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12古诗三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12古诗三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4 18:01:44

文档简介

12古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己亥(gài hài)    万马齐喑(ān yīn)   恃风雷(shì chì)   
(2)我劝天公重(chóng zhòng)   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 xiáng)   人才。
【答案】(1)hài;yīn;shì
(2)chóng;jiàng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1)hài、yīn、shì(2)chóng、jiàng
【点评】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薰陶 D.
【答案】D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 改为:祭 B 改为:哀 C 改为:熏 D 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先把带“āi”字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
(1)   思    声叹气    近 悲   
(2)★在遇到困难时,与其   ,不如努力想办法克服它。
【答案】(1)哀;唉;挨;哀
(2)唉声叹气
【知识点】字形;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词义注意比较。(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1)哀、唉、挨、哀(2)唉声叹气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4.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元知 (  )
A.开始 B.构成一个整体的
C.为首的 D.同“原”,本来
(2)几时休 (  )
A.停止 B.歇息
C.不要 D.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
(3)九州生气 (  )
A.心情郁闷 B.朝气蓬勃的局面
【答案】(1)D
(2)A
(3)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1)元知: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2)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休:停止。(3)九州生气: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生气:朝气蓬勃的局面。
故答案为:(1)D(2)A(3)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5.下列诗句中“但”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死去的时候才知道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虚无的,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心里十分悲伤。但:只是。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但:只是。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但:只要。
D: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但:只是。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6.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①诗人的遗恨是   ,诗人的遗愿是   。(用原句回答)
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九州”指   ,“风雷”指   。读着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   。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这里的“抖擞”指的是   ,“不拘一格”表达了诗人   的愿望。
【答案】(1)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渴望祖国统一
(2)全国;新兴的社会力量;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3)振作,奋发;打破陈腐规则,选拔有用的人才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
故答案为:(1)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渴望祖国统一(2)1、全国 2、新兴的社会力量 3、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3)1、振作,奋发 2、打破陈腐规则,选拔有用的人才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7.阅读古诗及资料,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资料1】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浙江平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资料2】 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州,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定都杭州。赵构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寻欢作乐。
【资料3】林升传世之作并不多,有名的只有《题临安邸》和《长相思》。
(1)阅读古诗和资料,对话诗人,完成练习。
你好,林升。从题目中我知道你是在   作的诗,我猜得对吗?
你猜得很对,我诗中还提到了另外两个地点   和   ,它们分别是北宋都城和南宋都城。
(2)阅读古诗和三则资料,下列对《题临安邸》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向我们展现了杭州繁华的景象
B.诗人也很想加入这样的生活中去
C.诗中展现了南宋定都杭州后的欣欣向荣
D.古诗展现了杭州的纸醉金迷
(3)在阅读古诗和资料时,我会比较关注资料   。阅读完资料,我明白古诗中“   ”这句是来质问南宋统治者的。
(4)对于诗人的心境表述恰当的是(  )。(多选)
A.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赞美
B.古诗让我感受到了宋朝统治者的能力很强
C.古诗展现了诗人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愤怒,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D.古诗批判了统治者无视国家命运,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
【答案】(1)临安;汴州;杭州
(2)D
(3)2;西湖歌舞几时休?
(4)C;D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结合提示找地名。(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及三则资料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3)考查对诗句及资料2的理解,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及三则资料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临安、汴州、杭州(2)D (3)2、西湖歌舞几时休?(4)C D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诗中地名的掌握。(2)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3)此题考查对诗句及资料2的理解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8.甲乙两图是李明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找来的配图,一时难以判断哪幅更合适。下面就诗作和画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人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老迈的诗人回乡后凄凉的状况,与甲图中诗人形象吻合
B.乙图中诗人双目微闭,表情闲适自得。这种状态正是诗人隐居山村“不自哀”的表现
C.乙图中诗人躺在古松之下手握酒杯,不符合“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情境
D.甲图中诗人斜卧床榻,梦中不忘为大宋率兵征战,这与“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情境吻合
【答案】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及插图,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C、D正确 B错误,乙图中诗人双目微闭,表情闲适自得。这种状态与诗人隐居山村“不自哀”的表现不吻合。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及插图的理解的能力。
1 / 112古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己亥(gài hài)    万马齐喑(ān yīn)   恃风雷(shì chì)   
(2)我劝天公重(chóng zhòng)   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 xiáng)   人才。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薰陶 D.
3.先把带“āi”字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
(1)   思    声叹气    近 悲   
(2)★在遇到困难时,与其   ,不如努力想办法克服它。
4.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元知 (  )
A.开始 B.构成一个整体的
C.为首的 D.同“原”,本来
(2)几时休 (  )
A.停止 B.歇息
C.不要 D.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
(3)九州生气 (  )
A.心情郁闷 B.朝气蓬勃的局面
5.下列诗句中“但”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6.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①诗人的遗恨是   ,诗人的遗愿是   。(用原句回答)
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九州”指   ,“风雷”指   。读着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   。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这里的“抖擞”指的是   ,“不拘一格”表达了诗人   的愿望。
7.阅读古诗及资料,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资料1】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浙江平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资料2】 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州,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定都杭州。赵构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寻欢作乐。
【资料3】林升传世之作并不多,有名的只有《题临安邸》和《长相思》。
(1)阅读古诗和资料,对话诗人,完成练习。
你好,林升。从题目中我知道你是在   作的诗,我猜得对吗?
你猜得很对,我诗中还提到了另外两个地点   和   ,它们分别是北宋都城和南宋都城。
(2)阅读古诗和三则资料,下列对《题临安邸》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向我们展现了杭州繁华的景象
B.诗人也很想加入这样的生活中去
C.诗中展现了南宋定都杭州后的欣欣向荣
D.古诗展现了杭州的纸醉金迷
(3)在阅读古诗和资料时,我会比较关注资料   。阅读完资料,我明白古诗中“   ”这句是来质问南宋统治者的。
(4)对于诗人的心境表述恰当的是(  )。(多选)
A.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赞美
B.古诗让我感受到了宋朝统治者的能力很强
C.古诗展现了诗人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愤怒,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D.古诗批判了统治者无视国家命运,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
8.甲乙两图是李明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找来的配图,一时难以判断哪幅更合适。下面就诗作和画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人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老迈的诗人回乡后凄凉的状况,与甲图中诗人形象吻合
B.乙图中诗人双目微闭,表情闲适自得。这种状态正是诗人隐居山村“不自哀”的表现
C.乙图中诗人躺在古松之下手握酒杯,不符合“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情境
D.甲图中诗人斜卧床榻,梦中不忘为大宋率兵征战,这与“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情境吻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hài;yīn;shì
(2)chóng;jiàng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1)hài、yīn、shì(2)chóng、jiàng
【点评】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D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 改为:祭 B 改为:哀 C 改为:熏 D 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1)哀;唉;挨;哀
(2)唉声叹气
【知识点】字形;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词义注意比较。(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1)哀、唉、挨、哀(2)唉声叹气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4.【答案】(1)D
(2)A
(3)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1)元知: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2)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休:停止。(3)九州生气: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生气:朝气蓬勃的局面。
故答案为:(1)D(2)A(3)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死去的时候才知道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虚无的,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心里十分悲伤。但:只是。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但:只是。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但:只要。
D: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但:只是。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6.【答案】(1)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渴望祖国统一
(2)全国;新兴的社会力量;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3)振作,奋发;打破陈腐规则,选拔有用的人才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
故答案为:(1)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渴望祖国统一(2)1、全国 2、新兴的社会力量 3、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3)1、振作,奋发 2、打破陈腐规则,选拔有用的人才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7.【答案】(1)临安;汴州;杭州
(2)D
(3)2;西湖歌舞几时休?
(4)C;D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结合提示找地名。(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及三则资料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3)考查对诗句及资料2的理解,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及三则资料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临安、汴州、杭州(2)D (3)2、西湖歌舞几时休?(4)C D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诗中地名的掌握。(2)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3)此题考查对诗句及资料2的理解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及插图,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C、D正确 B错误,乙图中诗人双目微闭,表情闲适自得。这种状态与诗人隐居山村“不自哀”的表现不吻合。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及插图的理解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