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单项选择题
1.纪录片《文明》于2018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商朝以后青铜器种类逐渐丰富
C.商周时期的工匠已采用“泥范铸造法”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2019·重庆)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3.在湖南宁乡出土,因造型奇特,花纹华丽而被称为“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的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大盂鼎 D.铜象尊
4.如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它属于( )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5.《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
A.革故鼎新 B.一言九鼎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6.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 )
古文字
现代汉字 采 刃 焚 休 曰
A.甲骨文 B.小篆 C.契丹文 D.西夏文
7.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输入文字,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8.下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分别是( )
日 明
A.象形和会意 B.会意和象形 C.象形和指事 D.会意和假借
9.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最原始的造字法和最为进步的造字法分别是( )
A.象形和指事 B.指事和会意 C.会意和形声 D.象形和形声
10.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
A.澄湖陶罐 B.甲骨文
C.利簋金文 D.居延汉简文字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母戊鼎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青铜器是哪个朝代铸造的?它有何地位?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有何变化?
(2)你能猜出材料二所示甲骨文是哪些字吗?说说甲骨文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 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商朝以后青铜器种类逐渐丰富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 商周时期的工匠已采用“泥范铸造法”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些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高超,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00多千克,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解答时,只要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司母戊鼎,不符合题意;
B.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大盂鼎,不符合题意;
D.铜象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4.【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酒器,不符合题意;
B.食器,不符合题意;
C.乐器,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 ”,可以看出,这属于礼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牢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5.【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史实的重要文物,“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A,B,C三项不符合题意,D项和题干的意思相近,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鼎是我国古代政权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青铜器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6.【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文字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小篆,不符合题意;
C.契丹文,不符合题意;
D.西夏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看懂这些文字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回答。
7.【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夏朝,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所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西周,不符合题意;
D.春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8.【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 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式,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条形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很多字体至今仍然在使用,在题干图片中,“日”使用的造字法是象形,“明”使用的造字法是会意,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会意和象形,不符合题意;
C.象形和指事,不符合题意;
D.会意和假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解来分析图片汉字,这类题目,一定要理解掌握造字方法。
9.【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象形和指事,不符合题意;
B.指事和会意,不符合题意;
C.会意和形声,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条形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形声字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汉字,现在的许多汉字都是形声字,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解来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理解掌握造字方法。
10.【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 澄湖陶罐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然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利簋金文 ,不符合题意;
D. 居延汉简文字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来回答,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1.【答案】(1)商朝。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2)田、牛、鱼。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朝铸造的;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商朝以后, 青铜器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所示甲骨文是田、牛、鱼,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
故答案为:(1) 商朝。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2) 田、牛、鱼。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
【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运用,解答时,细心观察这些字,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辨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 / 1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单项选择题
1.纪录片《文明》于2018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商朝以后青铜器种类逐渐丰富
C.商周时期的工匠已采用“泥范铸造法”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 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商朝以后青铜器种类逐渐丰富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 商周时期的工匠已采用“泥范铸造法”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些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2019·重庆)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高超,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00多千克,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解答时,只要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在湖南宁乡出土,因造型奇特,花纹华丽而被称为“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的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大盂鼎 D.铜象尊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司母戊鼎,不符合题意;
B.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大盂鼎,不符合题意;
D.铜象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4.如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它属于( )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酒器,不符合题意;
B.食器,不符合题意;
C.乐器,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 ”,可以看出,这属于礼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牢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5.《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
A.革故鼎新 B.一言九鼎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史实的重要文物,“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A,B,C三项不符合题意,D项和题干的意思相近,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鼎是我国古代政权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青铜器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6.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 )
古文字
现代汉字 采 刃 焚 休 曰
A.甲骨文 B.小篆 C.契丹文 D.西夏文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文字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小篆,不符合题意;
C.契丹文,不符合题意;
D.西夏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看懂这些文字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回答。
7.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输入文字,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夏朝,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所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西周,不符合题意;
D.春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8.下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分别是( )
日 明
A.象形和会意 B.会意和象形 C.象形和指事 D.会意和假借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 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式,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条形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很多字体至今仍然在使用,在题干图片中,“日”使用的造字法是象形,“明”使用的造字法是会意,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会意和象形,不符合题意;
C.象形和指事,不符合题意;
D.会意和假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解来分析图片汉字,这类题目,一定要理解掌握造字方法。
9.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最原始的造字法和最为进步的造字法分别是( )
A.象形和指事 B.指事和会意 C.会意和形声 D.象形和形声
【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象形和指事,不符合题意;
B.指事和会意,不符合题意;
C.会意和形声,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条形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形声字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汉字,现在的许多汉字都是形声字,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解来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理解掌握造字方法。
10.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
A.澄湖陶罐 B.甲骨文
C.利簋金文 D.居延汉简文字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 澄湖陶罐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然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利簋金文 ,不符合题意;
D. 居延汉简文字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来回答,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母戊鼎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青铜器是哪个朝代铸造的?它有何地位?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有何变化?
(2)你能猜出材料二所示甲骨文是哪些字吗?说说甲骨文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之间的关系。
【答案】(1)商朝。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2)田、牛、鱼。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朝铸造的;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商朝以后, 青铜器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所示甲骨文是田、牛、鱼,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
故答案为:(1) 商朝。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2) 田、牛、鱼。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
【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运用,解答时,细心观察这些字,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辨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