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09:14:27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是礼治社会,礼仪是一个国家或者个人最高的行为准则,楚国国君自立为王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册封,当然,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礼仪”的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肯定。孔子编撰《春秋》是为了明确等级制度上下尊卑关系,以稳定社会,达到社会和谐,如果孔子承认了楚国国君为王的实事,那么也就代表孔子自己先违背了自己遵从的“礼”。所以在孔子改《春秋》时一直称楚国国王为楚子、楚人,综上可知孔子此举目的是维护等级秩序,C项正确;《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孔子此举目的并非实录历史事实,排除A项;孔子编撰《春秋》坚持称楚王为“楚子”,无法达到提升周王权威的效果,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将各诸侯国的文化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强调文化差异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一般墓中只有少量陶罐”“但有些墓中却有陶器、石纺轮、石刀、骨凿、骨针等工具,或骨饰等装饰品”等可知,当时该地已产生贫富分化现象,B项正确;贫富分化出现在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阶级属性,因此也无法反映当时阶级矛盾发展走向,排除C项;材料没有国家初始形态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保持了与远古神祇圣哲强烈联想的这个称呼”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最早确立皇帝制度,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C项正确;秦朝确立了官僚政治,家国同构的特点还有体现,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秦朝通过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但郡县制与远古神祇圣哲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一个制度,无法体现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鲜卑族与汉族、贵族与士族结合”“阶级的统一”“北朝的门阀制度与南朝的门阀制度相一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者意在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B项表述中,“加剧了农民与地主的对立”,单纯从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和社会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中期以后,随着夜禁的松弛,大量灯具在坊市中的使用有利于夜间秩序的维护与市场的正常运转,从而推动了夜市的繁荣。为我们研究唐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视角,D项正确;根据材料及史实无法得出唐朝城市都具有这种“普遍面貌”,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关于坊市制度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未体现政府扶持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三彩不仅出现在长安等中国地区,还出现在新罗、奈良,反映了唐三彩也传播到了古代朝鲜和日本,唐文化在东亚的影响力巨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文化对于其他国家影响,没有涉及异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有唐三彩出现地,没有其他文明象征,无法得出瓷器已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外交流,不是民族间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太祖决意要用文官取代武人统治,尽革唐末五代弊政。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解除宿将兵权,加强宰相权力,削弱枢密使大权,尽量用文臣作知州,加强监督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推行崇文抑武政策,B项正确;宋朝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排除A项;宋朝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维护统治,排除C项;全国行政系统趋于紊乱,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四大中央机构之一”“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机构为宣政院,它是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C项正确;元朝中书省为中央行政机构,直接管辖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理藩院是清朝政府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排除B项;元朝宣慰司为行省和郡县间的承转机关,分道掌管郡县,管理军民事务,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二程重视宗谱的作用,宗谱有利于在社会生活中尊祖敬宗,是儒学世俗化的体现,与先秦儒家具有内在一致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二程主张受到官方推崇而失去了活力的信息,排除B项;突出三纲五常的作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二程的主张并未背离先秦儒家的伦理理念,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马欢是郑和使团的成员之一,其著作中记载的“逐一议价”“随写合同价数,彼此收执”“毫厘无改”等说明郑和使团在当地与商人进行了平等贸易,该史料可以用来证明当时中国同外国的友好平等交流,C项正确;仅凭材料中的记载无法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排除A项;马欢随郑和出海,并不属于私人海外贸易范畴,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同亚非建立起广泛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清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藩院是清代设立的处理民族事务的机构,而根据材料“理藩院在组织上还设有俄罗斯馆、巴达克山(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境内)馆等管理对外事务的机构。巴达克山曾扭送大小和卓叛乱分子交付清军处置”可知,理藩院还处理部分外交事务,A项正确;中央设立专门外交机构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设立总理衙门,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未提及其它机构,因此并不能根据材料反映出理藩院与其它行政机构职责有交叉之处,排除C项;材料中仅仅替代了理藩院的职能,并不能说明当时理藩院使得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得到了有效维护,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阳铁厂产品销售不出去的原因是部分国民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不信任以及西方工业品占据大部分市场,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D项正确;洋务企业受到外商抵制只是材料反映的部分信息,排除A项;洋务派进行相应建设也需要优先考虑产品质量,不能说缺乏合作精神,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汉阳铁厂的产品质量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0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辛丑条约》的历史信息。《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项正确;“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通商口岸”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了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B项;“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的电文强调帝制结束,共和实现;社论认为革命成功,共和实现;北伐部队的告示强调东南各省光复之后,虽然国家尚未太平,但是光复省份已经实现了共和,这说明在武昌起义后,拥护革命的群体关注的重热点是革命之后到来的共和,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民众对民主共和思潮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问题,排除C项;武昌起义后,社会秩序并不稳定,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的中国。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45年”“还我河山百二城”和所学可知,该事件是对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描述,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1949年解放战争全面结束,排除B项;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结束,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土地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体现了中国在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使国际秩序朝着更加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中国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排除A项 ;结合所学,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对外工作上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其中包括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但材料只说了“一带一路”,不能体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而不是改善周边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7.(1)主张统一。(2分)
秦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文字。(任意3点)。(答对一点得2分,三点得6分)
(2)主张大一统,尊崇儒术。(2分)
标志着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2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定于一”“一同天下。”“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一匡天下。”可知这些思想家都主张统一。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同时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与文字。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春秋》大一统者,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得出董仲舒主张大一统,尊崇儒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主张获得了汉武帝的赏识,从此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也标志着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18.(1)来源:生物进化论。(1分)
来源:吸收古代民本思想;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学说。(4分)
不同:严复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制。(4分)
(2)过程:从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
核心内容:民主和科学。(2分)
【详解】(1)来源:根据材料“严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可知生物进化论。
民权主义来源:根据材料“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可知吸收古代民本思想;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学说。
不同:结合所学可知,严复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制。
(2)过程:根据材料“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可知从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核心内容: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可知,“最后的觉悟”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
19.(1)原因:列强的经济入侵;西方饮食习惯的影响;工业化生产的刺激;铁路运输提供的便利;新闻报刊的宣传。(任答四点即可)(答对一点得2分,四点得8分)
(2)影响: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改善国民的饮食质量,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答出三点)(答对一点得2分,三点得6分)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后期以后的中国。据材料“洋商在汉口建立蛋厂”可知,列强的经济入侵;据材料“配合欧美以鸡蛋为主的饮食习惯”可知,西方饮食习惯的影响;据材料“然后利用机器制咸蛋品后销往海外,我国鸡蛋产量因此大增”可知,工业化生产的刺激;据材料“于铁路沿线村庄大量收购鸡蛋”可知,铁路运输提供的便利;据材料“《申报》多次刊载关于鸡蛋营养价值的文章”可知,新闻报刊的宣传。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后期以后的中国。据材料“由于兴办蛋厂利益颇丰,我国民族资本企业也纷纷效仿”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据材料“蛋品产业在二战之前即已高达中国出口排名的第二或第三位”可知鸡蛋出口的增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据材料“蛋品产业在二战之前即已高达中国出口排名的第二或第三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蛋品稳居龙头之位”可知,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据材料“《申报》多次刊载关于鸡蛋营养价值的文章”可知鸡蛋营养价值高,有助于改善国民的饮食质量,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20.(1)1931年:可乐喝到口,抗日精神留(2分);1945年:可乐可乐,日本投降,全民欢乐。(2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推动了中美贸易的发展,使得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3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开放力度较小,面对出现的新鲜事物,人们的思想仍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可口可乐本身质量的担心,因此在80年代对可口可乐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可口可乐公司最终实行中外合资。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邓小平南方讲话,解放了思想。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与世界市场相互依赖,紧密联系,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迅速,积极向中西部地区扩大投资,形成了“点、线、片”结合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借助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市场。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有利于中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3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故可借可乐喝进行抗日宣传,可以“可乐喝到口,抗日精神留”作为宣传语。结合所学,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民心振奋,故可以“可乐可乐,日本投降,全民欢乐”作为宣传语,符合时代特征。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1978年12月,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正式宣布重返中国”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推动了中美贸易的发展,使得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根据材料“1981年可口可乐在北京工厂建成之后,很快有了不同意见”“中国的汽水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吗?不能满足外国人的需要吗?非要喝可口可乐?简直是卖国主义。”“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1983年又有卫生部门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 ”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开放力度较小,面对出现的新鲜事物,人们的思想仍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可口可乐本身质量的担心,因此在80年代对可口可乐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根据材料“最后采取合作办厂,中美各控股50%,组成一个合作企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可知可口可乐公司最终实行中外合资;根据材料“1993年可口可乐公司与原轻工业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提出了一个基于‘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原则的长期发展规划。”并结合所学可知,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邓小平南方讲话,解放了思想。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根据材料“中国艺术家在可口可乐弧形瓶上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脸谱。”“2017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130亿美元,建厂45家,系统员工总数超过45000人,其中99%为本地员工。中国市场的贡献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极大,而且还在日益增长。”可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与世界市场相互依赖,紧密联系,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迅速,积极向中西部地区扩大投资,形成了“点、线、片”结合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借助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市场。最后进行总结,根据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可以体现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可口可乐的发展也有利于中美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1. 本试卷共6页,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 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 Ⅰ 卷 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分封制下, 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 侯、 伯、 子、 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 “子男之田”。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 争当华夏盟主, 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 “楚子”。 孔子此举目的是 ( )
A. 实录历史事实 B. 提升周王权威
C. 维护等级秩序 D. 强调文化差异
2.考古资料显示,甘肃省某遗址发现的大部分墓葬有随葬品,一般墓中只有少量陶罐, 但有些墓中却有陶器、 石纺轮、 石刀、 骨凿、骨针等工具, 或骨饰等装饰品。 这反映出当时该地 ( )
A. 母系氏族进入繁荣时期 B. 已产生贫富分化现象
C. 阶级矛盾逐步走向激化 D. 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
3. 在历史课上, 一位学生在评价秦朝确立的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它) 保持了与远古神祇圣哲强烈联想的这个称呼,恰当地象征了一个人的政治成就。 该制度 ( )
A. 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 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D. 促进了文化交流交融
4.某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与汉族、 贵族与士族结合了, 使北魏政权的民族对立逐渐向阶级的统一过渡, 北朝的门阀制度与南朝的门阀制度相一致了。 该学者意在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 ( )
A. 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B. 加剧了农民与地主的对立
C. 使南北朝政治军事对立逐渐消失
D. 旨在实现民族和社会平等
5. 《长安志》 中记述了唐中期长安城内, 临近春明门的崇仁坊 “昼夜喧呼, 灯火不绝” 的热闹景象。 而这种现象并非京都长安城内所独有,在水路交通枢纽城市扬州, “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夜市千灯照碧云”。 唐朝城内灯具的大量使用( )
A. 展现了盛唐城市的普遍面貌
B. 反映当时市坊制度开始松动
C. 说明政府积极扶持商品经济
D. 提供研究古代商业发展视角
6.唐三彩是唐代陶瓷中的珍品,其外传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创新。 据下图可知 ( )
A. 异域文化深刻影响中国文化发展
B. 唐文化在东亚的影响力巨大
C. 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D. 唐朝各民族间经济交流频繁
7.唐末,经过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扫荡,许多世家大族纷纷垮台。 北宋建立后, 宋太祖决意要用文官取代武人统治, 尽革唐末五代弊政。为此,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解除宿将兵权,加强宰相权力,削弱枢密使大权,尽量用文臣作知州, 加强监督机制等。 这( )
A. 形成了大一统政治格局 B. 反映出崇文抑武政策推行
C. 以富国强兵为主要目标 D. 使全国行政系统趋于紊乱
8. 下图所示为对元朝某机构的描述。 该机构是 ( )
A. 中书省 B. 理藩院 C. 宣政院 D. 宣慰司
9. 北宋思想家程颢指出,“修宗谱使人不忘本,而识祖源,祢流祖。……若三代不修其谱,诚为不孝,非人道也”; 程颐则更具体指出了修宗谱的作用, “谱之修所以明一本而浚其源, 尊祖而敬宗也。究万派而清其流, 别亲疏之远近也”。 可见,北宋时期二程的主张()
A. 体现了儒学世俗化倾向 B. 受到官方推崇而失去了活力
C. 突出了三纲五常的作用 D. 背离了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念
10. 明代航海家马欢作为翻译多次随郑和出海, 其著作 《瀛涯胜览》记载:若宝船到彼 (古里佛,位于今印度西南部) 先将带去锦绮等货,逐一议价已定,随写合同价数,彼此收执 毫厘无改 毫厘无差。 该记载说明当时 ( )
A.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 私人海外贸易得到朝廷允许
C. 中外友好平等交流 D. 中国同亚非建立起广泛联系
11. 清代设立理藩院,在广大蒙、 藏、 维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几乎都派有理藩院官员。 理藩院在组织上还设有俄罗斯馆、 巴达克山 (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境内) 馆等管理对外事务的机构。 巴达克山曾扭送大小和卓叛乱分子交付清军处置。 据此可知,清代理藩院 ( )
A. 主要处理民族事务与部分外交事务
B. 是中央设立专门外交机构的开始
C. 与其他行政机构职责多有交叉之处
D. 使少数民族自主权得到有效维护
12. 张之洞在汉阳铁厂快要建成时说:“中国创成此举,便可收回利权。 各省局、 厂、 商民所需,即已甚广……此后钢铁炼成,不患行销不旺。”然而李鸿章则认为 “造路专任洋匠,彼以华厂试造,不若洋厂精熟可靠”, 所以不能买汉阳铁厂的铁轨。 由于找不到销路,张之洞请上海的洋行试销自产的钢铁,但也遭到了抵制。这一现象 ( )
A. 说明洋务企业受到外商抵制
B. 反映了洋务派之间缺乏合作精神
C. 说明洋务企业产品质量不行
D. 反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
13.“沙俄得 13037万两,占总赔款数的 29%。德国 9007万余两,法国7087万余两, 英国 5062 万余两, 日本 3479 万余两, 美国3293 万余两, 意大利 2661 万余两,其余部分由奥、 比、 荷、 西等国分食。” 与上述赔款相关的条约 ( )
A. 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通商口岸
B. 实现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C.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
14. 下表为武昌起义后拥护革命的一些言论。 这些言论能够说明( )
孙中山电文 (清帝) 今既宣布退位, 赞成共和, 承认中华民国, 民国目的亦已达到
《民立报》社论 政治修明之朝, 依于民主立宪之成立。 革命既成, 共和自现。周道如砥
沪军北伐部队的告示 东南各省次第光复, 虽未睹太平之风,实已享共和之福
A. 民主共和思潮已为大众所接受
B. 共和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C. 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 稳定社会秩序得到重建
15.著名政治家柳亚子在1945 年为庆祝某重大历史事件而创作的一首诗中写道: “还我河山百二城,阴霾扫尽睹光明。”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 解放战争全面结束
C. 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D. 土地革命顺利开展
16. 2023 年 10月第三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是庆祝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 10 周年最隆重的活动, 也是各方共商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的重要平台。 论坛主题是 “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 ( )
A.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B. 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C. 按照 “与邻为善、 与邻为伴” 的方针改善周边关系
D. 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 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怎么才能安定,孟子对日:“定于 一”。
《墨子》 中说: “一同天下。”
《荀子》 中说: “一天下,财万物, 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韩非子》 中说: “一匡天下。”
材料二 《春秋》 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 概括材料一中思想家共同的政治主张,并指出秦统一之后采取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8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并分析董仲舒的主张对儒家思想发展的影响。 (4分)
18.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倡导维新的人物, 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 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复就物竞天择、 弱肉强食、 优胜劣败、 适者生存的原理, 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 孟子便主张民权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 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 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 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 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忧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1) 据材料一,先指出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再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同。 (9分)
(2) 据材料二,概括国人对西洋文明觉悟的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最后的觉悟” 的核心内容。 (4分)
1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 禽蛋向来为珍贵食材。 鸭蛋因抗温性强, 保质期比鸡蛋长,又可以在河湖大量养殖, 集中贩卖, 因此我国城市地区长期以食用鸭蛋为主。 19世纪后期, 洋商在汉口建立蛋厂,配合欧美以鸡蛋为主的饮食习惯, 于铁路沿线村庄大量收购鸡蛋,然后利用机器制成蛋品后销往海外, 我国鸡蛋产量因此大增。 这无意间扩大了城市的鸡蛋供给, 城市饮食遂出现变化。 期间, 《申报》 多次刊载关于鸡蛋营养价值的文章,称鸡蛋为 “最佳食物”。 在此现代化的论述下,鸭蛋逐渐退居二线。 由于兴办蛋厂利益颇丰, 我国民族资本企业也纷纷效仿, 到1919年时, 华商蛋厂已达百家之多。 在华商茂昌公司的联络下,1934年蛋厂已成立联合组织, 该组织与英国粮食部签订合约, 实际上垄断了中英之间的蛋品贸易。 蛋品产业在二战之前即已高达中国出口排名的第二或第三位, 在国际市场上, 中国蛋品稳居龙头之位。
----摘编自张宁 《从鸭蛋到鸡蛋---近代中国城市的禽蛋消费》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禽蛋消费变化的原因。 (8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蛋品行业发展的影响。 (6分)
2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3 分)
材料 可口可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 深受年轻人喜爱。 以下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927年, 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 “蝌蚪啃蜡”,古怪的味道, 加上古怪的名字,这种饮料的销售情况自然很差。 在第二年,这家饮料公司公开登报, 用 350 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译名。 最终, 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击败了所有对手, 拿走了奖金, 而这家饮料公司也获得了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乐。
1948年上海成为可口可乐海外首个销量超百万标箱的城市。 在2年后,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 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自此之后的30年内, 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
1978年12月,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正式宣布重返中国, 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签订了协议可口可乐撤离大陆30年后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1981年可口可乐在北京工厂建成之后, 很快有了不同意见, 一位老同志先发话了: “中国的汽水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吗 不能满足外国人的需要吗 非要喝可口可乐 简直是卖国主义。”
1982年1月 30 日, 商业部通电全国, 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1983年又有卫生部门提出: “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 不符合卫生要求。”
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想把浓缩汁厂也建到中国来, 由于配方保密,美方要求这个厂由可口可乐独资,但在当时中国尚不允许外资独资, 最后采取合作办厂,中美各控股 50%,组成一个合作企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
1993年可口可乐公司与原轻工业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提出了一个基于 “真诚合作、 共同发展” 原则的长期发展规划。 至此, 可口可乐公司在华投资已经实现了从广州、 北京等 “点", 发展到东部沿海一线, 最后到覆盖全国一片的发展历程。 可口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 可口可乐公司精心策划了一次名为“向民间艺术致敬” 的展览, 中国艺术家在可口可乐弧形瓶上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脸谱。
2017年, 可口可乐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130亿美元,建厂45家,系统员工总数超过45000人, 其中99%为本地员工。 中国市场的贡献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极大,而且还在日益增长。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为 1931年、 1945 年可口可乐在中国销售编写一句广告语。 (4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改革开放以来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加以阐释。 (9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