气味香,此外还利用矛盾法吸引人的注意。《现代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2.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反复2. 朗读,3. 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4. 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5. 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长城谣》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 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学海拾贝
1 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 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 当场成诵!
五 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灵活机动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欣赏《一片槐树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新课
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
二 简介作者纪弦(略)
三 赏析诗歌
1 听录音,2 整体感知诗歌
3 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
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4 讲析诗的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5 讲析诗的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6 教师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7 再听范读,8 要求当场成诵。
四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略
附舒婷诗歌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第6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 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二. 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长城谣》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 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学海拾贝
1 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 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 当场成诵!
五 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灵活机动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欣赏《一片槐树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新课
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
二 简介作者纪弦(略)
三 赏析诗歌
1 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歌
2 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
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3 讲析诗的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4 讲析诗的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5 教师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6 再听范读,要求当场成诵。
四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略
附舒婷诗歌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