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5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5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10: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安市5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请考生核对条形码信息,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立即停止答题,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尚书·尧典》载:舜任首领后,建立管理机构设官分职,任禹作“司空”平治水土;弃为“后稷”,播司百谷;皋陶作“士”,主管刑罚。这反映出当时(  )
A.等级观念已经形成 B.集权政治尚未实现
C.早期国家雏形出现 D.法家思想开始萌发
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下列选项不属于周王举措影响的是(  )
A.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基础 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C.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上的矛盾 D.推动了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形成
3.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说明孔子( )
A.主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 B.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
C.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 D.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
4.有学者提出“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唐朝自安史之乱至唐亡,仍存在了152年。由此可知(  )
A.藩镇外重内轻威胁了君主专制 B.藩镇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藩镇的设置导致分裂割据局面 D.藩镇的设置维持了唐朝的统治
5.有学者指出,宋诗平易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而尚意,绘画由外向内一路演变,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宋代审美风尚体现了(  )
A.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B.个体意识的初步觉醒
C.程朱理学的理性之美 D.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
6.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元杂剧(  )
A.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 B.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
C.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D.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
7.汉武帝在位时,大臣孔仅建议:“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砍)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这一建议旨在(  )
A.平抑物价 B.增加政府收入 C.改革币制 D.整顿社会风俗
8.赵州桥凝聚了一代桥梁工匠李春的智慧、汗水和心血,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空腹式单孔圆弧拱石桥,千余年来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冲击考验,至今巍然屹立。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战国时赵国交通事业发达 B.隋唐已处于古代建筑成熟期
C.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先进 D.明清桥梁建造技术世界领先
9.在宋代,先秦时期贵族社会的祭祖礼仪,借助士人的诠释与实践,形成了新的规范,在士人之间传播,并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这可以说明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纲常伦理 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出社会生活
C.新儒学兴起并呈现平民化倾向 D.思想界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10.奏折在康雍两朝都是皇帝亲笔御批,从不假手于人。到乾隆朝,一些内容并不十分重要的奏折,通常先由乾隆帝进行简单的批示,然后再将其发交军机处,由军机处根据奏折内容草拟具体详细的处理意见。这种变化表明( )
A.军机处的职权有所扩大 B.军机处已成为中枢机构
C.奏折制约官僚作用显著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11.山东平阴县朱家桥村落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用于农作的石斧、石刀、蚌镰、蚌刀等,有用于手工业生产的石锛、铜斧、骨锥、角锥、蚌锯等,有用于纺织的陶纺轮、石纺轮等,有用于渔猎的网坠、骨镞、铜镞等。虽然数量不多,但门类齐全。这表明,这一村落( )。
A,居民经济状况具有均等性 B.生产经营具有自给自足性
C.形成和发展具有连续性 D.属于典型的红山文化
12.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13.1925-1927年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在组织上、数量上、质量上都有一个稳健的提升;南方地区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也蓬勃发展。这主要得益于( )
A.国民大革命运动的推进 B.三民主义思想的感召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14.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不久,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成立了“马路联合会”,广东成立了26个现代工会组织,北大学生建立了十多个学生组织。这说明五四运动( )
A.促进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B.促进中国各阶层力量的联合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形成 D.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
15.1961年5月中央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并要求1961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这种逆城市化的举措( )
A. 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益 B. 促进了人口的自然流动
C. 缓解经济过热带来的压力 D. 推动了产业布局的调整
16.“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
A.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 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C. 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均为必考题,共4大题52分。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7.(14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的痛,这场战争虽然没有八国联军侵华所带来的记忆深刻,也没有甲午中日战争所造成的后果严重,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摘编自《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是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政治民主化…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国家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4年)六年间,海军竟然只舰未添。原本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却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的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何“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4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4分)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材料二: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并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后按要求回答。
材料一 宋元时期,南北交通改善,为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税赋方面大量征收纺织品。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徙,为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同时也将北方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到江南地区。1289年,元世祖又“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布十万匹”。在此情况下,棉纺业在各地广泛兴起,元代棉花已能与丝、麻纺织原料鼎足而立。
——摘编自杨敏《宋元江南纺织手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二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漕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
——摘编自商宇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纺织手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你对宋元经济发展的启示。(4分)
(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影响最大的两大政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以及斗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大问题。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国共两党活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实践与社会环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高一历史答案
1-5DCBDA 6-10ADCCB  11-16CCDADC
17.【答案】
(1)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的各项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3)原因:腐败严重;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建设或清军军备陈旧。
18.【答案】
(1)职责: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用: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
(2)表现: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对外交往活跃,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对世界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任答三点)
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开明的民族、外交和文化政策;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任答三点,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适当得分)
19.【答案】
(1)社会背景:宋元时期,国家实现了统一(或局部统一);南北交通有了较大改善;北方人口南迁;政府重视纺织手工业的发展。
(2)影响: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助推了南方地区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扩大了漕运和海运的规模。
(3)启示: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对政治、文化发展具有连带性;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
20.【答案】
示例:
论题: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阐述:(1)孙中山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建立了专制独裁统治,最终丧失民心,导致政权垮台。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足国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先后与国民党进行两次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探索并实践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不断加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政权建设;通过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总之,任何政党的政治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进行积极探索,否则必然会失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