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B
A
D
B
A
C
B
D
B
C
D
B
1.B
【解析】考查汉代儒学思想的社会化。根据材料“以孝治天下”“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在乡里的学
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选史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等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促进了汉代儒学的社会化,故选B项。A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崇尚
“孝道”,并不等于能够保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故排除C项,“孝道”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扩展为社会伦理,
故排除D项。
2.D【解析】考查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根据材料“北面官不用汉人,南面官则契丹人和汉族地主阶级的上层
分子都有”“北面官管宫帐、部族、属国、兵机、武铨、群牧等事情,南面官管汉人州县、租赋、汉人军马、文
铨、丁口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
“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建立了两套行政体制。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一种特殊制
度,担任者一般是契丹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唐代制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
人的机构。这有利于级和民族关系,加强统治,故选D项。A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
映,故排除:C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3.C
【解析】考查中国共产党。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8月1】日,《红色中华》刊文《欢送兴国
模范师全体加人红军开赴前线消灭敌人》,承点报道了1933年红五月扩红运动中,兴国模范师全师上前
线的光荣壮举,同时介绍了兴国模范师上前线后改编和训练的近况。文中配发赵品三的漫画《整师整师
的加入到红军中去》,画面用数队模范师上前线的队伍,表现在兴国模范师影响下苏区各县的模范师、榄
范团纷纷酒上前线,参加革命战争的热烈气氛,这一现象彰显了当时苏维埃政权较强的动员能力,获得越
米越多民众的拥护,故选C项。193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与材料时间不
符,故排除A项:】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事实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工农武装割据”才逐渐得到全
党认同,故排除B项: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就取得了胜利.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4.B【解析】考查新中国经济。根据材料“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1952年全国增产:节约总值达到31.7亿元,其中增产总值达到11.6亿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有利于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国家的T业化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故选B项。A项材料并未反映,
故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所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5.A【解析】考查中世纪教权和王权。根据材料“中世纪欧洲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
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冲突的政治力量”“国家法律保护教会利益: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王权和教权的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
序,故选A项。“民主政治”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B项:“开始”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D项说法过
于绝对,故排除。
6.)【解析】考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根据材料“1930年3月12日”“当他们的队伍经过时.村民潮水般加入
他们的队伍”“当他们到达海滨丹地时,远征的队伍达到儿千人之多”“这种破坏食盐专卖法的狂热席卷
了整个印度,食盐这种违禁品也在各村庄和城镇公开销售”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推动
了印度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的增强,故选D项。A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放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故
排除:印巴分治发生在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7.B
【解析】考查冷战前后的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专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流动进行记录的国际收支账户”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账户开放度”体现了国际市场自由贸易的程度,根据图片信息米看,在
冷战时期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家间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比较紧张,经济全球化
发展较为曲折,国际自由贸易的程度较低。冷战后,随着国家间关系的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
际自由贸易的发展,从而加深了国家间经济依赖程度,故选B项。A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材料中发
达国家还是占据明显优势,故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8.A【解析】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
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周王掌握大中诸侯国大多数卿士的任命。而到了春秋晚期,诸侯的卿士不再向周
天子申报,不再接受周天子册命,这反映出周王权力日趋衰落,故选A项。周天子并未对地方实行集权
统治,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才流动,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周王对诸侯国卿士任命的变化,
没有反映中枢权力的变化,故排除D项。
9.C
【解析】考查古希腊政治。根据材料“谄媚平民”“极端民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民主制强
调民主自由和公民的权力,但公民的权力却又无限扩大,民主成为一种集体的僭政。这正是民主走向极
端的苦果,它是伴随着极端民主制的形成而产生的。亚里士多德对此进行了批判,故选C项,排除B项。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第】页(共2页)】
B
CS扫描全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