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6,东周初期,都城发生饥荒,周王室向鲁国求助:鲁国粮食有限,只得又向宋、卫等国
请求代买粮食。周襄王死后,周王室大臣请求诸侯给予丧葬费用。材料反映出当时
A.周王室管招范固大大缩小
B.初步确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温馨提示:
C.鲁国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D.周王室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1.本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请用黑色水
7.下图中,①②分别是
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2.闭卷考试,不可以查阅参考资料,请独立答题。答卷前请将答题卡的项目填写准
确、清楚。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图为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项链,由兽骨和贝壳穿孔
制成。此发现可以说明山顶洞人
①举握钻孔技术②已经有了爱美意识③开始
农耕生活④外貌与现代人接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
战国形势图
到“黄河流域”、“粟”、“地穴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
A.燕国和齐国
B.齐国和魏国C.燕国和秦国
D.楚国和秦国
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8.《商君书·赏刑》载,秦国“宫贵之门必出于兵”,以至于秦国人听到战争“相贺也,
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
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以上现象的出现源于商鞅变法
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由此可见,华夏民族的形成是
A.废除井田制B.尊王攘爽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A.由多部族交融而成·
B.由单一的华夏族演变而来
9.《容斋随笔》曾谈到,与山东六国用人专用宗族不同,秦国任用的商鞅为卫国人,张
C.靠部落战争完成交融
D.完全保留了各部族的差异性
仪、范雎是魏国人,目不韦是韩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以上材料反映出秦国
4“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
A.人心思定
B.骁勇善战
C.广纳贤才
D.墨守成规
“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10.下侧地图表现的史实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刺史制
5.下图中的文字(括号内文字除外)属于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
秦
为完整的文字,反映了商朝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这些文字被称为
齿谷
荥阳
咸阳义
y
骊山
(用)
(4)
(酒)
进军方向鸣
(不)
(黍)
(鸡)
A.秦灭六国
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之争
D.西汉的建立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草书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8页)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