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题西林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0 13: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题西林壁 [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 题西林壁 [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自学古诗三步法: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合成“三苏”。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墙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连绵起伏的山岭巍然耸立的险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正面看,庐山像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像山峰。
从远处看,从近处看,从高处看,从低处看,庐山的景色各不相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真实的全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不能看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置身在此山之中。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以后,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诗人认为要认识庐山真实的山景,必须要正面、侧面、远望、近看、高俯、低仰等全方位视角的观察才行。如果你只看了庐山的一角、一面、一个方向,那你就不能认识庐山的整体形象。认识庐山是这样,那么认识一个事物、一个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 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不管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全面地了解,不仅看侧面,也要看整体,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
远近 高低 各 不同。
不识 庐山 真 面 目,
只缘 身在 此 山 中。(轻读)(强调)朗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