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必修2导学案:第7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3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生物必修2导学案:第7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3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31 00:1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3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
知识点 教学突破策略 学习技巧点拨
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结合种群的概念让学生自学物种的概念;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判断物种 结合种群概念自学物种概念;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判断物种
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让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共同进化,并分析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通过具体事例理解共同进化,并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是指能够在①相互交配并且产生②后代的一群生物,简称“种”;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③的现象。
2.隔离包括④和地理隔离两种类型;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⑤,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⑥的现象。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⑦,⑧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概念:⑨之间,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形成的原因是生物的进化,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1.(2014年绵阳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2014年岳阳月考)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3.(2014年灌南期中)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D.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4.(2014年商丘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B.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2014年鹰潭期末)下图表示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知识点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种群与物种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请列表说明。
2.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在对种群影响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殖隔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殖隔离的结果是什么
例1 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的某些个体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自然条件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知识点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当中,怎样的个体才会生存下来 为什么 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害 为什么
2.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生物进化理论仍然在发展吗
  例2 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进化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1.(2014年吉林期末)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生物不一定发生了进化
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和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3.下列有关共同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是指各种生物在生存斗争中一起进化
B.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但猎物对捕食者无此作用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D.个别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对其他物种的进化没有影响
4.(2014年广灵期末)Ⅰ.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的概念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代表了 。
(2)图中②是指 。
(3)图中③是指 。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Ⅱ.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上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        、           。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是生物进化的       。
(3)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加剧,一部分个体被淘汰。
Ⅲ.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的频率是    。如果该种群足够大,虽然出现个体迁出现象,但是整个种群不存在基因突变,个体间也随机交配,自然选择也没有发生作用,那么该种群基因A的频率会不会改变         。
                                        
                                          
                                          
知识点 教学突破策略 学习技巧点拨
转录、翻译的过程及二者与DNA复制的异同比较;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及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注意转录和翻译过程中每一步骤及其所涉及的知识的内在联系 对照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异同点;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采用类比推理、图表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变异的类型和应用 通过对比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理解可遗传变异的特点
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和染色体组概念辨析 采用对比方法引导学生辨析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关系 由染色体组数的判断理解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和计算 列举人类遗传病类型及遗传特点、判断方法 分析遗传系谱图,识记常见病遗传特点
生物进化理论比较 对比不同进化理论,引导学生揭示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不同 对比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试说明基因与性状具有怎样的关系。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对基因的“量”和“质”(种类)有何影响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主要有哪些方面
知识点一: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
1.请完成下表,比较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方法。
名称 原 理 方 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2.选择育种方法通常要视具体育种目标要求、材料特点、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请简单描述如何选择育种方法。
例1 有两种柑橘,一种果实大但含糖量不高,另一种果实小但含糖量较高,如果想要培育果实大且含糖量高的品种,比较科学有效的方法是(  )。
A.单倍体育种      B.人工诱变育种
C.杂交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知识点二:有关基因频率的拓展应用
1.有哪些因素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发生进化吗
  2.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形成新物种吗
例2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材料 抗生素是人类抵御细菌感染类疾病的主要武器。但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刊登论文说,研究发现一种含有NDM-1基因的“超级病菌”能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该基因位于一个140 kb的质粒上。质粒可在同种甚至异种细菌之间“轻松”复制,霍乱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大肠杆菌身上获得了对四环素的抗药性。携带NDM-1的质粒在细菌之间的传递可使细菌获得耐药性。
问题1:根据资料描述的特点,可以判断含有NDM-1基因的生物是什么
问题2:所有的“超级细菌”都是由普通细菌变异而成的,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什么
问题3:“超级细菌”是如何出现的 如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超级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