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A卷训练
一、积累运用
1.(第七单元达标测试)读拼音,写词语。
tíng bó zǒu láng xián yì qī hēi lí míng
lù xù jiàng lín jiū zhèng zhǎng cháo huà méi
2.(第七单元达标测试)找出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1)这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shù
shǔ) 目不可计数(shù shǔ) 。
(2)那“鸟的(de dí) 天堂”的(de
dí) 确是鸟的天堂啊!
(3)他望着那满树累(léi lěi) 累的果实,瞬间觉得所有的劳累(léi lèi) 都是值得的。
(4)经过这次系统更(gēng gèng) 新,我们工作中的所有操作都更(gēng gèng) 加方便了。
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读词语,做一做。
(1)“应接不暇”中“应”的读音是 ,我能用具体的情境来解释这个词语: 。
(2)“不可计数”中的“数”在这里读 ,是 的意思。像“不可计数”'这样形容数量多的四字词语还有 、 。
4.(第七单元达标测试)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长相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风一更,雪一更, , 。《枫桥夜泊》中描写诗人所看到的景物的诗句是“ , ”,全诗借一个“ ”字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苦之情。
(2)在《四季之美》中,作者认为春天最美的时间是 ,最美的景物是 。
(3)巴金先生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 (时间),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 (时间)。
5.(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用“静”字组词并填入括号中。
(1)起初,周围是 的,后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2)我们的船 地在水面移动。
(3)踏一条 的小路,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4)遇到事情要 ,千万不能冲动。
6.(第七单元达标测试)给下列句子中的引号选择正确的用法。
A.标示直接引用 B.标示着重强调 C.标示特定称谓
(1)“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2)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3)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7.(第七单元达标测试)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早晨,红色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
(2)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月亮。(缩句)
(3)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仿写句子)
那么多的花儿, 。
(4)仿照例子,把画面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夜晚,月亮升上来了。
二、阅读与鉴赏
8.(第七单元达标测试)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鸟的天堂(节选)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下列词语中与“不可计数"的意思相近的是( )。
①数不胜数②心中无数③不计其数④如数家珍⑤不胜枚举⑥车载斗量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2)选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 ,特点是 。第二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 ,特点是 。
(3)画“ "的句子中“卧"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榕树 的特点。
(4)读画“ ”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5)“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是总结的句子,也是抒发感情的句子,抒发了作者之情。
9.(【天天】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双休阅读作业第七单元试卷)阅读综合训练。
东庄的山
古人云:仁者乐山。俺虽称不上仁者,但对家乡宁阳县东庄的山,却真的是情有独钟。
东庄多山,且不说栲栳埠山,也不说皮匠山,单凤仙山而言,就足以让攀登过的游人流连忘返。东庄素有“南部山水北部园”之说。进入东庄,但见座座青山峰峦叠翠,绵延不绝,或奇峰突兀,或险峻挺拔,或沟谷幽深,犹如一幅幅秀美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东庄的座座青山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仿佛张开宽阔的臂膀,联结成巨大的翠帐,将一个个山村或携于山腰,或揽于谷底,细心呵护着,冬天为它们抵御寒风,夏天为它们遮蔽骄阳,山里人便在大山温暖舒适的怀抱里安详而甜美地生活着。你看。在那青山映衬之下,绿树掩映之中,隐隐露出房檐的一角,那便是山里人的住宅。青砖红瓦,绿树红墙。房子依山傍林而建,面南背北,不仅采光和通风条件非常好,而且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坐在明净的窗前,看阳光透过密叶间的缝隙,将片片碎银洒满小小的院落。院子里的老母鸡领着一群毛茸茸的鸡娃娃叽叽地到处觅食,不远处是一只红冠子花外衣的大公鸡,昂首挺胸在院子里踱着将军步,偶尔也跳上墙头,拍拍翅膀,伸长脖子,亮开嗓子,喔喔喔地叫上几声,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雄姿。
东庄的山上盛产柏树、松树、杨树、赤槐等木材,这里特有的弱酸性土壤,尤其适合种植药材、花生、桃树、杏树、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夏秋之季,一康一慨的大山还会向人们献出它特有的天然绿色生态产品——酸枣、托盘儿和刺梨儿,摘上一个放在嘴里,酸溜溜、甜津津,满口清香,回味无穷。山林里的山雀、山鸡、斑鸠多得数不清,它们在树杈上或草丛中筑巢产卵,繁衍生息,时不时来个百鸟大合唱。
东庄人爱山,大山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清晨起床后,或在傍晚时分,山乡的人们爱在山林中漫步。欣赏着满眼的青草绿树、鲜花奇石,呼吸着天然氧吧释放的新鲜空气,各类鸟鸣不绝于耳,任阵阵山风迎面扑来,将一身的疲惫和烦恼拂掉。登上山顶,看日月之行,睹星汉灿烂,笑傲万里苍穹,尽揽四野沧桑,望空中云卷云舒,看山前花开花落,山里人又平添了一分豪迈和豁达,以更大的信心和魄力去迎接新的挑战,开拓更加美好的明天。
(1)短文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过渡,承上启下
B.紧扣文题,点明文章中心
C.总领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山中的景色,作者从静态的角度描写了 ;从动态的角度描写了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 图。
(3)下面对短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明了东庄有很多景色优美的山
B.第二自然段只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第四自然段写了东庄山上盛产的木材、经济作物和飞禽
D.短文表达了作者对东庄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从文中画“ ”的部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习作表达
10.(第七单元达标测试)习作。
气势恢宏的故宫,绵延万里的长城,风景如画的西湖……我国风景名胜众多,你一定也游览过许多地方吧?选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写一写。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并运用动态描写,写出景物的变化。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停泊;走廊;闲逸;漆黑;黎明;陆续;降临;纠正;涨潮;画眉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泊、廊、逸、漆、黎、续、临、纠、潮”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停泊、走廊、闲逸、漆黑、黎明、陆续、降临、纠正、涨潮、画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1)shǔ;shù
(2)dí;de
(3)lěi;léi
(4)gèng;gēng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给出的音节判断即可。
故答案为:(1)shǔ、shù(2)dí、de(3)lěi、léi(4)gèng、gēng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3.【答案】(1)yìng;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了、,我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 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shǔ;数目;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知识点】拼音;字义;词义;近义词
【解析】【分析】(1)①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②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①同上个题。②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③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故答案为:(1)yìng;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了,我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shǔ、数目、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点评】(1)①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②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①同上个题。②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③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答案】(1)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愁
(2)黎明;天空
(3)傍晚;早晨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愁(2)黎明、天空(3)傍晚、早晨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答案】(1)静寂
(2)平静
(3)幽静
(4)冷静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静”字组成的词语有很多:静寂、平静、幽静、冷静等。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细微差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故答案为:(1)静寂;(2)平静;(3)幽静;(4)冷静
【点评】此题考查组词及依据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
6.【答案】(1)C
(2)A
(3)B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考查引号的作用,A.标示直接引用 B.标示着重强调 C.标示特定称谓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1)C(2)A(3)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运用。
7.【答案】(1)早晨,红色的 从地平线上升起。
(2)我们找到了月亮。
(3)一朵压在另一朵上面,密密麻麻的看不见一片叶子。
(4)夜幕降临的时候,玉盘似的月亮沿着树梢,慢慢地爬上了天空,夜空顿时变得明朗起来。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
【解析】【分析】(1)用词不当,把“阳光”改为“太阳”。(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4)要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形象,可恰当运用的修辞方法,答案不求一致,能与上文衔接起来且语言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1)早晨,红色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2)我们找到了月亮。 (3)一朵压在另一朵上面,密密麻麻的看不见一片叶子。(4)夜幕降临的时候,玉盘似的月亮沿着树梢,慢慢地爬上了天空,夜空顿时变得明朗起来。
【点评】(1)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4)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内容,注意语句前后衔接一致即可。
8.【答案】(1)A
(2)枝干;枝干多,树木大;树叶;绿,富有生命力
(3)拟人;大、茂盛
(4)“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突出了绿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写出了榕树枝叶之繁茂;“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了榕树生命力的旺盛。
(5)对榕树的喜爱与赞美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不可计数"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①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②心中无数: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③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 形容很多。④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⑤不胜枚举: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⑥车载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3)考查拟人修辞手法,“卧”字用法的是拟人的手法,“一株大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榕树大、茂盛的特点。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1)A(2)1、枝干 2、枝干多,树木大 3、树叶 4、绿,富有生命力(3)1、拟人 2、大、茂盛(4)“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突出了绿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写出了榕树枝叶之繁茂;“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了榕树生命力的旺盛。(5)对榕树的喜爱与赞美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9.【答案】(1)C
(2)青山掩映下的房屋和院落的景色;院中鸡的活动;山中人家
(3)B
(4)体会到了东庄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①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②结构角度为下文说理作铺垫。(2)考查静态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C、D正确 B:错误,第二自然段只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4)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C (2)青山掩映下的房屋和院落的景色、院中鸡的活动、山中人家(3)B(4)体会到了东庄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点评】(1)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2)考查学生对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10.【答案】游长城 远远的便看见,长城犹如一条长龙,盘卧在山陵上。爬上长城,看着人群来来往往,我心中便产生一种好奇心,从高出往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于是我便随着人群一起向上涌去。一路上我遇见了许多外国友人,想必他们也是久闻长城的大名,想来看看长城是怎样的壮观,宏伟。过了一会,我看见一个小房子似的堡垒,原来那就是烽火台,敌人来时,用来点狼烟的,这不仅使我想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抬头仰望天空,是如此的蔚蓝,再看看长城,仿佛还有很远很远,一直延伸到云端。由于下起了小雨,所以我不得不下去了,我仅仅爬到了835米处。哎!真是令人遗憾啊!不过看着下面的人群,我当然十分自豪。
望着人群,我想,这便是长城的吸引力。如果长城没有宏伟的气势,怎么会吸引那么多的游客?我又随着人群涌了下去……
此时我真的感受到了长城的宏伟壮观!
【知识点】写景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写景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③写景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故答案为:游长城
远远的便看见,长城犹如一条长龙,盘卧在山陵上。爬上长城,看着人群来来往往,我心中便产生一种好奇心,从高出往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于是我便随着人群一起向上涌去。一路上我遇见了许多外国友人,想必他们也是久闻长城的大名,想来看看长城是怎样的壮观,宏伟。过了一会,我看见一个小房子似的堡垒,原来那就是烽火台,敌人来时,用来点狼烟的,这不仅使我想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抬头仰望天空,是如此的蔚蓝,再看看长城,仿佛还有很远很远,一直延伸到云端。由于下起了小雨,所以我不得不下去了,我仅仅爬到了835米处。哎!真是令人遗憾啊!不过看着下面的人群,我当然十分自豪。
望着人群,我想,这便是长城的吸引力。如果长城没有宏伟的气势,怎么会吸引那么多的游客?我又随着人群涌了下去……
此时我真的感受到了长城的宏伟壮观!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1 / 1【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A卷训练
一、积累运用
1.(第七单元达标测试)读拼音,写词语。
tíng bó zǒu láng xián yì qī hēi lí míng
lù xù jiàng lín jiū zhèng zhǎng cháo huà méi
【答案】停泊;走廊;闲逸;漆黑;黎明;陆续;降临;纠正;涨潮;画眉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泊、廊、逸、漆、黎、续、临、纠、潮”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停泊、走廊、闲逸、漆黑、黎明、陆续、降临、纠正、涨潮、画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第七单元达标测试)找出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1)这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shù
shǔ) 目不可计数(shù shǔ) 。
(2)那“鸟的(de dí) 天堂”的(de
dí) 确是鸟的天堂啊!
(3)他望着那满树累(léi lěi) 累的果实,瞬间觉得所有的劳累(léi lèi) 都是值得的。
(4)经过这次系统更(gēng gèng) 新,我们工作中的所有操作都更(gēng gèng) 加方便了。
【答案】(1)shǔ;shù
(2)dí;de
(3)lěi;léi
(4)gèng;gēng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给出的音节判断即可。
故答案为:(1)shǔ、shù(2)dí、de(3)lěi、léi(4)gèng、gēng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3.(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读词语,做一做。
(1)“应接不暇”中“应”的读音是 ,我能用具体的情境来解释这个词语: 。
(2)“不可计数”中的“数”在这里读 ,是 的意思。像“不可计数”'这样形容数量多的四字词语还有 、 。
【答案】(1)yìng;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了、,我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 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shǔ;数目;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知识点】拼音;字义;词义;近义词
【解析】【分析】(1)①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②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①同上个题。②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③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故答案为:(1)yìng;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了,我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shǔ、数目、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点评】(1)①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②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①同上个题。②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③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第七单元达标测试)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长相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风一更,雪一更, , 。《枫桥夜泊》中描写诗人所看到的景物的诗句是“ , ”,全诗借一个“ ”字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苦之情。
(2)在《四季之美》中,作者认为春天最美的时间是 ,最美的景物是 。
(3)巴金先生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 (时间),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 (时间)。
【答案】(1)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愁
(2)黎明;天空
(3)傍晚;早晨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愁(2)黎明、天空(3)傍晚、早晨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用“静”字组词并填入括号中。
(1)起初,周围是 的,后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2)我们的船 地在水面移动。
(3)踏一条 的小路,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4)遇到事情要 ,千万不能冲动。
【答案】(1)静寂
(2)平静
(3)幽静
(4)冷静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静”字组成的词语有很多:静寂、平静、幽静、冷静等。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细微差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故答案为:(1)静寂;(2)平静;(3)幽静;(4)冷静
【点评】此题考查组词及依据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
6.(第七单元达标测试)给下列句子中的引号选择正确的用法。
A.标示直接引用 B.标示着重强调 C.标示特定称谓
(1)“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2)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3)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答案】(1)C
(2)A
(3)B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考查引号的作用,A.标示直接引用 B.标示着重强调 C.标示特定称谓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1)C(2)A(3)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运用。
7.(第七单元达标测试)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早晨,红色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
(2)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月亮。(缩句)
(3)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仿写句子)
那么多的花儿, 。
(4)仿照例子,把画面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夜晚,月亮升上来了。
【答案】(1)早晨,红色的 从地平线上升起。
(2)我们找到了月亮。
(3)一朵压在另一朵上面,密密麻麻的看不见一片叶子。
(4)夜幕降临的时候,玉盘似的月亮沿着树梢,慢慢地爬上了天空,夜空顿时变得明朗起来。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
【解析】【分析】(1)用词不当,把“阳光”改为“太阳”。(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4)要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形象,可恰当运用的修辞方法,答案不求一致,能与上文衔接起来且语言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1)早晨,红色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2)我们找到了月亮。 (3)一朵压在另一朵上面,密密麻麻的看不见一片叶子。(4)夜幕降临的时候,玉盘似的月亮沿着树梢,慢慢地爬上了天空,夜空顿时变得明朗起来。
【点评】(1)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4)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内容,注意语句前后衔接一致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
8.(第七单元达标测试)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鸟的天堂(节选)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下列词语中与“不可计数"的意思相近的是( )。
①数不胜数②心中无数③不计其数④如数家珍⑤不胜枚举⑥车载斗量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2)选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 ,特点是 。第二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 ,特点是 。
(3)画“ "的句子中“卧"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榕树 的特点。
(4)读画“ ”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5)“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是总结的句子,也是抒发感情的句子,抒发了作者之情。
【答案】(1)A
(2)枝干;枝干多,树木大;树叶;绿,富有生命力
(3)拟人;大、茂盛
(4)“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突出了绿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写出了榕树枝叶之繁茂;“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了榕树生命力的旺盛。
(5)对榕树的喜爱与赞美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不可计数"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①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②心中无数: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③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 形容很多。④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⑤不胜枚举: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⑥车载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3)考查拟人修辞手法,“卧”字用法的是拟人的手法,“一株大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榕树大、茂盛的特点。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1)A(2)1、枝干 2、枝干多,树木大 3、树叶 4、绿,富有生命力(3)1、拟人 2、大、茂盛(4)“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突出了绿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写出了榕树枝叶之繁茂;“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了榕树生命力的旺盛。(5)对榕树的喜爱与赞美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9.(【天天】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双休阅读作业第七单元试卷)阅读综合训练。
东庄的山
古人云:仁者乐山。俺虽称不上仁者,但对家乡宁阳县东庄的山,却真的是情有独钟。
东庄多山,且不说栲栳埠山,也不说皮匠山,单凤仙山而言,就足以让攀登过的游人流连忘返。东庄素有“南部山水北部园”之说。进入东庄,但见座座青山峰峦叠翠,绵延不绝,或奇峰突兀,或险峻挺拔,或沟谷幽深,犹如一幅幅秀美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东庄的座座青山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仿佛张开宽阔的臂膀,联结成巨大的翠帐,将一个个山村或携于山腰,或揽于谷底,细心呵护着,冬天为它们抵御寒风,夏天为它们遮蔽骄阳,山里人便在大山温暖舒适的怀抱里安详而甜美地生活着。你看。在那青山映衬之下,绿树掩映之中,隐隐露出房檐的一角,那便是山里人的住宅。青砖红瓦,绿树红墙。房子依山傍林而建,面南背北,不仅采光和通风条件非常好,而且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坐在明净的窗前,看阳光透过密叶间的缝隙,将片片碎银洒满小小的院落。院子里的老母鸡领着一群毛茸茸的鸡娃娃叽叽地到处觅食,不远处是一只红冠子花外衣的大公鸡,昂首挺胸在院子里踱着将军步,偶尔也跳上墙头,拍拍翅膀,伸长脖子,亮开嗓子,喔喔喔地叫上几声,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雄姿。
东庄的山上盛产柏树、松树、杨树、赤槐等木材,这里特有的弱酸性土壤,尤其适合种植药材、花生、桃树、杏树、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夏秋之季,一康一慨的大山还会向人们献出它特有的天然绿色生态产品——酸枣、托盘儿和刺梨儿,摘上一个放在嘴里,酸溜溜、甜津津,满口清香,回味无穷。山林里的山雀、山鸡、斑鸠多得数不清,它们在树杈上或草丛中筑巢产卵,繁衍生息,时不时来个百鸟大合唱。
东庄人爱山,大山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清晨起床后,或在傍晚时分,山乡的人们爱在山林中漫步。欣赏着满眼的青草绿树、鲜花奇石,呼吸着天然氧吧释放的新鲜空气,各类鸟鸣不绝于耳,任阵阵山风迎面扑来,将一身的疲惫和烦恼拂掉。登上山顶,看日月之行,睹星汉灿烂,笑傲万里苍穹,尽揽四野沧桑,望空中云卷云舒,看山前花开花落,山里人又平添了一分豪迈和豁达,以更大的信心和魄力去迎接新的挑战,开拓更加美好的明天。
(1)短文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过渡,承上启下
B.紧扣文题,点明文章中心
C.总领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山中的景色,作者从静态的角度描写了 ;从动态的角度描写了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 图。
(3)下面对短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明了东庄有很多景色优美的山
B.第二自然段只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第四自然段写了东庄山上盛产的木材、经济作物和飞禽
D.短文表达了作者对东庄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从文中画“ ”的部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1)C
(2)青山掩映下的房屋和院落的景色;院中鸡的活动;山中人家
(3)B
(4)体会到了东庄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①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②结构角度为下文说理作铺垫。(2)考查静态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C、D正确 B:错误,第二自然段只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4)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C (2)青山掩映下的房屋和院落的景色、院中鸡的活动、山中人家(3)B(4)体会到了东庄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点评】(1)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2)考查学生对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三、习作表达
10.(第七单元达标测试)习作。
气势恢宏的故宫,绵延万里的长城,风景如画的西湖……我国风景名胜众多,你一定也游览过许多地方吧?选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写一写。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并运用动态描写,写出景物的变化。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
【答案】游长城 远远的便看见,长城犹如一条长龙,盘卧在山陵上。爬上长城,看着人群来来往往,我心中便产生一种好奇心,从高出往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于是我便随着人群一起向上涌去。一路上我遇见了许多外国友人,想必他们也是久闻长城的大名,想来看看长城是怎样的壮观,宏伟。过了一会,我看见一个小房子似的堡垒,原来那就是烽火台,敌人来时,用来点狼烟的,这不仅使我想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抬头仰望天空,是如此的蔚蓝,再看看长城,仿佛还有很远很远,一直延伸到云端。由于下起了小雨,所以我不得不下去了,我仅仅爬到了835米处。哎!真是令人遗憾啊!不过看着下面的人群,我当然十分自豪。
望着人群,我想,这便是长城的吸引力。如果长城没有宏伟的气势,怎么会吸引那么多的游客?我又随着人群涌了下去……
此时我真的感受到了长城的宏伟壮观!
【知识点】写景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景的作文,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写景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③写景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故答案为:游长城
远远的便看见,长城犹如一条长龙,盘卧在山陵上。爬上长城,看着人群来来往往,我心中便产生一种好奇心,从高出往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于是我便随着人群一起向上涌去。一路上我遇见了许多外国友人,想必他们也是久闻长城的大名,想来看看长城是怎样的壮观,宏伟。过了一会,我看见一个小房子似的堡垒,原来那就是烽火台,敌人来时,用来点狼烟的,这不仅使我想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抬头仰望天空,是如此的蔚蓝,再看看长城,仿佛还有很远很远,一直延伸到云端。由于下起了小雨,所以我不得不下去了,我仅仅爬到了835米处。哎!真是令人遗憾啊!不过看着下面的人群,我当然十分自豪。
望着人群,我想,这便是长城的吸引力。如果长城没有宏伟的气势,怎么会吸引那么多的游客?我又随着人群涌了下去……
此时我真的感受到了长城的宏伟壮观!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