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10:13:02

文档简介

十堰市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C2.B3.C4.A5.D6.D7.A8.D9.A10.B11.C12.C13.D14.B
15.A
16.(1)相同点:都由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都曾作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4分)
(2)特征: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变化较频繁;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地方行政
区划层级以二级制和三级制为主,不断变化。(6分)
原因:疆域的变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吸取前代王朝的经验教训。(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
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7.(1)历史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新式学制的
推广及留学潮的出现;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辛亥革命的爆发,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孙中山
政治思想的提出和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广泛借鉴中外经验;设立专门的考试管理机关;通过立法推进改革。(4分,答出两
点即可)
简评:有利于提升公务员的素质;有利于推动近代政治民主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但未能
真正、全面实施,不可能杜绝任人唯亲等弊端。(4分,积极、消极各答一点即可)
18.(1)演变:由地方自治变为地方治理;地方政府的作用角色变化。(2分,答出一点即可)
原因:地方自治的弊端凸显;二战以来公共服务范围扩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中央
政府试图不断加强中央集权。(5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2)特点:强调政府、社区与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部分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
和私人部门提供了部分公共服务;社区政府享用“一般权限”原则。(4分,答出两点即可)
积极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
低。(4分)》
19.示例
论题:世界市场的拓展推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不断发展。(2分)
论述: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不断拓展,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世界性的生产分工逐
渐出现:欧洲生产手工业产品,非洲提供劳动力,美洲提供原料,亚洲提供奢侈品。世界经济
发展,初步形成了早期的国际分工,这影响了各地区未来社会的发展。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
与不同的分工,促进了货币的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欧洲从美洲获取金银,再用金
银换取亚洲的瓷器、香料、纺织品等,明后期,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欧洲、非洲、美洲之
间的大西洋三角贸易则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与广阔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制造业的
迅速发展。(8分)
总之,世界市场的不断拓展,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
不断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4-239B·十堰市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
12024年1月)
本试题卷共6页,共19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1689一1690年,英国议会将拨付给国王的永久性收人作了划分:一部分供王室和政府的日常
开支,一部分则用于战争等非常财政支出。威廉三世在1695年12月月底召开的议会上,发
言说,“目前王室专款的金额无法维持我的正常生活了,你们应该对此表示关注”。这从侧面
反映出当时
A.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步完善
B.君主立宪制受到了冲击
C.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得到维护
D.国王试图挑战议会权威地位
2.图1为一幅版画,刻画了1939年根据地农民出工的情景。版画所示的历
史事件有利于
A,边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
B.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成功
C.解放区维护人民民主政治权利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
3.梁启超在《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中反思戊戌变法运动时说:“为了防止别
图1
人争权而把他应有的权力收掉,必然导致大家讳忌争权而遇事推诿,其恶果是‘因噎而废食者
必死,防弊而废事者必亡’。”材料旨在说明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C,维新派改革措施的失当
D.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
4.唐代的取士制度主要有常科和制举两大系统。常科指在规定时间内考试与录取;制举由天子
下诏,内外官举荐,不定期举行,内外官的举荐,可称“他荐”,他荐之外,还有自荐,亦即“自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24-239B·
举”。据此推知,唐朝推行“制举”最有可能是为了
A.选拔特殊才能之人
B.使文官成为官员主体
C.促使科举制度最终完善
D.结束贵族政治历史
5.美国文官制度建立后,历任美国总统仍会受到种种压力,自觉或不自觉地要酬谢其支持者,任
命一些照顾性官员。有些总统往往故意保留许多肥缺,不急于补充,以此作为获得支持的筹
码。这说明美国
A.文官阶层逐渐抛弃中立原则
B.文官系统冲击分权制衡体制
C.总统权力受到文官制度制约
D.政党分肥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6.《唐律疏议》规定:“祖父母、父母老疾无侍…及冒哀求仕者,徒一年”“祖父母、父母及夫犯死
罪,被囚禁,而子孙及妻妾作乐,徒一年半”。材料说明唐朝
A.封建礼仪制度逐渐完备
B.律令的儒家化进程开始
C.法律彰显人文主义思想
D.治国思想将礼法相结合
7.1804年,法国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共有条款2281条,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
公民平等的原则,保证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还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
的条款。由此可知,该法典
A.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
B.旨在维护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C.为拿破仑军事独裁提供依据
D.保证了司法程序的公正公开
8.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
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这一论述
A.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B.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整
C.开启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D.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9.唐代关中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之地,渭北本有稽胡、羌族,后又有突厥、铁物、回纥,吐谷浑、党项
徙入,京师长安更是各族文化荟萃。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B.刺激了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C.增强了农耕文明的影响力
D.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10.维也纳会议中签订的《收后议定书》规定,对于必须或将要更换“主人”的各国,对其本国居民
和外国人,应给予其6年期限,处理其所得财产,并给予其选择所属国家的权利。这一规定
A.实现了欧洲强国均势的格局
B.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避免了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
D.促进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11.195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在日内瓦的周恩来:“为了积极争取东南亚这些国家,以巩
固远东与世界和平,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和印度、印尼、缅甸签订双边或多边互不侵犯条约或
集体安全公约,对亚洲和平和孤立美国是有利的。”这表明新中国
A.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推进了与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建交的进程
C.积极争取国家建设的良好环境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12.据统计,1975一1994年美国、德国(联邦德国)的货币在世界外汇储备总量所占比例如表1
所示。据此推知,产生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24-239B·
同课章节目录