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06:06:03

文档简介

兵团地州学校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3秦朝实行了乡亭里三级制管理,设乡大夫,由卿担任,亭设亭长,里设里长。在乡一级,除了乡
大夫外,还设置了三老、啬夫、游微等乡官。其中,三老主管教化,尚夫负责收堰赋税和安排徭
高二历史试卷
役,游徼则负责巡察地方和缉捕盗贼。据此可知,秦朝这一管理体制
A.减轻了基层官员压力
B.扩大了地方自治权
考生注意:
C.完善了地方治理体系
D.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远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4.日前发现的汉代牛耕画像石皆位于汉代的北方州那,即使是最苹南的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重岗的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远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两单元。
“二牛人式”耕作图画像石地在潍河以北。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汉代
A.南方不适宜农业耕作
B.南北经济发展不平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
C,忽视牛耕技术的推广
D.南北经济差距的扩大
是符合题自要求的。
5.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若以女系母统言之,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独孤氏,太宗
1.下表所示为郑州商城梼镉作坊遗址中陶范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之母为窦氏,即纥豆陵氏,高宗之母为长孙氏,皆是胡种,而非汉族。故李唐皇室之女系母统
范类、数亚与百分比
杂有胡族血胤(统)。”这一现象反映出唐代
诗址名称
期别
小计
工其范
兵器范容器范
其他范
不明器形范
A.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B,男女政治地位平等
二里岗下
50
7
8
60
125
250
C.民族矛盾实现缓和
D.儒家正统观念的塌

南关外铸
层二期
占20%
占2.8%
占3.2%
占24%
占50%
计100%
6.明代前中期,夏秋两税主要以稻麦形式征收,其中稻谷(米粮)的数量渐趋诚少。隆庆元年
锅遗址
二里诗下
81
26
51
8
62
228
(1567年)年底,太仓应支宜军俸银135万两、边饷银236万两、补发仟例银182万两,而太仓
层一期
占35.5%占11.4%占22.4%占3.5%
占27.2%
计100%
所存现银仅130万两。材料有助于解释晚明
紫割山北
二里岗上
13
e
10

74
A.官员的俸禄开始货币化
B.葬兵制弊端的全面凸显
铸轲道址
层一期
占25.7%
占17.6%占16.2%占13.5%占27%
计100%
C.推行一条鞭法的必要性
D.江南弃农经商的普遍化

150
46
1
207
552
总计
7.官方档案显示,雍正帝是依康熙帝密诏登基的。尽管民间乃至部分皇室成员间流传若雍正帝
27.2为8.3%
12.9%
14.1%
37.5%
计100%
得位不正的传闻,但雍正帝仍沿用了密诏立储的做法并使之成为清廷定制。雍正帝的做法实
A.手工业出现了明确分工
B.手工业作坊已初具规模
质上反映出当时
C.手工业促进了阶级分化
D.背铜主要用于铸造兵器
A,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B.家国一体局面稳固
2.下表所示为战国晚期两名思想家有关法律与治国的观点。由此可知,人均认为
℃.民众渴望政治安定
D,皇位世袭制度崩坏
思想家
观点
8,1905年8月,湖广总督张之洞等朝廷重要官员6人一起奏请立刻废止科举制度,指出“科举
苟子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不能独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一日不停,土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这可用于说明晚清时期
A.“中体西用”思想的突破
B.选官制度改革的进程
好恶者,上〔君主)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可…治国者荚不有法,然而有存有亡,亡者,
韩菲
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
D.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
其制刑贫不分也
9.1928年至1935年间,国民党实施统一财政、整顿税务、整理债务、再借新债的财政政策,并利
A律法是人治的工具
B,法治可与德治并行
用政权力量建立了国有的“四行两局”(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和邮政
C.治理乱世当用重刑
D,法律高于君主权威
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的金融体系。这些做法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经济基础
B,保护了民族资本生义经济发展
C,有效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D.逐步确立了官徐资本强势地位
【高二历史第1页(共8页)]
+24-269B,
{高二历史第2茨(共8页)】
·24-269B·兵团地州学校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据材料中郑州商城铸铜作坊遗址出土的陶范及其数量可知,当时这些手工作坊生
产规模较大,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生产的分工、阶级分化的相关信息,故排除A、C两
项;材料显示出这些铸铜作坊除生产兵器外,还生产工具、容器等产品,故排除D项。
2.A【解析】由材料可知,荀子认为法律作用的发挥效果取决于执政的人,韩非认为君主根据民的
好恶来制定刑赏标准,才不会导致法律名存实亡,这说明二人都将律法作为人治的工具,故选A
项,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德治,故排除B项;荀子的观点未体现重刑思想,故排除C项。
3.C【解析】秦朝在基层实行乡亭里三级制管理,在乡一级还设置了三老、啬夫、游徼等乡官,
这些乡官职责分明,据此可知,这一管理体制完善了地方治理体系,故选C项;秦朝这一管理
体制明确了基层官员的职责,并没有减轻基层官员的压力,故排除A项:秦朝这一管理体制
加强了政府对基层的管控,增强了中央的权威,并非扩大了地方自治权,故排除B、D两项。
4.B【解析】目前发现的汉代牛耕石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这说明汉代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力水
平较高,而南方地区开放程度较低,反映出汉代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选B项;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优渥,适宜农业生产,故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汉代忽视牛耕技术的推
广,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汉代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不能说明汉代南北经济差距的
扩大,故排除D项。
5.A【解析】唐朝初期的皇族与少数民族通婚,是当时民族交融发展的体现,故选A项;唐朝初
期的君主与少数民族通婚,并不意味着当时男女政治地位平等、民族矛盾实现缓和,故排除
B、C两项;材料现象不能反映儒家正统观念的变化,故排除D项。
6.C【解析】材料体现了明中期后政府的现银支出压力逐渐加重,致使朝廷税赋中粮食占比较
大,张居正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改革,推行赋役折银的一条鞭法,故选C项;一条鞭法并未规
定官员的俸禄用货币支付,故排除A项;材料现象与募兵制的弊端无关,故排除B项:D项说
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
7.A【解析】雍正帝时,密诏立储的做法成为定制,这实质上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A项;材料
“民间乃至部分皇室成员间流传着雍正帝得位不正的传言”反映出当时皇室内部存在权力争
斗,家国一体局面存在威胁,故排除B项;民间传言并没有体现对安定的渴望,故排除C项;
密诏立储的做法成为定制稳固了皇位世袭制,故排除D项。
8.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批准了张之洞等人力停科举制度
的建议,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政府进行了选官制度改革,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故
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C项:科举制度的废除与实业教国思想的兴起没有
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9.D【解析】材料中国民党的做法加速了资金的集中,为国民政府进一步垄断全国金融和经济
奠定了基础,逐步确立了官僚资本的强势地位,故选D项;A项表述夸大了这些做法的作用,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4-269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