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学科导学案
学校八年级上册 (编号13)
学生班级 学号 小组 姓名
主编
审核
主讲
课题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标志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观看影片,表演历史短剧、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3.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意志力的卓越、志向的远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谈谈其在今天的意义。
【学习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
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
与方法】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落实基础)
一、长征
1.原因:
2.经过
第一阶段:1934年10月——1935年1月
(1)开始:
时间:1934年10月 出发地点: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
长征初期长征路线:
转折点:遵义会议的召开
(1)时间: 年1月 地点:遵义
(2)主要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了 ,取消了 ,肯定了 ;确定 .
影响
遵义会议确立了 ,这次会议 。
第二阶段:1935年1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后的长征路线:
影响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保存了 , 使 转危为安。
※合作探究(设疑探究,解决疑难)
探究一:关于七律《长征》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1935年10月,毛泽东挥毫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豪迈的七律诗篇《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所提到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它包括了哪些重大事件?
2、根据诗中提到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三军过后尽开颜”是指红军长征中的哪个重要环节?红军长征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首诗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探究点二: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探究点三:长征精神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曾说过:“长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丰碑。”结合这首诗,谈谈你所理解的长征精神是指什么?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如何将长征精神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生活中?
探究点四:红军长征的胜利震惊了世界,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你能说说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吗?
※归纳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及时消化)
1.原因:
1.长征初期
2.过程: 2.转折点
3.长征后期
3.影响
※课堂训练
1.关于长征,美国著名作家和学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说过:“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在索尔兹伯里话中所提到的“征途漫漫的撤退”的原因是( )
A.民族危机严重,红军北上抗日
B.要锻炼红军战士的意志,提高战斗力
C.准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
D.第五次反“围缫”的失利
2.今年暑假,某中学发起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你如果是发起人之一,你设计的正确行走路线是( )
A.瑞金—泸定桥—遵义—会宁
B.会宁—遵义—泸定桥—瑞金
C.瑞金—遵义—泸定桥—会宁
D.泸定桥—瑞金—遵义—会宁
3.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是在 ( )
A、强渡乌江、夺取遵义以后
B、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以后
C、强渡大渡河以后
D、四渡赤水以后
4.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翻越大雪山
5.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 )
A.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B、取消了博古等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6.以下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总结中,正确的是(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下列哪一成语能形象地概括出这次会议所起的重要作用( )
A.焕然一新 B.生死攸关 C.光明前途 D.开天辟地
8.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吴起镇会师
C.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D.遵义会议的召开
9.历史诊断
以下是马小虎同学对红军长征一节的描述,其中出现了六处错误,你能找出来并纠正过来吗?
错在 ; 应为
错在 ; 应为
错在 ; 应为
错在 ; 应为
错在 , 应为
错在 ;应为
1.学生独学看书,通过填空(填表)梳理基础。
2.教师应将教材整合归纳,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
教师提供素材、设置探究问题,学生对学、群学,合作探究解决;展示后教师点拨,深化
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检查、纠错。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讨论纠错,典例讲评。
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讲解答题方法,点拨纠错。
【反思质疑】
(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第13课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落实基础)
一.长征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实现战略转移
2.转折点:遵义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35年1月
(2).主要内容:
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影响: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1教育网
第二阶段: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3.影响
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合作探究(设疑探究,解决疑难)
探究点一:
1.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2. 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恶劣、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少数民族的阻挠、缺少粮食给养。
3. 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1cnjy.com
探究点二:
中共诞生于1921年,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时,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几次严重的错误。先是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大革命失败,接着又出现了博古等人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后,革命从此一步步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探究点三: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21·cn·jy·com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刻苦学习,艰苦奋斗;不畏挫折,自强不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探究点四:
一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二是广大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支持。
※课堂训练
1.D 2.C 3.B 4.A 5.D 6.C 7.B 8.C
9.(1) 错在 1933年10月 ; 应为1934年10月
(2) 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应为 中央革命根据地
(3) 错在“右”倾投降主义; 应为“左”倾冒险主义 (4) 错在 四渡赤水; 应为强渡乌江
(5) 错在巧渡金沙江, 应为 四渡赤水河 (6) 错在陕西;应为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