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10:07:18

文档简介

荆市2023一2024学年度学期别末
高一年级学业水检测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先看意象和物象的关系。
②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
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
象,是物象。
③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
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
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
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
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
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④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
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
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⑤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
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如建筑、
器物、服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⑥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
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
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
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
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辛弃疾《贺新郎》:“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
风味。”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柳丝无力袅烟空”,
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
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判市2023一2024学年度学期别末
高一年级学业水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中国诗歌意象的意义指向只是“相对稳定的”,并非“固定不变”。
2.D【解析】“西方更重视个性自由”于原文无据。
3.A【解析】A项没有“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或“将另一物象
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的加工创造。
4.①先提出本文话题:意象和物象的关系:②然后阐述意象的概念和分类;③接着分析创造
意象的不同方式;④最后总结: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每点1分)
5.①“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非常丰富,因而在不同的诗歌中,其意义指向也
各不相同,但是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月亮”就是思乡情感的载体,有着约定俗成的文
化意义。②正因为“月亮”意象所自带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指向性,使得游子在接触这一意象
的刹那间,能够迅速进入某种预设好的意义空间之中,无需过多思索就能直接进入一种约定
俗成的共时性审美情境之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每点3分)
6.D【解析】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不准确。这篇小说既歌诵了知青的献身精神,也表现了对苦
难价值的反思。
7.C【解析】A项“说明场长很重视科学”表述不当。B项“渊博知识”是作者的调侃之语。
D项“贪图安逸”表述不当。
8.①不讲科学,盲目蛮干。当“我们”制菌肥实验连续四次失败后,他迫不及待地逼迫大家
重新挖地、烧荒、锄草和播种。②专横独断。希望大家每时每刻劳作在土地上,会计、秘书
也只能利用工余时间做账、写材料,引起大家的强烈不满。③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一上地
就高兴,干活比年轻人更卖力。④具有英雄特质和献身精神。身经百战而不躺在功劳簿上贪
图享受,在和平年代仍以拼命的精神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
2分,答对三点得4分》
9.①主题层面,小说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知青们怀揣着争当英雄的豪迈理想,响应建
设祖国的庄严号召来到茅草地,希望用双手改变这里荒凉贫瘠的现状,但是面对农场艰苦的
生活和艰辛的劳动,往日垦荒的庄严和神圣之感逐渐消失殆尽,理想濒临破灭。②人物层面,
小说表现了张种田性格的复杂性。张种田身上闪耀着老一代干部朴实善良、迎难前行的人性
光辉,但他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崇尚蛮干,最后注定会遭遇失败。(每点3分,意思
对即可;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BEG
11.C【解析】“知所以易之”中的“易”意为“改变”。
高一语文答案第】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